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逆清1845 > 第337章 扩军需求

第337章 扩军需求(1 / 1)

穆彰阿这一番话说得并非没有道理,大清朝到了当下这个局面时,已经不可能再去想着平定逆乱,恢复天下,因为天底下的汉人也不会答应。

反倒在这个时候,大清还必须要利用太平军与复汉军之间的矛盾,给自己争取一丝生存的空间——华夏终究是一个拥有大一统传统的国家,天下一统的思想早已经深入人心,无论是洪杨还是赵源,都不可能会和对方平分天下。

等到大清退出了关内,到时候无论是太平军还是复汉军,都不太可能在天下一统前继续追击满清,避免耽误了逐鹿中原的伟业,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只要取得了京城之后,太平军根本不会跟大清在关外死磕。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道光皇帝过不了心中的那个坎。

“朕若是放弃了京城,大清的祖宗基业也就彻底丢干净了,二百年来的兢兢业业化为泡影.......朕就算是死,也无法去地下见列祖列宗啊......”

道光还不知道列祖列宗已经重见天日,他心中始终还是有些不甘心。

就在这个时候,跪在地上的肃顺知道自己机会来了,他努力挣扎着半跪着,高声道:“皇上,皇上,奴才以为我大清在关内并非完全没有机会.......奴才已经探知到一个绝密的消息,能让我大清力挽狂澜!”

“力挽狂澜?”

一众人面色狐疑地望着肃顺,这家伙或许是为了活命才选择胡说八道的......

“皇上,奴才身陷敌营之后,意外知道了一条消息,说当日死于城下的敌逆冯云山并非死于我大清的炮火,而是死于敌逆内乱——就是逆酋洪秀全与杨秀清争斗之故,他们之所以还没有大打出手,就是因为还没攻下京城,一旦京城被攻下,他们再无顾忌,恐怕就会互相残杀.......”

“内乱?消息可属实?”

这一条意外来的好消息让大清君臣顿时喜出望外。

内乱好,大清多少敌人都是死在了内乱之下.......别的不说,就说大清的百年心腹大患准格尔,实质上就是死于内乱,并非是被大清给彻底打崩,只要敌人内部发生变乱,简直就胜过无数官兵!

“皇上,这可真是一次好机会啊!”

穆彰阿抓住这个空隙,连忙大声道:“皇上,我们不放就答应下来,只要先退出关外,再坐等洪杨内乱,到时候转身杀回来即可......只要能平定了教乱,大清也就有了喘息之机,到时候休养生息之后,就可以与粤匪决一胜负,即便不成也能谋个半壁江山了!”

“好好好,既然如此,那朕就委曲求全,暂时苟且,等到将来洪杨互相残杀之后,朕一定要杀回关内,誓死重复大清的江山!”

道光好似年轻了许多,又好像处于回光返照的阶段,整个人都显得亢奋起来。

他高兴之下,重新恢复了穆彰阿和肃顺的官职,还给肃顺加了内大臣的官衔,让穆彰阿作为议和钦差大臣,全权负责跟太平军和谈一事。

当然,道光皇帝也没有傻到真正让出内城的地步,他一方面是让穆彰阿去议和,好暂时停下战事,让城内的守军歇口气,另一方面则是乘机探听一下洪杨之间内斗的真实情况,看下是否有机可乘.......总之,他不会在这个时候打开城门,因为太平军一旦毁约,内城里的十余万人恐怕就要惨遭屠杀了。

.......

金陵,汉王府。

清廷与太平军之间要议和的消息被军情处用特殊渠道迅速传回了金陵,而得到消息的赵源便立刻将一众文武大臣都召集了过来,商议对策。

对于当前的复汉军而言,清廷与太平军之间的议和属于一个相当意外的因素,尽管双方存在这个可能,但按照道理来说,可能性应该非常低才对。

要知道,从传回来的关键信息中,太平军可是把道光皇帝的历代祖宗都给挖坟了,但凡道光有一点点骨气,都不可能答应议和才对;反过来说也是,太平天国都已经打进了外城,临门一脚的时候也不太可能会停下来,放道光皇帝出关.......

“会不会两边都在用计?”

左宗棠惯于用奇计,他也会往这个方向去思考,抚须道:“杨秀清此人绝不是轻易好糊弄的,一个洋人呈递的方案按道理来说根本不可能会被采纳......或许最大的可能,还是用计,主要是为了骗开内城。”

“如果是这么简单,伪清那边不应该看不出来。”

罗泽南摇了摇头,缓缓道:“或许伪清也是在考虑缓兵之计,不妨再等等看。”

赵源也点了点头,道:“你们说得不错,亡国亡族之恨绝不会那么轻易化解,况且洪杨相争之际,谁能拿下京城,谁的名望就能更进一步,这可不是能轻易放手的......不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局势真能往这个方面发展,对于大清而言却是走了一步好棋。”

“还请殿下明示。”

赵源缓缓道:“杨秀清看似行的是阴谋,实质上却是阳谋。道光和清廷剩下的这十余万人不可能在京城里待太久,无论是物资也好,还是人心恐慌也罢,都会是问题,眼下杨秀清所行计策类似于围三厥一,给城内人心一个希望,也就让他们失去了死战的决心。”

