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宫中之后,姜开成立马来了内阁。
“各位大人,开启城门一事,皇上要我来内阁商议,时间不等人,那些虏贼若真破了通州,则立刻就会兵临城下,百姓就跑不掉了,开还是不开,都要尽快给个说法。”
吕兴文端坐在太师椅上,不慌不忙的看了杨和谦一眼:“杨阁老,您是首辅,依我看,此事还得您拿主意。”
若放在之前,杨和谦根本不打算管这件事。
可现在皇上将此事甩给了内阁,他想躲也躲不开。
很显然,皇上是不想开城门的。
可是城门若真的不开,任由鞑靼在外屠杀百姓,等到鞑靼退走,民意必然沸腾汹涌。
而那个时候,皇上完全可以说因为病情未理朝政,对此事并不知情,将这责任甩出去,这样既维护了圣明,又给了百姓说法,平息民愤。
可若是甩责任,那自然得拿做出不开城门决定的人开刀。
那个时候,他作为内阁首辅,躲得过吗?
开城门,违背圣意,不开城门,千古骂名。
杨和谦头疼的不行,闭上了眼睛。
“阁老?”姜开成轻声喊。
杨和谦这才睁开眼睛,“开启城门兹事体大,即便真要开,也得先做好准备,不然被鞑靼的奸细混进城内,造成混乱,那就得不偿失了,这事急不得,姜大人,你先回去吧,让下面人拟好开城门之后该做好的措施送过来,内阁看完之后再议。”
姜开成没想到他居然用上了拖字诀。
可他的确拿杨和谦没有办法,只能重重叹口气,转身离开。
*****
虽然杨和谦当着姜开成的面用了拖延的办法。
但姜开成走了之后,他就进了宫请求面圣。
不过等了好一会,都没能见到景历帝,只有冯安出来了。
冯安朝他摇了摇头:“阁老,如今皇上缠绵病榻,处理公文奏疏都是相当吃力,实在是没法让您进去。”
杨和谦紧紧皱着眉:“如今虏贼进犯,各地各部皆有急文,没有皇上拿主意,我不敢擅自而行。”
“阁老,您是内阁首辅,又是太子太傅,皇上病了,大庆不还有您撑着吗?有什么事情,你们内阁可以议,司礼监批了红便好。”
杨和谦望了两眼那扇门,最终只能叹口气,微微点头,“好。”
坐上抬舆离宫,杨和谦眉头依旧紧锁着。
比起顺着皇上的意不开城门,他自己更偏向于开启城门。
原因无他,十几万百姓,千秋之罪!若真眼睁睁看着他们死在外面,那他将会遗臭万年!
可若是他自己决意开启城门,因此得罪了皇上,之后出了问题,皇上一定会问责。
所以他才进宫想要面圣。
可没想到,皇上连他的面都不愿见。
另一边,送走杨和谦之后,冯安便重新进了殿内。
“皇上,阁老已经走了。”
景历帝坐在桌子前,冷笑了一声。
“本以为杨和谦是个贴心的,但没想到他现在连这点事都不愿替朕担着了。”
离宫之后,杨和谦到了太子府上。
“殿下,如今京城戒严,城门皆已关闭,但城外因鞑靼进犯而无家可归的流民许多,现在还有机会打开城门,今天姜开成来内阁议了此事,我的意思城门还是得开。”
“打开城门?前两日阁老你不是才说父皇不想这么做吗?父皇会同意?”
“上疏的人多了,他自然会同意。”
太子更不解:“让人上疏?这不是逼父皇开城门吗?”
“殿下,您是皇储,外面的这些百姓未来都是您的子民,如今依了皇上的意,确实可以省去许多麻烦,可事情不能只看眼前,要往远处想,您要给自己留一个得民心的天下啊!”
太子听了这话,重重点头:“阁老言之有理……”
杨和谦微微点头:“上疏的人我去安排。”
“好。”
*****
柳笙笙虽然知道贺临的相关谋划,但她仍然有不少疑惑。
“你让姜开成上疏,不会让他引火上身?”
“姜开成是兵部尚书,如今鞑靼进犯,京城九门归他守,许多事情也都需要他去做,这个火引不到他身上,最多他的奏疏会被无视。”
有句话叫做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这句话现在用在景历帝身上非常合适。
“他的奏疏既然会被无视,城门岂不是没法开启?”
贺临微微摇头:“皇上已经让把这件事给了内阁去议,在皇上眼里,杨和谦一直是他的贴心人,但这一次,杨和谦未必会顺着他的意去做。”
在这件事上,景历帝就是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
不想为了百姓背着风险开启城门,又不想被百姓骂。
可许多人当官,无非图四个字——功名利禄。
坐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所谓利禄,杨和谦都已经到手了。
可人心总是想高了又高,既然有了利,自然还会进一步想要名。
即便不求流芳百世,也总不能遗臭万年吧?
景历帝不想被骂,杨和谦就想遗臭万年吗?
所以这个城门,杨和谦是一定会开的。
贺临觉得此事已经十拿九稳,不过第二天,柳笙笙给她带来了一条新的消息。
“太子那边似乎打算让人上疏,同皇上奏明开启城门一事。”
贺临觉得,此事一定是杨和谦的意思。
不过贺临仍有些疑虑:“看来杨和谦是一定要让皇上出面,可若皇上称病,根本不看奏疏,他找再多人上奏书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柳笙笙微微摇头:“他没有找很多人,他只找了一个人,那个人你还认识。”
“谁?”
“你曾经的同窗,现任翰林院掌书官,魏高奕。”
杨和谦找人不稀奇,但只找了一个人就反常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贺临问:“杨和谦见过魏高奕了?”
“见过了,杨和谦走了之后,他去给自己买了口棺材。”
贺临心下猛地一震,“他这是要死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