余府嫡长子余子君,先天聪颖,生而知之。
盘膝而坐,静心聆听造化青莲之中,至净圣祖传诵的大道之音!
一旁瑞兽白泽,匍匐在地,守护在粉嫩孩童的身边,寸步不离。
童梓钰望着九日五变,已如半大小子一般的孩子,内心又惊又喜。
她不明白孩子,为何会生长的如此迅速……
不过,童梓钰见孩子长大成人,也算了了她一桩心事,可以安心地离去。
她身世坎坷,背负血海深仇。
当初童梓钰本以为腹中孩子,十月落草以后,便能亲手报仇雪恨!
哪知,腹中孩子异于常人,这一怀就是十二个春夏秋冬。
如今,没有了孩子的拖累,童梓钰再也无法压制内心深处的复仇之焰。
挑了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留下书信一封,孤身踏上复仇之路。
渣男余大郎这几日绞尽脑汁、当牛做马,对众女百依百顺。
其目的,是为了缓和与府内诸位夫人的关系!
他要安抚夫人们,招待上门的老丈人潘老实。
忙里偷闲,还要处理府内大大小小的事务……
自然而然有些忽略了,为其生儿育女的大功臣。
直到第二天清晨,照顾童梓钰衣食起居的贴身丫鬟。
惊现七奶奶不见踪影,方大呼小叫地嚷嚷起来……
“老爷,大事不妙了……”
“七奶奶离家出走了!”
余大郎接过书信一观,发现童梓钰并未言明将要前往何地。
书信从头至尾,只是对他千叮咛万嘱咐,要好好照顾年少的君儿……
对方内心所思所想,余大郎作为枕边人,多少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他召来余府大管家,郑重其事地说道:
“老李,如今天时已至,可以厉兵秣马,一统天下了!”
李管事闻言大喜,笑着说道:
“老爷,余记麾下众人,等这一天,苦苦等了十年……”
余大郎内心十分清楚对方的小心思。
余记发展到如今的地步,深不可测的实力,已经无法再隐藏下去了!
武力愈加充沛,随之而来的,便是膨胀的野心。
十多年来,余记麾下,不知有多少人,向余府诸位夫人提过树旗造反。
只可惜,皆被姒清霜以自家官人闭关潜修为由,给敷衍了过去。
余大郎金口一开,余记这匹脱缰野马,自然可以毫无顾忌地扩张起来。
十年以前,余大郎不是动过,侵吞天下的念头。
他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发现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余记固然财力雄浑,富可敌国。
可五州之地乃文化贫瘠之地,底蕴浅薄,文人不足……
余大郎可是明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曾听说过,城头变幻大王旗,各地县令犹如城头草随风倒!
事后不仅安然无恙,依旧堂而皇之的祸害一方。
这就像挂羊头卖狗肉的店铺,将羊头换成猪头,砂锅里面煮的依旧是香肉。
世家大族根深蒂固,该吃吃该喝喝。
底层平民百姓,依旧面朝黄土背朝天。
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被人操控愚弄,暗无天日!
正如诗中所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余大郎为了从大树根部铲除这些毒瘤,煞费苦心,忍耐克己。
十年前余记麾下,仅有一座寒山书院。
文人夫子犹如凤毛麟角,不足以治理偌大的江山社稷。
而今,寒山书院犹如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遍地开花,
大乾五州之地,错落有致地坐落着上百座书院。
塞外一望无际的沃野,亦存在数十座书院!
异域泰西五十四国,每国皆开设数家寒山书院。
十多年过去,书院陆陆续续地培养了数批经世致用之才。
这才令余记有了一统江山的底蕴。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余大郎决定此时剑指天下,亦夹杂着一些私心。
他有意借此机会,寻找自家鲁莽冲动的老娘们。
当年阴山鬼王抢亲兵败之后,并未返回阴山鬼蜮。
余大郎明白打蛇不死,反受其害,斩草必须除根。
曾托付靖江府城隍爷与无疆老祖,打探对方的下落!
可阴山鬼王好似如同人间蒸发,一直杳无音信。
此事只能不了了之……
如今,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齐至。
余大郎自然不在隐忍,一声命令,余记这个庞然大物。
犹如一环扣一环的齿轮,立刻转动起来。
李管事非大明皇朝之主,自然不敢越俎代庖,设坛立案,告天地书。
他雄心万丈,昂首阔步走出圣地。
第一时间打出旗号,征兵入伍,发布征讨缴文!
以余府富可敌国的雄厚财力,征兵入伍的待遇,自然令无数流民,欣然而往。
寒山书院演武堂肄业的学子,早已饥渴难耐,纷纷选择入伍。
倘若是大乾其余州府征兵入伍,百姓避而远之,响应者寥寥无几!
可余记治下五州,听闻余府征兵,真可谓是一呼百应,络绎不绝。
一些文人墨客望着天下景从之象,瞠目结舌。
更有甚者,直接高呼:“得民心者,得天下……
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余府夺得天下,已是大势所趋,无人能挡!”
余记搞出大动静,立刻引来有心人的窥探。
特别是与元、藏、蛮三州接壤的北凉、彝、古蜀、云以及桂州五地。
枭雄王者以及一些盘踞山野的草头王。
风闻余记树旗征兵,剑指天下,顿时大惊失色。
十多年的征战生涯,令这些枭雄深刻明白,百姓与粮草的重要性!
可惜,他们起势时对平民百姓爱答不理。
当时难得理会这些拖家带口,千里流亡的泥腿子。
事到如今,他们方悔悟,只可惜为时已晚……
真可谓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枭雄王者坐拥广袤无垠的良田,可治下地广人稀,无百姓耕种。
他们收不到粮税,有兵无粮,自然不敢亲启战祸。
只能休养生息,与民为善,苦练内功,待粮草充盈,方敢挥兵天下。
余记收拢流民之举,间接造成大乾腹地的烽火狼烟减少!
各地枭雄王者们,纵使雄心万丈,亦不得不面对现实。
起势时背靠世家大族,粮仓内囤有大量粮草,衣食无忧!
可几场争锋过后,粮食入不敷出,治下百姓流民纷纷西逃。
最后落得个山穷水尽,无计可施。
迫不得已,只能止戈罢战,节衣缩食,艰难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