“我相信,杨秀清一旦提出了和谈的建议,势必会派人在京城内大肆宣扬,到时候就算道光不同意,也很难违拗人心沸腾,到时候投降者也会大大增多,京城也就能攻下了。”

“这么说?杨秀清应该很快就能攻下内城了。”

左宗棠微微沉吟一番,道:“没想到杨秀清此人韬略如此过人,看来天京计划必须要抓紧时间进行,绝不可让此人取得洪杨相争的胜利,否则将来南北交战,怕是要打成一片烂地了。”

“没错,太平天国虽然起于微末,但是能人辈出,洪杨之下,石达开、李开芳、李秀成都不是易与之辈,咱们不能跟太平军相持过久,否则让他们成了气候,威胁反倒比清廷大上许多。”

赵源想到这里也不由得轻叹了一声,他费尽心思把林则徐、曾国藩、苗沛霖这些能人赶到山东去,目的就是为了牵制太平军的发展,但是从目前来看,这几人也都各怀心思,不愿意出力死战,林则徐要好一些,但是他年纪太大,再加上两江练军战力一般,起到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

“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布局,与太平军相争于河南!”

赵源沉声道:“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我认为将来与太平军决战之地,一定在河南,而不在山东。相信就算是杨秀清也会这么想!在此之前,得让苗沛霖统领淮北苗兵进驻山东,让这个老狐狸先去摸摸杨秀清的底!”

“殿下,苗沛霖同样也是一匹狼,没有肉怕是差遣不动。”

罗泽南微微一笑,道:“不如加封其为凤台伯,再加山东巡抚一职,到时候让苗兵入鲁,他一定会忍不住!”

“好,我这就颁下王令。罗山,你再给苗沛霖写一封信,就告诉他如果能拿下山,再封他为鲁侯!”

赵源并没有多少犹豫,要用强人就要舍得出肉,况且区区一个鲁侯罢了,并不会影响什么,等将来登基称帝,就算是王爷的帽子也要多多少少撒出去一些,不这么做怎么能让天下英雄俯首呢?

当然,山东最多只能作为侧翼战场,主力战场还得是河南,还得是复汉军。

尽管昔日复汉军与太平军已经打过一次,太平军遭受了一场大败,但是时过境迁,如今的太平军已经不比当时,这一路上打了不少的硬仗,倒有几分越打越强的架势。

实际上双方的进步都非常大,其中复汉军在军队精锐化和正规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堪称当今华夏第一精锐,但是受限于这一点,复汉军的兵力数量堪称最少的一方,只比目前的关内清军人数略多一点,跟名义上拥兵百万的太平军完全不可想必。

至于太平军也通过战争的方式打出了一批敢打敢杀的精锐,也有许多从战争中提拔出来的年轻将领,像石达开、李开芳以及李秀成这些人无一不是从战火中摸爬滚打脱颖而出,相对于复汉军的学院派要更加接地气一些。

“扩军目前正在进行,相信到了今年下半年,我们的第三军和第四军就能撑起来。”

说话的正是枢密使赵简,他作为目前军方第一人,已经很少将精力放在一线,眼下还掌控者第一军的军权只是为了平稳交接,等到后面新锐起来后,他就会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复汉军的建设当中来。

从目前来说,复汉军已经经历了数轮扩军,去年主力已经有八个主力师加上六个守备师,再加上一个近卫师,总兵力差不多有二十万人。而随着两江、四川逐渐入手,汉王府版图大大增加之下,财源收入也得到了有力的提振,因此扩军的声音也就逐渐增大了起来。

根据枢密院在年前的扩军规划中,未来一年时间内复汉军将会从目前的八个主力师扩充到十六个主力师,其中守备师扩充到十个,近卫师则会扩充成近卫军,一共会拥有三个近卫步兵师和一个近卫骑兵师以及一个近卫直属炮兵旅,总兵力大约在四十万人左右。

没错,一年时间内再扩充二十万人,放在过去看似是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是当下却有了这个基础,因为过去两年时间内汉王府的三级军事制度已经全面铺开,加上乡公所制度的完善,使得大量适龄男子成为了预备役和民兵,只要发给足够的装备,并且经过短暂的训练后,这些人就都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复汉军士兵。

至于火器方面,复汉军目前长洲岛军事工业已经彻底完善,年产量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整整两倍,再加上武昌枪炮厂和安庆机器厂都已经处于规划中,完全可以在未来一到两年时间内满足当下武器的需求。

而在最关键的军费问题上,汉王府行政院这一次也难得大气了许多,主要原因还是多方面问题得到了改善,一方面是原本平定的六省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尤其是像广州一府的经济通过外贸已经呈现爆炸增长的方式,朝廷在这一府的商税收入都已经达到了令人震惊的八百万元,这放在大清至少是一个省还得是富裕省才能达到的目标。

除此之外,其他的经济重镇也逐渐展现出自身的光彩,也就使得这一次扩军具备了最大的底气。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三国忽悠记 我,女尊世界小郎君? 三国:从蛮荒种田开始 永乐之盛 假太监:从后宫成功出圈含笑看海洋 盛明皇师 皇帝是怎么苟成的 木子的北宋生活 明末:我行我上了啊! 枭雄终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