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124章:百业兴盛

第124章:百业兴盛(1 / 1)

在每一个工地上,基本上都会出现几个会讲故事的人,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通过各种故事来渲染当今皇帝朱由校的圣明。¢£八¢£一¢£中¢£文,

老百姓是最喜欢听故事的,直接说皇帝圣明那是非常苍白无力的,而用故事来宣传,那效果才是最好的。

这样的宣传获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毕竟皇帝出钱搞城市基建,事实证明皇帝是向着他们贫苦百姓的。相反,那些东林党贪张枉法,被皇帝抓了一大批人,查抄家产几百万两,谁愿意出几百万辆银子来污蔑别人?

底层老百姓自然是朱由校变得十分拥戴,可谓歌颂不断。因为皇帝的行为符合底层百姓的利益,在底层百姓看来就是好皇帝。

但是皇帝动摇了地主商人,以及权贵的利益,在这些人看来,朱由校就是昏君一个。

可是这些人的数量毕竟小,当普通老百姓都在歌颂朱由校的时候,他们的声音也就被淹没在浪潮之中了。这时候他们顶多在一些手抄报上,还能bb两句。

不久之后就有东林党的水军在造谣时,被一群激愤的百姓围殴致死。被打死的男子,因为在酒馆里公然造谣,大骂皇帝昏庸,并未东林党鸣不平,结果不到几分钟,就激起了公愤,被几个百姓带头进行围殴,混乱中被围殴致死。

捕快赶到现场的时候,逮捕了几名参与围殴的百姓。但是没过多久,所有人就被放了出来。

毕竟法不责众,此时的中国是一个讲究理法的执法模式,所谓理法,是理在前,法在后。只要情理上能说得通,法律是得让步的。

如果法律可以凌驾于道理之上,岂不是朝廷不讲理?

何谓道理?

道家的核心思想,就是凌驾‘弱肉强食’的法则,不去顺从这个基本法则。因此持强凌弱就是违背道理的。n∈八n∈一n∈中n∈文,道家的学术,核心就是‘逆’字,看穿规律,又违反规律。从而使人类可以自我主宰,而不是被完全支配。

西方人是没有道家学术的,因此他们的行为准则是遵从弱肉强食的法则,日本更是如此,后世各种动漫里面。宣扬的就是这种弱肉强食的思想。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和西方国家、日本讲不通道理的原因,因为人家根本就没有道理这种玩意,你和他们讲道理?这不是脑抽吗?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理在前,法在后。法律是要有的,但却会酌情判罚,一些甚至是免除处罚。

有人造谣皇帝,被激愤百姓围殴致死,这新闻太过劲爆了。同时捕快把人抓回去,马上就如同烫手山芋一般把人给放了。

这人实在抓不得啊!毕竟被殴死的家伙造谣皇帝在先。百姓拥戴皇帝才对其进行了围殴。怎么说都占理啊!被打死的家伙,也就白白被打死了。

实际上带头打人的,正是锦衣卫展的一名宣传员。

在这次舆论宣传过程中,那些与皇家资本合资经营的商人也出了不少力气,这些商人开设的茶楼、酒馆等场所,都参与了宣传活动。

随着宣传的深入,很快一些宣扬皇帝圣明的故事,就被改编成了一个个杂剧,结果大受老百姓的欢迎。

在京城,造谣皇帝和骂东林党的人很快就消失在了公共场合。因为他们已经不敢再出来造谣了。

到处都是锦衣卫和东厂的探子,谁敢公然造谣就是领着一群人过来进行一番殴打。运气好的去擦点跌打伤药就行,运气不好被打死都很正常。

那些水军一看这架势,哪里还敢出来活动啊!要想赚这个钱。得拿命去拼啊!

反倒是锦衣卫和东厂的探子们,纷纷大肆宣扬东林党的黑材料,一边用皇帝为百姓做的实事来歌颂皇帝。

东林党上下一看就傻眼了,这情况展方向不对啊!不应该是这样的啊!

可是情况就已经展到这个程度了,东林党的名声正在迅的变臭。⊥八一中文,相反,皇帝的声望却是直线狂飙。

艰难的民生。让老百姓都渴望出现一个明主圣君,带领他们走出困境。而朱由校通过实际行动,以及各种宣传手段,成功的在老百姓心目中塑造出了这样的伟岸形象。

与此同时,朱由校正在继续展垄断资本。

先是京城中的屠宰场被全部控制,同时与民资合股成立了数家养殖公司。曹金玉也非常积极的成立了和朱由校合股成立了一家养殖公司。

粮行有很多麦麸、米糠,养猪什么的最合适不过了。

京城内所有猪肉供应,都必须从官方指定屠宰场购买。猪肉价格因为皇家资本的介入,直接就稳定在了十五文一斤的水平。明代因为老百姓的日子相比清代、近代要好,猪肉也是瘦肉更贵,一斤肥肉的价格则是十文钱左右。

收购价也稳定了下来,也确保了养殖户有钱可赚。

最重要的还是扩大生产规模,财富是通过劳动产生的。现在北方的问题是生产规模不足,以及老百姓购买力也不足。

现在扩大生产规模,再提高老百姓购买力,老百姓的日子不就好过了嘛!

