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三天时间,外汇订单开始一天比一天的少。
五天展会加起来,宋俊林一共签下了406万美元的外汇订单。
折合rmb为1299.2万块钱。
虽然没能达到徐建宁所期望的500万美元,但是比之宋俊林所想的300万美元要多出不少。
这般的成绩,自然让其他的省份极为的羡慕。
其中一些个省份的领导们,已然从中嗅到了商机。
他们打算回去以后,让自己省份的人,也制作一些辣椒酱来卖。
对此,宋俊林却是并不知道。
不过,他就算知道了,也改变不了什么。
难不成别人都不能做辣椒酱,只允许你一人做?
可以说,只要对方没有仿制他的辣椒酱,那么他就管不了。
晚上,宋俊林等人又找了个老字号庆祝了一番。
由于众人都很高兴,所以就喝多了。
直到第二天中午,这才醒了过来。
醒来后,宋俊林将众人召集到房间,对他们讲道:“我现在打算去兑换外汇券,你们可以把自己带着的钱给我。”
“是,老板(师父、哥)!”
众人皆是开心的说道。
上次来花城参加广交会的时候,宋俊林就已经对众人说过,下次来的时候可以带上家里的存款,他会给这些人换成外汇券。八壹中文網
这次来之前,宋俊林又对众人强调了一遍,所以众人都把家里的老底给拿了出来。
其中,最少的就是王旭了,他是农村人,家里边也很穷,总共才200多块。
而最多的,则是王青松,他在矿上时间很长,这些年一共攒下了6000多块钱。
不管他们带来了多少,只要把手里的钱换成外汇券,然后再去友谊商店购物一番。
那么等他们回去之后,身价必然会翻上一倍。
毕竟,这友谊商店内的货物,那可都是市面上稀缺的。
这年头什么人最赚钱?
除了倒卖批条的二代以外,就是倒爷了。
当时有句很流行的话,叫做“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
可以说,只要你能弄到紧缺和流行的货物,那么你就不缺钱赚。
这次宋俊林倒是没有购买什么大件,他家里边什么都有了。
至于说自己花钱买大量的货物去倒卖,这个事情宋俊林不愿意干。
今年可是经济整肃的一年,到处都在抓投机倒把行为。
你要是东西少还好,这样目标也小些。
这要是一下子倒卖几十万上百万的货物,那必然会引起上面的注意。
反正现在辣椒酱厂和收音机厂已经很赚钱了,宋俊林也不想再因为赚钱的事情,去冒什么风险了。
不过,宋俊林倒也不是没怎么花钱,这一次他甚至还花了大钱。
单单是皮尔卡丹的全套西服,包括领带、衬衣、腰带和皮鞋在内,他一共就买了8套。
总价值高达2万多外汇券,相当于3万多的rmb呢!
后世人大多数都不怎么知道皮尔卡丹这个品牌。
别看它当时在国际上,只是中等水平,并不算是高端服饰。
但是在当时的国内,却是名气最大的外国奢侈品。
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其价格。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皮尔卡丹,是最早进入我国的外国品牌。
早在79年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皮尔卡丹先生就在我国举办了一场服装表演。
那可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模特走秀,开创了我国服装表演的先河。
从那之后,最流行的活动就是模特走秀。
当时很多重要的商城、饭店开业的时候,都会专门请一批模特去走秀。
皮尔卡丹在将服装表演带入我国的同时,也将这个品牌的服装带入了我国,成为了我国最早的外国服装品牌。
只是,这个品牌的服装,大多数人都只是听说过,而没有买到过。
那个时候,人均月收入是60块钱,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都只能赚三十块左右。
而一身最便宜的皮尔卡丹西服(不含腰带那些)的价格,却是高达400多块,到了一两年后,更是价格涨到了800块。
九十年代的皮尔卡丹,一身更是好几千块钱。
也就是说,普通人需要不吃不喝干个一两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最便宜的皮尔卡丹西服。
这个价格甚至比黑白电视机的价格,还要更加的昂贵。
可以说,这就是天价服装。
要知道,当时一件的确良衣服才12块钱,一件牛仔裤才20多。
正是如此,后来南方一些地区,就开始制作高仿的皮尔卡丹西服来赚钱。
因为价格更便宜,所以买的人可不少。
毕竟,当时穿着皮尔卡丹西服,那是非常显眼的,说是鹤立鸡群也毫不为过。
宋俊林之所以舍得花这大价钱,购买皮尔卡丹的西服。
一方面是在为今年的港岛之行做打算。
不管怎么说,那里现在还是资本主义的世界,他穿着现在的服饰去那里,怕是会被当成猴子来围观。
所以,他就需要买一些西服来穿。
另一方面,则是打算占点小便宜。
一两年以后,皮尔卡丹服饰就会翻一倍价格,现在买了就是赚。
而除了自己的服饰以外,宋俊林也没有忘记给自己的母亲、哥哥还有杨倩玉购买服饰。
之前来花城他买的那是冬季的服饰,这次来自然要买一些夏季的。
至于春秋两季的他并没有购买,这两个季节在宁州并不明显,压根穿不了几天。
从花城购买完所需的物品后,一行人便又搭乘列车回了宁州。
……
由于这次订单数量更多,而辣椒酱厂尚未单独建厂,所以在省轻工业厅的安排下,市里的罐头厂也开始联营,给辣椒酱厂做起了代工。
另外,辣椒酱厂新招收的一批工人,在经过培训之后,也终于开始上岗。
这些工人并不是来自红星大队,而是宋家所在街道上的青年。
自从宋俊林登上报纸以后,街坊邻居们就知道他成为了辣椒酱的厂长。
很多人家的孩子都还没有工作,或者只是个临时工,然后他们就把主意打到了宋俊林的身上。
都是街坊邻里的,再加上辣椒酱厂也确实需要再增加员工,所以宋俊林就同意了这些人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