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洛阳城,牡丹没能直接入宫,而是先被迎到了太平公主的府上,等候召见。
如今的武则天,已经不是想见就见了。
即便牡丹是奉了圣意召回,也要看五郎六郎是否愿意奏报,才有机会面圣。
虽然对当下的局势早有预料,牡丹还是没想到,宫里的形势已经到了如此紧张的程度。
正值盛夏,如火如荼,二张和李唐老臣的斗争也是难解难分,闹的不可开交,怕是没有心情顾及牡丹了。
原来自从武曌回到洛阳,朝堂就清晰的分裂成了两派,一是是拥护李唐的拥李派;二是攀附二张的亲张派。
拥李派自不必说,那狄仁杰虽然走了,来不及亲眼看见李唐的光复,却引荐了姚崇、张柬之等一批人才,成为拥李派的中坚力量。
如今上至太子、相王,下至丞相、百姓,都对二张深恶痛绝,盼着李唐早日复兴。
而亲张派主要是奉宸府内的一些文人官僚,还有精通阿谀谄媚之道的武家子侄。
随着武承嗣、武延基的相继死去,武家的势力已经逐渐消退,唯一还有些权势的武三思等人,因为明堂盟誓、李武联姻的缘故,也不好再和李家针锋相对,而是维持着表面的和平。
不过,他们也不是那么安分的。明面上不好再斗,就去拥护二张,在背地里使绊子。
只要对李家不利,只要能讨好圣心,他们自然无所不用其极。
尤其从洛阳回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附二张,加上二张买官鬻爵,如今亲张派的势力已经越来越大。
在武皇的庇护和纵容下,二张的私欲和野心就像无人修剪的藤蔓一样疯狂滋长,成了不容忽视的隐患。
这两年,拥李派和亲张派争斗不断,你来我往,面折廷争,几个回合下来,已经形成了势同水火的状态。
而就在三郎去西域接牡丹的这段日子,朝堂上又发生了一些事情——二张对宰相魏元忠下手了。
这魏元忠既是宰相,又是太子左庶子,素来对二张深恶痛绝,平日里说起这哥俩,左一句小人,右一句小人,丝毫不留情面,也数次上书弹劾,惹得二张对他恨之入骨。
如今趁着陛下病体缠身,心情烦躁,二张决定主动出击、再度发难。
他们向武皇递上一纸诉状,指控魏元忠私下与人议论:“太后老了,不如辅佐太子才是长久之计。”
这一招,可谓深思熟虑,狠毒至极。
要知道,魏元忠以宰相之尊兼任东宫属官,他的政治立场自然是倾向太子的。武皇本就生性多疑,这项指控就很容易让她相信。
而指控魏元忠谋反,自然还涉及到了太子李显,只要坐实了指控,既能搬到宰相,顺便也把太子拖下水,可谓一箭双雕。
毕竟自从间接害死了太子的一双儿女,二张始终心中惶恐,一直担心太子即位后找他们报仇,这才想出了这狠毒的一箭双雕之计。
不出二张所料,武曌一看到诉状便勃然大怒,立刻把魏元忠逮捕下狱。
万一魏元忠之罪坐实,太子无疑也要身处险境——对于二张的险恶用心,拥李派心知肚明,自然不会让他们得逞,群臣一起上书,为宰相喊冤。
事关东宫,武皇也不好只凭一面之词,决定召集太子和重臣一同会审,让二张兄弟与魏元忠当面对质。
为了一举置魏元忠于死地,二张决定找一个人出来作伪证。
他们看中了深受陛下信任的张说。
这张说是圣上在载初元年开制举时通过殿试亲自录取的第一个状元郎,是朝野知名的大才子,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也因修书之功升任凤阁舍人,平日里对二张也算顺从。
所以,二张自认为张说是可以拉拢之人,对他软硬兼施,既以权势相逼,又以富贵相诱,让他指证魏元忠谋反。
朝堂局面微妙,二张嚣张跋扈,张说也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不过,在会审之前,李唐老臣们找到张说,义正言辞的规劝张说,让他考虑清楚,以国为重,青史留名。
于是,张说的立场动摇了。
他很清楚,二张无德无功,仅以美色事人,其荣宠不可能维持长久……倘若替他们诬陷魏元忠和太子,来日一旦太子即位,自己肯定没有好下场。
于是,朝堂之上,张说临阵倒戈,当堂反水,没有与二张同流合污,而是站在了正义的一边。
他直称是张昌宗逼其作伪证,反替魏元忠喊冤……
此言一出,旁听众人顿时哗然。
二张终究年轻稚嫩,万万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当即气急败坏,语无伦次,反口又称张说是魏元忠的同谋……
至此,宰相谋反一案已经成了一出闹剧。
武则天是何等人物,一看这情势,立马明白怎么回事了。
很明显,自己的两个小情郎被张说给耍了。
武则天觉得荒唐可笑,同时也很不痛快,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毕竟,打狗还要看主人。
在她看来,五郎六郎就是小孩子耍耍性子,无伤大雅,但这些老臣联合起来,就有些欺人太甚。
尤其对于反复无信的张说,武则天更是气恼。
不忍心责罚自己的两个情郎,武则天就把气撒在了张说和魏元忠的身上……
最后,案子不了了之,除了魏元忠与张说被贬谪流放之外,其他人一概不予追究。
二张诬陷当朝宰相,却能毫发无损,对于这个结果,李唐老臣自然心生不满。
来而不往非礼也。
对于恃宠擅权且严重阻碍李唐复国的张氏兄弟,拥李派的朝臣们当然不会没有办法。
他们决定再度还击。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二张兄弟卖官鬻爵,贪赃枉法,贪污受贿,随便搜罗一下,就是罄竹难书……
就在前日,张氏兄弟的所有犯罪事实突然被全部曝光。
所以,眼下的二张正是焦头烂额,哪里还顾得上西域归来的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