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小说 > 唐诗剑诀 > 第394章 攻读

第394章 攻读(1 / 1)

如今的王守仁出路有二:举人可以出任从九品的府学一把手,即府学教授,可以进入国子监学习,学习期间,每月两石白米,边学习边到各衙门实习;再就是继续考进士,或者熬监生年限,出任小京官或州县的知州、知县、属官。

如依父亲王九的路子,补个实缺入仕途,却是简单得很。

王九问自己儿子王守仁想法如何。

王守仁想通了,但距下次科举还有三年的时间,他还想再等三年,再次会考。于是他不假思索地告诉父亲,他还要再考一次!

王九笑笑地答应了他。

王守仁再次回到杭州府,待三年之后再进行会试。。

公主朱菁自丧父之痛慢慢地走出来,她暂时不愿离开京城。王九自然无不可。

一刻都不得闲的儿子陈耀与皇太子朱瞻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友,这却是王九所未想到的。

王九更未想到的却是洪熙帝朱高炽,在自己儿子王守仁离开京城回到杭州后,不足三个月便猝死在案牍劳形的桌前……

去年刚送走了永乐帝朱棣,今年又送走朱高炽。

王九是手握权柄的朝中重臣,刚缓过一口气来,自然不免于又疲于奔命。他一边忙着朱高炽的丧事,又扶持皇太子朱瞻基上位。

朱高炽是位仁君。他即位时间不长,当政时间却不短。

而当朱高炽终于登上帝位,他便雷厉风行地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力图纠正永乐时期司法的弊病,赦免了建文帝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又平反冤狱,使得许多冤案得以昭雪。

朱高炽认为,很多被判死刑的人可能是捏造的罪名的受害者。由此,他命令内阁会同司法官员务必复查每一个判定有死刑的案件。他还颁布一份诏令,告诫司法当局,所有刑罚都要根据法律判决,且在宣判前要复查对犯人的指控。此外,又明确禁止对犯人滥用肉刑,并尽量避免株连犯人的亲属。

朱高炽对父亲耗费巨大的种种计划很不以为然,连接颁布了几道诏令,取消皇帝征用木材和金银等商品的做法,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皇家的采办珠宝等等。

朱高炽还积极选用贤臣,削汰冗官,将可有可无的官员被解职,派监察御史到全国各地去调查官员的政绩,并为官僚机构的任命寻求合适的人选。

朱高炽处处以仁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修明纲纪,爱民如子,不断下令减免赋税,对于受灾的地区无偿给以赈济,开放山泽,供农民渔猎。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炽猝死于宫内钦安殿,终年四十七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葬于献陵。值得一提的是,明十三陵中,献陵的修建是最俭朴的。

再将镜头转回杭州城。

杭州城的读书人多,不乏师友、学友、文友。有老师可以指点迷津,少走弯路;有学友可以互相提醒、启发、监督、谏诤;有文友,可以横向比较,不至于孤芳自赏、故步自封。

王守仁回到了余姚,边享受家庭之乐,边读书会友,切磋学问。他的好朋友倪宗正,正在准备乡试考试,需要他介绍考场经验;年龄不大辈分高的谢迪叔叔,也不耻下问,请他这位晚辈指教;他的同学、裁缝家庭出身的张仲春,想把秀才衣冠换成举人衣冠,当然想与他打成一片。

在北京是老九,回到杭州场面成了老大,会试考场受挫的事成了过眼烟云,王守仁意气风发起来。

本朝科举考试的课本是朱熹的书,但对于宋代先贤们,王守仁最欣赏范仲淹。

范仲淹是文武全才,论武曾为西北边境的大帅,论文曾至朝廷的宰相,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为王守仁的榜样。

每天在开始学习枯燥乏味的四书章句集注之前,王守仁都要以在竹林里吟诵一篇岳阳楼记来提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王守仁认为,这是每个有良心的读书人的追求,更是一个合格官员的本分。

范仲淹小时候家穷,一天三顿靠喝稀粥度日,没地方读书,就以寺院为书房,最后成就学问德业,可以说是寺院毕业的。

王守仁深受启发,现在自家富贵状元府,锦衣玉食,饱食终日多困倦;娇妻缠绵,清晨恋床懒翻书。富贵磨人志,贫贱出伟男。范仲淹在寺院读书,看来寺院确实是一个清静地方,寺院里饮食简单,不勾人的馋虫,寺院里和尚单身,不惹人想家恋家。

最近的寺院是杭州城内龙泉山南坡的龙泉禅寺。王守仁、倪宗正、谢迪、张仲春,四人结伴前往龙泉禅寺接洽。知客僧请示方丈后,表示寺里非常欢迎读书人入住。

读书人讲究读书要有名堂,还想成立一个读书会,这读书会还得有个召集人,倪宗正三位推举王守仁。

王守仁自认不可,他觉得下巴没有一把白胡子的话,挂不住会长之职。

但苏杭人杰地灵,恰好有位举人的父亲魏瀚,这老先生自江西省布政使任上致仕家居,有年龄,有政绩,有学问,还有一把白胡子,德高望重。由他任会长,正是众望所归。

魏瀚出任会长,他为王守仁、谢迪、倪宗正和张仲春的科举学习,添了许多的实战训练课。

魏瀚的讲解,不再是府学教授那样的照本宣科,不再是“四书五经”上的仁义,不再是书本上那些空洞无物的字眼。

钦定版应考指南上的那些谢恩表之类的公文写作,由魏瀚翻出以前当官时的底稿,格式体例,遣词造句,一五一十,解析明白。

科举第二场考试时的名词解释,比如“收养孤老”“乡饮酒礼”“听讼回避”“钞法”“夜禁”“祭享”等,魏瀚拿出年轻时的文学才能,编出剧本,自任导演,让四位学生各任角色,表演课本剧,像官场实习一样。表演记忆要比背诵记忆更加印象深刻,关键是,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一些细节,书本上是不会有的,而魏瀚却多年多次亲手操办过。

科举第三场的策问,俗称时务策,比如“用人”“五礼”“水利”“理财”等,由魏瀚结合亲身从政经历,从太祖皇帝立规矩开始一直讲到实际操作应用。

活灵活现的故事教学,当然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因为魏瀚的加入,王守仁这一辈的读书会,三年之间,发挥了其应对科举考试的作用。

魏瀚很负责,举办了两次考试,公开的评价是学员全部达到了进士水平,私下里的评价是,个别同学有状元之才!

fpzw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江湖应当有剑客 书剑长安 宁采臣,我劝你善良 最强装逼打脸系统(最强反套路系统) 残剑封魔 世子的奇妙江湖冒险 往前一步,便是修仙之门 工地狗与富二代的修仙生涯 三足金乌 大婺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