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合适人选
“季姨,可算是把您盼来了!”
文兰一迎上来,就缠上了季月荷的胳膊,旋即压低了声音:“今天来了好多人,一个个都恨不能变成那抖动五彩羽毛的大公鸡。我瞧着就觉得恶心!还怎么选好夫婿啊!”
“别瞎说!”
季月荷赶忙把她拉到一边:“你姑妈也不容易,好不容易找来这些青年才俊,你可得瞪大了眼仔细挑。回头叫你姑妈帮着打探对方的人品去。”
“嗯,我知道的,姑妈她也非常不容易。”
文兰点点头,又朝外看了一眼,才压低声音:“我看在前面凉亭里,和人谈诗论赋的那高个公子不错。还有一边花园里在喂锦鲤的俊俏小公子也行。还有还有,在前头和我姑妈说话的紫衣青年,人好像也可以……”
这丫头,明明都看好了,还说她瞧着恶心?
季月荷好笑得很,赶忙冲着她使眼色示意有人过来了:“之前陪着吾儿去拜见了少监大人,说了一会儿话,便耽搁了片刻。”
虽说老关家这样的白身,在杨家这样的官宦人家眼里算不得什么,可因为老关家和杨大郎一起做生意,眼下关嘉茂夫妻对杨大人又有救命的恩情,再加上文兰和季月荷走得近,杨家这次邀请一众青年才俊来赏花,自然也邀请了老关家。
宴会的时间又选在第三次考试后,季月荷也没有给两个儿子推脱的理由,自然让二人过来了。
让文兰做自己的儿媳自然是不可能了,可以后关老四和关老五要在官场行走,现在哪怕来走一个过场也是好的。
所以,他们之前才会和杨大人拜见,耽误了时间。
文兰想让季月荷帮着看看这些青年才俊,季月荷也没有再推辞。陪着文兰转了一圈后,她才深深地发现,文兰选取夫婿的标准是什么。
之前她点出来的三个人,正好是这次过来的这些青年才俊中,家世最好的三位!
每个人对自己的未来另一半都有自己的考虑,季月荷对此事自然不能插言。不过,她也隐晦的提醒了文兰一番。
可文兰的一番话,彻底打消了她试图劝说的念头。
“这些公子哥都只是地方官之子,别说和已经进宫做了昭容的二姐姐相比,就是之前嫁得最差的八堂妹,她的夫婿也是昭和十四年的进士,眼下就等着选官呢!我可是堂堂文家嫡出的三房大小姐,没得被个庶出的庶女骑到头上的道理!不行不行,我还得再看一看!”
季月荷:“……”
文兰这话一出,季月荷自然是无话可说。
说来也是,文兰好歹也是嫡支嫡出的姑娘,自古低头娶媳抬头嫁女,选个地方官员都是下嫁了,更何况是地方官员之子!
说到底,文兰还是吃了亲娘早逝的亏!
这一场赏花宴,季月荷是真正见识到了官家和普通人家的差别。也见识到了这个封建社会的阶级等级落差之间残酷。
文兰也意识到了,自己再留在姑妈家,恐怕也是蹉跎日子。
连续几天,她都没有再联系季月荷。
季月荷也没有主动联系对方。
知道了阶级等级差异的她,破天荒的也对原身追逐名利的心思多了几分理解。
关老四和关老五似乎也在那次赏花宴上受到了刺激,在等待院试举行的这段日子里,两人不但废寝忘食的读书,房间里的灯几乎都要亮到半夜三更才会熄,而一到五更天又起了。
看两个孩子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季月荷在心疼两人之余,主动减少了二人锻炼身体的时间。
没想到,关嘉茂却接手了两人的晨练。
比起季月荷要求宽松的绕圈跑,关嘉茂要求的晨练,则是拿着特制的银枪蜡头的兵器,面对面的对打!
每天练习一个时辰后,再洗漱吃饭。之后,再学习功课。
看见孩子们都这么努力,季月荷趁着他们学习去了的机会,开始有意识训练的准头和体力。
这身体天生大力,加上她手上的准头好,骑马射箭都不在话下。
唯一欠缺的,就是近距离搏斗。
可这也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季月荷也只能尽量补充自己的短板了。
好在这座杨家别院里的随从和伺候的人,要么是关嘉茂仔细挑选后带出来的,要么是临时找来的小厮和下人,否则旁人看到了,不定得怎么想。
等文兰派人来请她时,季月荷去了才知道,杨夫人已经替文兰挑中了一位合适的人选。
“姑妈说,是有一位合适的人选,姓傅,行五。他的兄长眼下任中书舍人,他因为年纪尚小,加上又非一母所出所以一直没有定下亲事。不过,此人很上进,去年了中了举,眼下正四处游历增长见识。巧合的是,他与姑父前些日子在剿匪途中遇见,见此人的人品不错。加上年岁又相当,便想问问我的意思……”
文兰的脸上,早就满是红霞,瞧着分外可人。
眼下朝廷选举人才,一是通过科举选拔,二是蒙荫或者通过举荐,由圣上任命官员。
如这位傅五郎,就已经有了举荐做官的资格。
换句话说,只要文兰嫁过去,就直接可以做官家夫人。
“如果瞧着确实好,也可以定下来。”
季月荷由衷地劝着她:“起于微末的男人,更懂得疼人。总比对方已经历经千帆,心头住了人,脑中经了事,任凭你怎么捂也捂不热的顽石要好。这件事,你和杨夫人好好商议,自己的亲姑妈,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怕!”
季月荷在劝文兰的同时,其实隔着一道帘子后面,还站着一道姣好的身影。
杨夫人不放心自己的侄女,得知对方找了关季氏进府来,便过来看看。
其实,她之前对季月荷的观感说不上好与坏。
毕竟因为当初,文兰闹着要嫁给“她”的笑话,她到现在依然在心里有一道坎,唯恐自己侄女还对她念念不忘。
若非文兰是她的侄女,而非女儿,她恐怕早就强制下令了。
可她也没想到,她会听到这样一番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