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直接道,
“你想拜我为师?”
顾笙立即点头,“是的。”
吴主任露出一个笑容,
“可是我记得,你们蒋家也是有传承的,你不学你们蒋家的东西,跑来拜我为师?”
顾笙道,
“我外公已经去世了。”
这倒没什么好隐瞒的,吴主任当即就是一愣,接着也想起了这件事,有些不好意思道,
“抱歉。”
顾笙摇摇头,
“我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
吴主任态度放软了些,
“所以是因为你外公已经不能再教你了,于是你想跟我学中医吗?”
顾笙心想,这就是前世我拜师的理由,但不是我这一世拜师的理由。
她这一世有前世的经验,早就把吴主任的传承都已经学到了手,但她并不觉得自己就没必要拜他为师了。
一世为师,终身为师。
前世的师父难道就不是师父呢?
前世所掌握的东西,不能因为她已经掌握了,就不去拜师了。
拜师还是有必要的。
而且她也很喜欢这个师父。
她无论是上一世还是这一世都亲缘淡泊,哪怕是外公也没怎么跟她相处过,根本算不上是多亲密的亲人,只唯独蒋家传承将两人联系起来了。
实则她心里面对外公没多少真实感,也没多少亲情。
毕竟两人只有那一面之缘,又谈何培养感情?
至于她的父亲母亲,那就更别说了。
这一辈子她除了在傅时意的父母那里,感受到了亲情,接着就是她的师父和师娘了,准确的说在上一世是她师父师娘先给了她属于亲人的温暖,才能到了这一世傅时意的父母。
严格来说,她师父师母在前,傅时意的父母在后才对。
因此她并不想割舍掉两人的这段师徒缘分。
没有别的理由好解释,她便只能在此时点了点头,
“我现在也在一边学习我外公的蒋家传承,但是有很多东西我都不懂,我不想走岔了路,然后再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出现医疗事故,我想拜您为师,跟你学更多东西。”
吴主任能看出她说这句话是真心的,但是他却摇了摇头。
吴主任道,
“你的吴门针法学得很好,我也没什么可以教给你的了。”
顾笙嘴角一抽,早知如此她就不暴露自己掌握了吴门针法了,但是以前的事不能重来,他也无法隐瞒自己会吴门针法的事实。
一下子气氛就变得尴尬起来,顾笙沉默着想着突破口。
而吴主任则拿起了旁边的病例,准备观看。
这时却又听顾笙道,
“吴主任我,希望你能收我为弟子,这个想法我不会变的,我如今已经考上了帝都医科大学,而且我也知道您在仁安医院任职,我以后会常去听你的课,平时休息的时候也会常来这里,希望我的坚持可以打动你。”
“你不能因为我已经掌握了吴门针法,就拒绝我这个徒弟,这对我也不公平,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想考上帝都医科大学,然后从你手中学习吴门针法,但是……”
她犹豫了一下,没有说后面的话。
但是吴主任自认为已经明白了她想说的事。
她也不想从她外公手里学到,她想从自己这个创始人手里学到,尽管她外公懂得的可能比自己这个创始人更完整、更成熟了。
当然,这只是他自己的想法。
顾笙当然不好说,自己前世就是跟吴主任学的吴门针法好了。
这话说出去没人会相信的,实在是太荒谬了。
倒是顾笙口中的那一句拒绝收她这个徒弟就是对她的不公平,有点触动了吴主任,他也觉得自己不能就因为顾笙已经掌握了吴门针法,就觉得她其他方面也学得很好了。
哪怕她今天很顺利地帮一个人看病,但她能感觉到顾笙的神情是颇为踌躇的,她自己都不太自信。
极有可能是因为她外公教她的不多,她对这方面没什么经验,只凭借书本上的、她外公的讲述而做出了这个判断。
他知道蒋家的传承比他想象的还要庞大,所以顾笙的经验可以从蒋家留下的那些传承中获得,也可以从蒋中医的讲述中获取。
唯独一点,顾笙可能没接触过那么多病人,而这些经验却没有人可以带他慢慢来。
吴主任心中一动,如果顾笙成为了他的弟子的话,那么吴门针法也是他徒弟掌握了的。
他慢慢的动摇了,索性道,
“我可以给你一个机会,就像我从前给别人一次机会一样,现在我要考一考你。”
然后他索性就考起了顾笙的基础药学知识。
首先他报出相关的药材,然后让顾笙说它的药性,还有它的具体形态生长环境等,主要就是考察她对药材有多了解。
另一方面,他也说出一些病症,让顾笙自己开方子就这么考了一番之后,他心中不禁点头。
顾笙的基础确实不错,比他想象的还要扎实,不愧是从小就学医的。
对于许多药材的了解非常的详尽。
他哪里知道顾笙这个基础才不是什么小时候打起来的,而是在跟了吴主任之后,吴主任疯狂帮他补习的基础。
从前顾笙手中只有一本蒋外公留下来的笔记,更多的内容都是靠着笔记知道的,其实她的基础还真不怎么好。
当看到笔记上不懂的东西的时候,她只能去网上查。
可以说,学得相当的零散,反倒是不如那些考上了医学生的人学得扎实,让吴主任颇为嫌弃,所以后来才花了大力气帮顾笙补习基础。
因此才有了这一世顾笙的表现让吴主任颇为的赞赏。
这时候他倒是越来越喜欢这个徒弟了,心中暗暗点头,面上吴主任还是板起脸道,
“你想要拜我为师,基础这一关倒是不错,想来你自己私底下也下了苦功,可是想做我的弟子,可没有那么简单,这样你先做我的实习生,我给你出一些题目,你拿去做,如果你能通过我的考验,你就可以转正,当我的弟子了如何?”
这里所说的实习生,就和大学时老师带的一门课几十个学生的性质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