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攻打平都(1 / 1)

自邓艾部进入罗霄山后,李奇一直在打探平都的动静。如果孙权从平都派兵去救援西昌,李奇则起兵攻打平都。

西昌良田千顷,稻谷成熟在即,是典型的攻其不得不救的战术。只是受限于荆南的兵力,以及李奇想留着更多的兵马一举攻陷平都的考虑,派给邓艾的兵马并不多,而邓艾则是以增灶等方式让江东的斥侯误以为兵马很多。

实际上,只要兵力超过了一万,放眼望去,那都是望不到头的。斥侯不可能盯着人家的部队数人头,一万或者两万根本就不能这么来区分,更多的是等部队经过之后数灶台,或者看这支部队经过每个参照物所花费的时间。所以邓艾不仅用了增灶法,还把队列的间隔稍稍拉开了一个不易察觉的距离,斥侯在远处凭借肉眼是很难去区分的,但是数千人的大部队排下来,那队伍就被拉得很长了。

现在平都那边还没有消息,李奇带着庞统、马云騄在安城街上巡游。

上一次孙权主动进攻荆南四郡时,就把战场摆在了安城附近,如果要说战争对民生的影响,那安城是最容易体现出来的。

首先,安城外面的农田基本上就荒了;然后往来的商贾也少了,致使商品无法流通,无论是农业和还是小商业,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百姓不得不流落他乡,图谋生计。现在还留下来的,要么是乡土情怀浓郁的老人家,要么是被于禁圈起来修筑城墙的民夫——男的女的都有。

所以,这也是李奇想要把战场摆到孙权地盘上的重要原因。

庞统跟在李奇的身后,道:“统在江东呆了几年,倒也知道陆逊此人非池中之物。主公却从来没有去过江东,又是如何识别陆逊此人的才干的呢?”

李奇不假思索的说道:“孙夫人曾经提到过。”

没办法,总不能告诉你我看过《三国志》,而陆逊是《三国志》中唯二单独列传的臣子吧。另一个单独列传的是自然便是诸葛亮了。

想到这里,李奇看了庞统一眼,心道:这货跟谁一起列的传?好像是“庞统法正传”。

“哈!”庞统忍不住笑了起来,戏谑道:“看来孙夫人还是挺为你着想的,甚至不惜把江东的人才都举荐了过来。”

李奇道:“举荐谈不上,她就是跟我得瑟江东多才俊。对了,以士元之见,费诗此行成功的机率有多大?”

庞统道:“不大。”

李奇问道:“何以知之?”

庞统道:“自庐江被孙策攻陷后,陆逊及其族人迁往吴郡。现在整个家族都在吴郡,他不得不为整个家族考虑。主公以为都跟统当年一样的孤家寡人,一条贼船就把我拉走了。所以统认为,费公举说不动陆逊,倒不如在其辖地散布流言,使其不能为孙权所用。”

李奇道:“话虽如此,可公举真这么做了,就不怕走不出海昌?”

这可不是下象棋,用一马去换一車,感觉还赚了。

费诗怎么说也是自己人。

正议论间,有侍卫来报,说费诗从海昌至安城,有重要事情汇报。

李奇等匆匆回府,召费诗来见。

费诗道:“惭愧,未能说动陆伯言,诗有负主公所托。”

李奇道:“公举不必介怀,你匆匆从海昌直奔安城,究竟有何要事?”

费诗道:“当日我从陆府出来之后,寻思是不是隔几天再去探探陆伯言的想法,故而并不曾走远,而是在海昌客栈住了下来。可数日之后,我见有孙权的使者前往海昌与陆逊传令,经打探,是孙权任命陆逊为副都督,即日前往平都前线。估摸着应该到了吧。”

虽然费诗不太理解李奇为什么会在意陆逊这号人物,在他看来,一个人对于战局起不了决定性的影响。

不过不理解归不理解,既然李奇看重陆逊,陆逊又到了平都前线,自然是要把这件事情告知李奇的。

李奇听闻之后,沉默了一阵子。

在这个时代,无论是号称料事如神的诸葛亮,还是敢于给《孙子兵法》做注释的曹操,又或者身边这位说自己“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的庞统,都是有败绩的。唯独陆逊,破刘备,伐曹魏,似乎没有败绩。

