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太后并没有回答他,只是安静的朝他招了招手,等安世显来到她身旁时,她才伸手将他搂在了怀中。
外祖母不是在赏雪,又是在做什么呢?她轻抚着安世显白皙的小脸,一脸慈爱的说道。
安世显垂眸,修长的睫羽在眼睑下落下一片阴影,若有所思的想了片刻,才抬眸回道:孙儿觉得外祖母有心事。
薛太后顿时就笑了起来,轻轻点了点安世显的小脑瓜,反问道:外祖母能有什么心事?外祖母可是这天下最尊贵的女人了
她的话还没说完,抬头就看见沐宜长公主从帘外进来。
母后一早把我招进宫有什么事情?沐宜长公主走至偏殿,瞧见薛太后正搂着安世显,眼神也亮了几分。
安世显不想住在长公主府,但沐宜长公主又舍不得让他就这么回安国公府,因此薛太后便把他接进了永寿宫来。
没有事情,难道你就不能进宫来看看哀家,看看显儿?
薛太后开口,多年把持朝政的她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让一向脾气骄横的沐宜长公主在她跟前也不敢造次。
女儿不是这个意思。沐宜长公主分辨,驸马身上有伤,女儿要照顾他。
说到宋澜,薛太后忍不住蹙了蹙眉心。
驸马早朝后在太和殿门口的台阶上摔了一跤,早已经成为了朝臣们的笑谈了。
身为太后,她不屑亲自开口过问这事情,但也觉得这十分丢皇家的颜面。
驸马的伤怎么样了?薛太后随口问道。
伤了两根肋骨,说是不碍事儿,只是要卧床休息,大约也要到明年开春才能好全。沐宜长公主也觉得丢人,但毕竟是自家男人,比起丢人来说,她还是心疼几分的。
母女俩一时无话。
薛太后怕外头风大,吹着了安世显,命小太监将方才打开的隔扇关上了,两人只坐到一旁的罗汉床上。
她若无其事的玩着带在小拇指和无名指上的嵌宝鎏金指套,不紧不慢道:明儿是镇国公大婚,他儿子救了显儿一命,奉我的懿旨,明儿你替我走一趟。
什什么?沐宜长公主顿时就张大了嘴巴,一脸不可置信道:母后,那镇国公世子虽然救了显儿,可他是拿了我那十万两赏银的!我们早已两不相欠了!
那又怎样?那银子最后落到镇国公府的口袋里了吗?薛太后冷哼:你啊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都是嫁过两回的人了,难道还把那些陈年往事记在心里?
沐宜长公主涨红了脸,有安世显在场,她还要保持一个母亲应有的形象。
我早已经忘了那事了。她咬牙反驳,可难堪的面色早已经出卖了她的内心。
薛太后却并没有理会这些,只是继续道:既然你都忘了,那去一次又如何?你若不显得大度,别人就只当你还记着,只会在背地里继续笑话你,这个道理,你都不懂吗?
沐宜长公主咬着唇不说话,却听安世显开口道:母亲去吧,我也想去喝一杯镇国公的喜酒。
若是云荞还在镇国公府的话,说不定还能遇上她。
你!对于高高在上的薛太后,沐宜长公主无法反抗,对于儿子安世显,沐宜长公主却没什么好顾忌的,只开口道:你怎么也胳膊肘往外拐?
安世显清了清嗓子,提醒他母亲道:母亲为什么用也?除了我,难道还有别人吗?
沐宜长公主自知失言,脸颊顿时就涨得通红的,心里又害怕开罪了母后,只能气呼呼道:去就去吧,反正我不是代表公主府,我是代表母后您的。
薛太后见她还是这个脾气,只摇头叹了口气,又道:带去的贺礼,哀家一早就让内府准备好了,到时候他们自会安排,你明儿就带着显儿去吧。
沐宜长公主心中就算还有诸多不愿意,此时也没有推脱的借口了,只能规规矩矩的点头称是。
******
正如孙妈妈所言,下了两日的雪,在初一那天停了。
十一月初二,迎来了冬日暖阳,屋檐上的积雪化成了水,一滴滴的落到了廊下长满青苔的墙根里。
冬日里的一抹绿,也让人觉得欣欣向荣了起来。
大清早徐府就忙碌了起来。
周氏一边往里间瞧着徐氏梳妆打扮的如何了,一边对着外头的丫鬟喊道:百合莲子羹熬好了没有?
新嫁娘早上的第一餐,便要喝百合莲子羹,预示着新婚之后,百年好合、连生贵子。
好了好了昨天半夜就让厨房熬上了。孙妈妈听见,忙回了徐氏,又叫丫鬟赶紧去厨房端了百合莲子羹送来。
徐氏木偶一样的坐在梳妆台前,任凭她们上下左右的摆弄着,一时有喜娘要来给她脸上上妆,周氏便又喊道:百合莲子羹呢?先吃了东西再上妆,不然一会儿可吃不了了。
就有丫鬟在门外拎着食盒一路喊着进来道:来了来了!百合莲子羹来了。
徐夫人亲自从食盒中端了百合莲子羹出来,舀了一勺送到徐氏的嘴边,笑着道:先吃一点垫垫肚子。
徐氏不好意思,只伸手要去接了碗自己喝,徐夫人却偏开了身子道:从小到大我便没喂过你吃什么,你这都要出阁了,就不能让我这个当娘的喂你一回吗?
徐夫人说着,把勺子凑到徐氏唇边,徐氏眼睛一红,早已落下一滴泪来,正落到了那一勺莲子羹中。
徐氏也不管,只张口连东西带眼泪都吃了进去,哽咽道:母亲。
徐夫人见徐氏一哭,也支持不住了,只回了一声,舀羹汤的手都跟着颤抖了起来,抖着唇道:多吃几口,不然一会儿上了妆,出了门,还不知道要饿多久呢。
徐氏点头,只乖乖的把一小碗的莲子羹都吃完了,这才拿了热热的帕子擦脸。
一旁的喜娘就道:新娘子可不能再哭了,一会儿哭花了妆就不好看了。
徐夫人把位置让出来给喜娘们打扮。
周氏、孔氏、都围在徐氏的身后帮忙。
云荞和几个表姐,就坐在离梳妆台不远的炕上,四个姑娘穿着一溜烟新做桃红色的对襟小袄,正好奇的看着喜娘们给徐氏梳妆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