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大郎有自知之明,牛家村没什么令人流连忘返的景色。
他欲修建的十二重“摘星楼”也未动工!
穷乡僻壤之地,很难吸引往来商贾之人在此落户。
老话说:“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
商铺租赁一事,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
他对着李管事吩咐道:“老李,你去准备些笔墨纸砚以及蒙学之书。
老爷一会儿要去书院静修,身为山长,就要有书院山长的样子。”
李管事小心翼翼地问道:“老爷,你是送礼,还是布施啊?”
余大郎毫不犹豫地答道:“送个屁的礼!
老爷身为书院山长,还需要给夫子送礼吗?
笔墨纸砚以及蒙学之书,皆是给书院内的熊孩子准备的。”
李管事闻言犯了难,说道:“老爷,书铺方开张,未备上多少笔墨纸砚……
你若将东西都运走了,这书铺还怎么营生啊?”
余大郎想了想说道:“笔墨纸砚之事,勿需忧心。
余府新建的作坊,过些日子便能供应些许。
不过你说的对,不能搬起石头砸了自家的招牌!
你去给老爷准备数十本蒙学之书,再备上二十份笔墨纸砚。
这应该不会影响书铺了吧?”
李管事闻言点了点头,赶忙招呼小伙计,往后院库房准备东西。
余大郎打量着进入书铺的客人。
发现来者皆是附近十里八村,闻风而至的穷书生,一看穿着就知道对方囊中羞涩!
几个穷酸秀才仅挑选了两本书籍,问道:“掌柜的,这书价钱几何?”
余大郎懒洋洋地答道:“百文钱一本,你要几本?”
几个秀才闻言一愣,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地说道:
“掌柜的,你可莫要欺瞒于吾等!”
“是啊!是啊!镇上书铺内,这等上好宣纸抄写的书籍,至少要钱二百!”
“你这书籍不会是以劣充好,白字(错字)连篇吧!……”
余大郎卖书之前,就将书籍价钱,仔细打听了好几遍。
印刷一本书籍,除去纸与墨,剩下便是人工费。
刨开成本,一本书若卖百文,仅能赚几个大子!
余大郎为了打开书铺局面与销路,决定开业前三日,吐血大甩卖。
他看着面露狐疑之色的穷酸秀才们,言道:
“你们好歹也是读书人,怎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呢?
男子汉大丈夫,一口唾沫一个钉。
俺余大郎做生意,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这书就卖百钱一本,爱买不买,不买算了……”
几个秀才闻言,喜形于色,赶忙挑选起来!
不一会儿。
李管事带着两个小伙计,进入书铺,对着余大郎说道:
“老爷,东西已经备好了!
老奴特意为你召来两个机灵的小伙计,供你跑腿打杂。
不知合不合你心意?”
余大郎满意的点点头,对着李管事嘱咐道:
“老李,书铺开业前三日,薄利多销,书籍一律挥泪大甩卖。
三日后价钱往上提点就行,莫要贪心。
老爷今个正式入学静修……
这书铺的摊子就交给你了!
若有不明所以的地方,就去余府找夫人们请教一下。”
言罢,
余大郎便解下腰间挂着的铜钥匙,递给对方。
李管事知道这是书铺大门以及钱箱的钥匙,郑重其事的接了过去!
口中保证道:“老爷,你放心吧。
老奴一定将这铺子给你看顾好喽!”
余大郎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带着两个拉车的小伙计,朝书院赶去。
路过家门时,他吩咐小伙计进府,将行李以及束脩六礼拿了出来。
等其赶到“寒山书院”门口时,已经时至正午!
余大郎敲开书院大门,张夫子热情的将其迎了进去。
方踏入书院,他便察觉到,相较于第一次来时,书院多了一丝人气!
余大郎笑呵呵地夸赞道:
“张夫子,你与李秀才劳苦功高,将这书院打理的井井有条啊!”
张夫子不敢居功自傲,自谦道:“山长,过誉了。
这一切皆是山长的功劳,若无山长鼎力相助之情。
这圣贤堂依旧是明珠蒙尘之景啊!”
李伯谦闻声走了出来,拱手见礼。
言道:“山长大人来书院,小老儿有失远迎!”
余大郎回了一礼,将束脩六礼拿到李伯谦面前说道:
“俺这回可是真心诚意的求学而来。
这里有二十份笔墨纸砚以及数十本蒙学之书,皆是送于堂内穷苦学子。
李夫子可莫要嫌弃!”
李伯谦犹豫片刻,言道:“山长,笔墨纸砚以及蒙学之书。
小老儿愧领了!
至于这束脩六礼,老朽万万不能收。
一来山长乃书院之主,二来于礼不合!”
余大郎也未勉强对方,将竹篮交于身后的小伙计。
问道:“李夫子,不知这书院内,可还有不妥之处啊?”
李伯谦思虑片刻,面色一凝,恭敬一礼。
言道:“山长,小老儿位卑言轻、才疏学浅。
时至今日,年过半百,屡次乡试不举,至今一事无成!
前半生为读书习字,散尽家财,累及家人。
今承蒙山长不弃,栖身于寒山书院之中。
有书为伴,与少年为伍,余生无憾矣!
老朽亦知山长散尽家财,捐资助学,布施良多……
可老朽还是厚颜央求山长大人。
为稚儿们请一些儒家大贤,坐镇于书院之中。
小老儿与张夫子皆是秀才功名,才疏学浅,仅能教授一些蒙读之学。
稚儿们提出一些疑问,老朽与张夫子腹内空空如也,不知该何解……
当真是颜面尽失,羞愧不已!”
余大郎亦知名师出高徒的道理,可其也是位卑言轻之辈。
对于此事,他亦只能表示爱莫能助!
张夫子看着面前二人愁眉苦脸,良久无言。
叹息道:“哎!……常言道:得遇良师,人生至幸。
怀瑾握瑜,经明行修。
师恩深重,春风化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老夫前半生仰愧于天,俯愧于地,行愧于人,亦愧于师恩!
而今,身为书院先生,岂能在愧于人子?
吾这就修书一封,请恩师“寒林先生”出山!”
李伯谦闻言一惊,失声道:“可是当世久负盛名的布衣大儒“寒子牛”?
世人传言其已驾鹤归去,怎会……”
张夫子摇了摇头,解释道:“恩师已至古稀之年,不愿世人搅扰其清净之所。
遂归隐穷乡僻壤之地,寄情于山水之间!
吾亦是无意之间,偶遇恩师授道,有幸聆听圣贤之言。
恩师不愿收愚者为徒,吾厚颜执半师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