当然了,陆逊在后期发力,搞一搞被仇恨冲昏了头脑的刘备,或者“虽明果而希用兵”的曹休,自然没有太大的难度。

要说陆逊在战场上面对的困难,恐怕远不如他在江东内部所面临的困难。

庞统看出李奇的迟疑,宽慰道:“陆伯言虽然博学多才,但很少用兵,不足为虑。我们只需要照之前的计划行事,看看他们中不中计。若中计,则我军的计划不用更改,若不中计,再召回邓艾,做出相应的调整即可。”

李奇点了点头,的确没必要因为陆逊一个人的到来,而改变已经定好的战略战术。

少时,有探子来报:“朱然领兵一万,前往西昌方向行军。”

诸将皆笑,甚至在私下揣测:主公还是太高看陆逊了,量他一白面书生,知道西昌粮仓不得不救就算他不错了。

李奇道:“按照原来的计划,谁愿率军攻占平都?”

赵云、黄忠、于禁等应声而出。

李奇道:“文则的主要责任是防守安城,呃子龙与汉升……还是汉升将军领一万兵马前往吧。”

黄忠乐呵呵的应了一声,马上就要下去准备了。

赵云不服,道:“某随主公从古城起兵,何尝落后过?”

李奇手掌微微下按,示意赵云不要在这件事情上争强。

待黄忠退出之后,李奇私谓赵云道:“子龙行事谨慎有度,可为后应。”

赵云不解,问:“为何?”

李奇道:“陆逊此人不可小觑,但是我刚才在大厅上也不好多说。说多了,让诸将以为我怕了他,这不利于军心士气。但是也不得不防。今汉升攻取平都,若是顺利便罢,若是出现什么状况,子龙你的任务就是将黄老将军救回来,且不可再贪功冒进了。”

赵云道:“既然主公认为黄老将军攻打平都可能会受挫,何不让云与黄老将军合兵一处,这样胜算不是更大一些吗?”

李奇道:“黄老将军攻打平都会不会受挫,与兵多兵少没有太大的关系。若邓艾的诱敌之计能成,黄老将军一万人也不难攻下平都。若邓艾的诱敌之计不成,即便子龙与黄老将军合兵一处,也难以攻下平都。倒不如让子龙作为机动部队,见机行事,也避免我军部署被敌人一眼看透。”

赵云见李奇如此慎重,也严肃承诺:绝不与黄忠争功,且保证黄忠的安全。

与此同时,罗霄山上的邓艾已经休整完毕。

他现在还不知道平都那边是否有援军过来支援西昌,但是既然已经到了西昌的边境,总要干他几仗。否则兵临城下而不攻城,谁都知道你是疑兵了。

邓艾领兵下山,在西昌城外二十余里处安营扎寨,并于次日亲率兵士抵达西昌城下。

邓艾并非是要强攻城池,所以将军队列于城下后,只是叫嚣着让西昌的守将开城投降,以免生灵涂炭什么的。

西昌的守将被突如其来的荆州兵吓了一跳,哪里敢下关应战,速速派人通知在外巡视的庐陵郡太守贺齐。

邓艾叫不开城门,便引军回营,令军士伐木。对外宣称是要制造攻城器械,实际上只是做一些尖竹,拒石等用来防守营寨的。当然,为了迷惑对手,也竖起一顶高高的木架,作井栏的雏形。

同时为了防止军中混入江东兵的奸细,邓艾让这些五溪蛮兵尽可能的说家乡话。凡是不能应对的,统统揪出来拷问。

就这样,一晚上揪出了十多个西昌城中派出来的奸细。

庐陵郡太守贺齐获悉邓艾入寇,立马从地方上赶了回来。

贺齐得知派出去的探子无一生还,便让人远远观望。

邓艾所选的扎营之地四处平坦空旷,探子无法居高临下的一窥全貌,而且还不能靠得太近,一旦近了,反而会被哨岗的荆州兵防范。

贺齐与城中守将商议,邓艾偷渡罗霄山,无法携带大量的现存的攻城器械,只好临阵伐木来做,这其实也能理解。所以不能完全将他们当作疑兵处理,搞不好攻城器械做成之后,是真打算要攻城的。

