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宋女师爷 > 第二章 道听途说

第二章 道听途说(1 / 1)

王氏和赵二郎都觉得自己闺女冰雪伶俐天生聪慧,平日里也颇肯听女儿的,因此听赵栀一说,王氏心里倒一动。不过想起这件案子非同寻常,内中情由又不好跟女儿说得明白,便歇了心思,只催促赵栀:“快吃完饭,前街你三阿翁要回村里拉粮食,你坐他的板车回去,到你翁翁那里抓副清火的汤药来,你爹爹这两日辛苦,嘴里都起了火泡了——再把你爹爹买来的点心给你翁翁婆婆捎去。”

赵二郎家原在离瑞云县城三十里外的平山村,赵家祖父是个土郎中,虽医术不见得多高明,也会诊脉开草药方子,平山村离县城近,人有大病都去县里看,小病便都找这赵老汉,村里独他一个郎中,倒也十分吃香。

赵老汉膝下三儿二女,女儿都已出嫁,三个儿子并未分家,赵大郎生性憨厚老实,跟着父母,只管着家里三十多亩地老老实实做个小小地主。

赵二郎从小儿却爱耍枪弄棒,打熬的一身好筋骨,自幼是村里第一条好汉,因赵老汉的一个远房堂弟在县衙里做县丞,要提拔安插自己人,故把赵二郎招了去当捕快,不想赵二郎为人爽快,心里又有成算,做事稳妥颇得人心,不过几年,原来的捕头得病死了,就把他提了上去,成了家也就住在了县上,只三五七天得空时,便回家看看父母,每月也往家里带些银钱吃食衣物孝敬。

赵三郎从小勤勉读书,倒也争气考了个秀才回来,只是农户人家到底天份有限,考了数次考不上举人,也就歇了心思,在村里开了个蒙学馆,一边教着十几个小学生,一边一心一意培养自己的独生儿子赵杨,只盼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却说赵栀见王氏不肯说也只得撅嘴罢了,依言带了点心去前街寻三阿翁。

三阿翁是赵老汉的亲堂兄,全家在县里开着一片木器作坊靠手艺吃饭,自己不种地,常年在赵老汉家买粮吃。

板车慢悠悠地出了城,四月暮的太阳已经很晒了,路两旁都是绿油油的田野,偶尔路过几片橘子地,开满了一簇簇的小白花,温暖的香气熏得赵栀昏昏欲睡。

三阿翁带着十八岁的小孙子,一个在前头拉,一个在后头推,赵栀侧坐在板车上,晃荡着两只穿着青布绣花鞋的小脚,哼着小曲儿,把一块手帕子遮在头上挡太阳。

因去的路上还是空车,三阿翁的小孙子赵松在后边推车便甚是省力,不过扶着车板做做样子,路上无聊,就问小堂妹:“阿栀,城东的案子可有头绪了?你有没有听二叔说起来?我可听说高大官人府上可是出了一百两的悬赏呢!”他咂咂嘴:“二叔要能抓到凶手,这一百两银子就是二叔的了!”

三阿翁回头却担忧地说:“咱瑞云县里素来太平,这么大的案子可是少见,只怕这次你二叔有得辛苦了,那一百两赏银是那么好拿的?阿栀,你爹爹说啥没有?”

赵栀乌溜溜的眼珠子转了转,脆生生说:“我爹爹也是发愁啊……这案子没头绪……七哥,你可听得街坊怎么议论这案子的?告诉我听听,我转告我爹爹,说不得有线索呢?”

赵松不疑有他,说道:“那还用说么?自然是那王大官人娘子和小厮私奔,小厮害怕被王大官人抓到,杀了王娘子,自己卷了金银细软跑了。”他举起袖子擦擦汗,惋惜道:“往常我们也曾往王家送过木器家什,听他们家下人说起来,都说他家娘子爽利会待人,出手也大方,就是膝下一直没个男女,也不许官人纳妾,未免妒了些个。”

三阿翁在前头听了,感叹一声,“高大官人和王大官人府上都是咱们瑞云县里数得着的财主儿,这王娘子原是高家的女孩儿,当年出嫁,嫁妆就有八十抬,只只箱子都塞得满满当当的插不下手,人人都说她命好,要享一辈子福,谁想到成亲十来年了一直没个孩儿,平日里也不知道撒了多少银钱给九峰庵和瑞云寺,如今出了这样的事,那寺庙里的和尚尼姑倒失了个大主顾……”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穿成废物的我,竟然是神兽 白呦呦帝炙 姑娘好心机 快穿:宿主请你冷静点 缚手成婚 穿成废物的我竟然是神兽白呦呦帝炙 逆来顺受(GL)如此不走心 红尘篱落阡陌梅开 全民男神在我家 晋中镜兔儿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