例如一笔钱砸下去,让老百姓搞生产建设,这时候老百姓拿到了钱,就可以去购买商品消费。

如果垄断了老百姓所消费的商品,那么这笔钱就可以逐渐被财团收回来,然后继续砸下去,再次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如此循环之下,就业岗位就上去了。而建设的持续,也会使商品的生产得以增加,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在整个过程中,财团实际上并未付出什么东西。老百姓购买到的商品,都是老百姓自己劳动生产出来的财富。财团相当于是把劳动力组织起来进行生产,然后抽取一部分的财富。

这个循环过程要想持续下去,就必须加大垄断,才不至于资金流失到那些高收入群体手中。

这些钱放在老百姓手上,只要不大量渗漏,就相当于是财团的钱。因为老百姓要消费,这些钱最终都会流回财团的手上。

不过肯定有一部分资金会被商人赚走,这个时候税收的作用就挥出来了。通过税收使资金回流。

对于一个财团控制的国家来说。国家的钱就是财团的钱,财团的钱也可以是国家的钱,只是左手换右手而已。

朱由校此时展的皇家资本,正在向财团的模式展。

加大垄断是必须的。

皇家资本此时已经能够向老百姓供应粮食。那么接下来再垄断猪肉、蔬菜的供应,以及布匹等商品的供应,就基本上能够形成一个初步完善的垄断体系了。

于是皇家资本又迅上了几个建设项目,即北直隶各城镇的养殖基地建设,以及蔬菜种植基地的建设。

明代的蔬菜长途贩运还是很常见的。不过北方冬季蔬菜种类比较单一,冬天基本上就是大白菜。

蔬菜的垄断,只垄断市场销售渠道也是可以的。但是无法把控产量,到时候农民突然什么时候种多一点,市场消化不掉,那就滞销了。

雇佣工人种植蔬菜,并垄断城镇蔬菜销售渠道,那么好处就是产量稳定、价格稳定。不会出现恶性竞争。这种蔬菜的垄断未必要赚多少银子,蔬菜生产过程中可以给工人更好的待遇,并且降低蔬菜售价都是可以的。反正钱在普通百姓手上。这种关乎老百姓生活的产业,经营过程中并不需要追求那么高的利润。价格的上涨,则是在老百姓收入普遍提高的情况之下才能进行。例如后世中国矿泉水是一块钱一瓶,美国的矿泉水则是一美元。相当于,中国和美国的老百姓把钱都拿去买矿泉水,购买力是差不多的。

城市基建依旧在持续展开,在朱由校的亲自策划下,保障房工程开始在城外郊区开始建设。

京城的人口并非全部都都城内,城外也有很多房子,甚至是粘着城墙。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因为城市的展,让城墙内的地皮变得太小。

保障房工程自然也就是在城外建设。

京城第一期保障房工程,计划安置一万户。安置之后,又将对城内棚户区(贫民窟)进行改造。

一番建设项目下去。整个京城的精神风貌就有了改变。街头小巷里面,双眼麻木无神,无所事事呆坐的贫民不见了,变成了一个个在工地上挥洒汗水的身影。有了收入的贫苦百姓,顿时获得滋养。

整个京城的老百姓,都变得十分忙碌起来。

百姓忙着上工地做工。商人、伙计忙着做生意,尽显百业兴盛之象。因为大部分的老百姓都有了工作,同时因为这些建设项目所带动的经济效应,民间商人也开始加大投资、增加雇员,很快京城就出现了用工荒。

商人雇佣工人的时候,不得不提高工钱待遇,每天最少都是3o文钱,活还必须比工地上轻松,中午还得供应面饼等伙食。

尽管工钱给得多了一些,但是生意好做了,不少商人也都笑眯了眼。那些中小商人,此时对于税务局并不感觉厌恶,因为税务局很少找他们麻烦。特别是街头小摊贩,以及那些小本经营的商铺,税务局根本不会去向他们收税。

此番老百姓购买力增强,他们的生意自然也就做了许多。

京城的新气象,更是让老百姓对皇帝朱由校产生了强烈的拥戴,什么昏君、明君,在老百姓看来很简单,那就是有没有改变他们的生活。

甚至不需要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只要让他们看到一点人生的希望,在他们眼里便是圣明的皇帝。(未完待续。)

ps:第一更,今天估计依旧只有两章,大家见谅一下。毕竟写历史类的毕竟不同很多题材不用脑,写得会慢很多。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史上最强暴君 颠峰帝国 亮剑从代管兵工厂开始崛起 最强之兵 往返三国:开局貂蝉看我不像好人 一起当兵的日子 重生后王妃天天盼着守寡 锦衣儒生 调教大宋 抗日之痞子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