故而贺齐下令,当晚劫营。

邓艾的营寨附**坦,营内多有伐木及木屑,贺齐决定遣一小股骑兵袭扰,向邓艾的营寨放火。趁其军心大乱时,再以步兵强攻。

众所周知,江东缺马,骑兵极少。

所以也不是贺齐不想找骑兵冲阵,实在是庐陵郡的实力有限,能组成一小股用于骚扰的轻骑兵,那已经算是奢侈了。

却说邓艾伐木也是想做出一种攻城的假象,他可不会把有限的士兵送去当炮灰。所以对他而言,防御比进攻要重要得多,一直等到平都那边的江东援兵至此,他才能够撤退。

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军营里至少有超过一半的人保持着清醒和戒备的状态。

营寨的四周不仅有箭楼,还架设了连弩,无论对方来得有多迅疾,也比不上人家扣动扳机的速度。

当贺齐的骑兵忽然而至,在距离营寨还有百步之远时,营寨里已经有数百张连弩被扣动,上千支弩矢离弦而去,将江东轻骑射得人仰马翻。

纵有侥幸避开弩矢的骑兵冲到了更靠近的位置,又有深沟竹刺等待着他们。

有蛮将问邓艾道:“敌军已乱,何不趁势冲杀?”

邓艾道:“区区庐陵郡能有多少骑兵?其后必有步兵接应。我们若冲出营寨,是放弃有利于己的防御优势跟他们硬拼,何苦来哉?”

蛮将听他这么一说,心里倒还有些小触动。

这两次跟着姓邓的偷渡阴山,偷渡罗霄山,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那是把新兵当老兵用,把老兵当牲口用啊。五溪蛮人一度以为这姓邓的就是个死变态,怎么难搞就怎么来。现在看来,还是有把大家当人看啊。

贺齐袭扰不成,既没有烧到邓艾的营寨,又没有引出邓艾的兵马,所以后面来的步兵也派不上什么大用场:明知人家的营寨做好了各种防御措施,硬冲就是送死,贺齐也没那么死脑筋。

不过经此一役,贺齐也看出来了,邓艾根本就没有做过多的攻城准备,他大部份的时间都是用来做防御了。所以,邓艾此举必然是为了引来平都的援军。

贺齐将自己的判断拟成文书,差人送往平都。

此时朱然已离开平都百余里,听闻黄忠率一万荆州兵朝着平都而行,便依计返回,与平都守军夹击黄忠。

黄忠离平都二十余里下寨,为防止江东兵以逸待劳,前来劫营,夜间不曾有丝毫放松。可遗憾的是,平都并未派出兵马来夜袭。

直至第二日清晨,黄忠吩咐副将吴班道:“元雄(吴班字)可率三千人攻打平都……”

吴班原本是颔首拱手状的听候调遣,结果黄忠冒了这么一句出来,心里素质再强也禁不住“呼”的一下抬起头来,不解的看着黄忠。心说,三千?平都的江东兵少说还有一万多吧?

原本孙权单方面撕毁停战协议后反攻安城时,有四万人。结果吃了一波败仗,又被邓艾袭击了大本营,估计还剩三万出头的兵力。据说为了守西昌,派了几千兵力给庐陵郡的贺齐,那么平都也还有两万多人。就算朱然被邓艾的疑兵诱惑,又带了一万兵力去增援西昌,那平都城里不也还有一万多人吗?

在攻城战中,一万多人攻,三千人守,也不能说肯定就能攻得下来。现在三千人攻,一万多人守,怎么可能有胜算?

黄忠见吴班不解,便笑着解释道:“我们与平都守军兵力相等,可我攻敌守,胜算不大。故而我欲使元雄先以三千人佯攻,攻一阵就撤,撤退时可弃掉一些辎重和军械,引江东兵出来追击。到时候我会率兵前来接应,与元雄歼灭其有生力量。”

吴班这才明白,黄忠是想用计先将平都的守军打残,然后再行攻城。

的确,这样看起来胜算就大得多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寒门贵子 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 大魏能臣 第一枭士上帝清醒时 战神家的异能小狂妃 特种兵王之最强狙击 魏晋那些事 楚汉封魔传 史上最强帝主 大宋第一废柴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