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内阁的议事厅中,内阁成员、留守的几位将军全部到场。 这里面还有两个新面孔,一个就是帮李嗣兴掌管穿插营的李本忠,随着穿插营的人数飙升到了两千人。 李本忠已经被封为参将。 另外一个就是掌控腾越营的谢建。 而李嗣兴也有了一个新的头衔,那就是腾越卫指挥使,兼三宣六慰安抚使。 两营兵马直属于李嗣兴指挥。 另外,李嗣兴在暗中还有一营人马,那就是孙崇雅的那个营。 孙崇雅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人,他手下的兵马也是忠义营中品格最差的。 李嗣兴索性人尽其用,将李本忠和谢建淘汰下来的一批有恶习的士兵全都塞给了孙崇雅。 没想到这个孙崇雅还有几分本领,至少这些人塞过去之后没有祸害周围的百姓。 要知道,现在腾越城再也不是当初的地广人稀。 一下子多出了十几万人,基本上平整的地方都有百姓开垦种植。 李嗣兴给他们提供工具、耕牛和种子,这些土地以后还能够分给他们自己种植。这些人现在也不想回原籍了。 今天之所以召集众人来开会,是因为李嗣兴这边也得到了蛮莫将行营的随员抓捕为奴的事情,众人都是义愤填膺。 金维新是永昌本地人,他刚才向众人介绍了蛮莫宣慰司的基本情况和历史沿革。 “殿下,这蛮莫宣抚司也您的辖地,您一声令下,咱兄弟去将那个思线给抓来,他们那么喜欢奴隶,就让他们自己去做奴隶好了。”
李本忠虽然第一次参加内阁的会议,但是他一点都不拘谨,毕竟是晋王身边出来的老人,李本忠谁都不怕。 “话虽如此,但是蛮莫毕竟已经身处关外,不是蛮莫自绝于大明,而是咱们大明主动放弃哪里的。现在的土司思线都是南边的缅王册封的。”
金维新是认识李本忠的。 虽然李本忠说的也不全是无机之淡,但是却有些自欺其人了。 “殿下,要打蛮莫也可以,但是臣有一事担心,那就是缅人不会善罢甘休,要是引起与缅人的大战。是否会影响到晋王的反击?咱们现在掌控的物资能够维持两线作战吗?”
龚彝考虑问题从来都是从钱粮上着手。 李嗣兴觉得差不多了,他不想在这件事情上更多地讨论下去。 这段时间的磨合,他已经在战时内阁建立了很高的威信。 毕竟大家现在能够拿着以前双倍的俸禄,还能够分到自己的职田,这都是李嗣兴的功劳。 其实大部分人都是有奶便是娘。 “这次惩治蛮莫土司戕害我大明官员,还有寻找太子殿下只是一个原因。”
“刚才金侍郎已经介绍过此地。这里不仅仅土地肥沃,两江交汇之处都是平整的坝子。”
“最重要是我们以后要将腾越的生意做大,必须要掌控这里。从腾越向南、向西的商道都要经过这里。”
“咱们不能将自己的钱袋子握在别人的手中,龚尚书以为如何?”
龚彝倒是没有想到此处。 但是李嗣兴身边的那些商人早就已经不止一次在李嗣兴面前抱怨蛮莫土司对汉人商队盘剥过甚。 甚至是有的商队在交了高额的通关费用之后,还会在蛮莫境内遭受劫掠。 最支持李嗣兴对蛮莫动手的莫过于腾越商会。 在开这场内阁会议之前,李嗣兴就跟腾越商会的人碰过头。 大家都同意拿下蛮莫地区。 蛮莫是向西南贸易的桥头堡,从这里向西、向南就全都是平原了。 到时候在蛮莫修建码头,训练水师,李嗣兴就能威胁整个缅甸东吁王朝。 “那么,殿下,此次南下作战,可否不动用户部的钱粮。”
李嗣兴撇了龚彝一眼,他户部的钱粮基本上都是李嗣兴拨付的。 这位龚老抠不仅仅越来越扣了,脸皮还比以前更厚。 拿了李嗣兴的钱粮,还要这么吝啬。 “龚尚书放心,这些不动用户部一分钱粮,军队也只用腾越卫二营兵马。”
“殿下,让老胡跟您一起吧。”
总兵胡顺都赶忙说道。 之前攻打宣抚司一战,胡顺都和王道亨两位总兵立了不小的功劳。 李嗣兴出手大方,这两位的手下也都获得了不小的好处。 显然李嗣兴准备对蛮莫动兵,这两位老将也动了心。 “二位叔父这次就帮侄儿守好后方,蛮莫不过一个小小宣抚司,就给侄儿练练手吧。”
李嗣兴军中的老将都以晚辈自居。 这让军中将领对他都颇有好感。 这段时间,刘安一直在对潞江以西的各个宣抚司进行整合。 在潞江、杨塘、芒市三司叛乱被平灭之后。 剩下的干崖、陇川、瓦甸、南甸、盏达各司也相继臣服。 这些小宣抚司全都是墙头草,只要明军表现出自己强势的一面,这些人立马就怂了。 卢克武原本身受重伤,还没死透就被斩首示众。 那些原本与卢家有关联的土司纷纷休妻自保。 以前能够娶到卢家的闺女那都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现在则唯恐弃之不快。 刘安这个潞江西路巡抚的手中现在已经掌控了潞江、杨塘和芒市三县,正好是沿着怒江西岸南北排列。 另外还有五个宣抚司接受了巡抚衙门的领导。 对于直属的县,刘安按照李嗣兴的要求,实施均田令。 分到土地的土人对官府非常拥护。这个时候谁要是冒出来带着他们恢复土司制度一定会被这些人干翻。 为了稳固地方,李嗣兴还授权刘安建立了抚标营,兵额两千。 这样刘安就能完全掌控地方。 抚标营的士兵大部分都是那些分了地的农户。凡是分地五十亩以上的农户都要提供丁一人入抚标营。 同样的制度也在腾越的各个卫所实行。 卫所的土地现在也是包产到户。 拿到土地的家庭,同样要出丁参加训练,负责卫所的安全,是为新的卫所兵。 原本的那些老弱全部遣散回家种地。 在政策完全放开之后,李嗣兴手中的兵马反而增多。 不算李定国留下的兵马。 李嗣兴现在手中控制的正兵就有穿插营两千、腾越营两千、孙崇雅的怒江营两千、还有刘安的抚标营两千。 总计八千正兵,另外还有整编过的卫所兵五千人。 这些人分散驻守在腾越周边的战略要地。 李嗣兴定下了标准,根据防御的需要,每一个千户建立周长两百丈棱堡一座。 每一个百户修建周长五十仗的碉堡一座。 新式的棱堡和碉堡基本上能去满足防御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