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的草原之上,万马崩腾大地震撼,如同雷声阵阵一般,文朝西府军精锐的骑军队和靖国三皇子率领的百战精锐终于碰上了。
骑军队并没有兵力之上绝对的优势,同样的完颜晟这边也并没有速度上面绝对的优势,双方不约而同都是用的大宛马。
或许这是两支军队命运的对抗,骑军队的斥候早早的便发觉的了异动,这让骑军队虽然被动但是不至于想当初的后卫军一般等人家杀到面前才觉察。
靖国的骑兵如同是锥子一般径直的插入到了骑军队的军阵之内,这样做看起来十分的鲁莽,但是似乎靖国根本不害怕被合围。
崛起于微末的靖国人历来崇尚的就是以少胜多,在他们的眼中少数的精锐万全能干掉对方大量的庸才。
也正是依靠着这样的思维才能让靖国以人少的劣势在对抗梁国这样的大国战争之中占据了上风,也就是靠着靖国的精锐让梁国的军队患上了‘恐靖症’。
起初当看到了靖国军队单军突入骑军队的将士们一喜,以为靖国的指挥官不过是一个外行,因为打仗没有这样打的。
但是真正的和靖国军队交手之后骑军队的士兵才知道刚刚自己的想法有多么错误。
并不是指挥官外行,而是相信自己部下的能力,纵然是数倍于己那又是如何?就算对方是精锐之师,但是也是能直接的凿穿对方。
除去没有参战的五百重骑兵,剩下的两千多人真的如同是一个锥子一样,在骑军队的军阵之内横冲直撞,毫无对手。
并非是骑军队的战斗力或者个人素质差,相反只不过骑军队并没有遇到过这样刚猛的战法,一时之间被人家打蒙了而已。
或许缓过神来或许换一个更加机智的指挥官在这样的局面之下更加的好,但是这些都不具备,军队的士气被冲散了之后再凝聚的话就是难上加难。
为首的三皇子身上浑身是血,但是这些血都是汉人的,自己在周围人的保护之下甚至连一点点的伤都没受。
“是时候了,全军撤退!”
三皇子虽然知道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但却还在最关键的时候下达了全军撤退的命令。
若自己是一个纯粹军人的话三皇子必然会选择歼灭这股文朝最精锐的骑兵,但局势告诉自己必须留一线。
大皇子的建议虽然自己不认同,但目前不能把文朝逼的太过分,不然梁国一旦被文朝输血的话那么对于靖国来说就不啻于一记重击。
梁国最大的难处并不是兵力的问题,而是经济的问题。
虽然梁国是一个大国,而且土地面积远远的超过文朝,但是梁国的经济在文朝的面前只能算是小弟级别,甚至还没有文朝东南省份加起来的多。
梁国节节失利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经济的崩溃所造成军队的内乱,自己父王之所以决定采取大哥的意见也是害怕文梁结盟的后果。
文梁结盟,文朝甚至不需要出兵,出一点点的钱那么梁国很快的就能恢复过来,毕竟纸面上的力量靖国甚至还不如大夏。
况且本身这一次也是试探下文朝精锐的虚实,试探下自己的战略主战是否能够真正的实现。
完颜晟带领的人自然都是自己的精锐,自己的亲信,虽然对于自己的命令有所疑问,不过却都还是严格的执行。
来如影去如风,靖国军队来的快,同样去的也是快,组织纪律也是相当的严明,这样一直军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典型短平快的进攻,面对这样的进攻习惯于平原决战的骑军队从上到下都蒙了。
中军自然也是收到了消息,同样的增援部队赶到的时候战争已经结束了。
骑军队的损失相比较而言就小的多了,五百余人的损失,同时也是造成了对方一定的伤亡,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次骑军队是输掉了,而且输的很惨,可以说这是骑军队所经历的第一场败仗。
唯一的收获或许就是知道了袭击人的身份是谁,一个已经死亡的百户身上面有这靖国的腰牌,这就说明袭击大军的是靖国的军队。
佟贯和钟师道二人都有些说不出话来,后卫军固然战力差,但是自家骑兵如何二人自然是清楚。
如今自家骑兵也是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自然让二人对于靖国的力量要做出重新的评价。
“看起来我们要重新的审视一下和梁国和靖国的关系了。”
思索再三之后佟贯无奈的说道。
其实当初钟师道和佟贯对于两国使团入汴京这件事情并没有什么考量,虽然靖国能打败梁国,但是梁国和文朝有百年的世仇,况且文朝借这个机会控制燕山六州倒也是极好。
这一次靖国人展示出的战力已经超出了二人的想象,少数军队有这样的战力到不害怕,但就怕靖国平均战力也是如此,那到时候就算燕山六州在文朝手中,那么孱弱的文朝军队真的能挡住这群虎狼之师吗?
“佟大人,末将决定上书陈述利弊,不知大人是什么意见。”
想到了最坏的结果钟师道不禁的有些发冷,汴京朝廷那些人对于靖国人甚至是一无所知,若是贸然撕毁和梁国的合水盟约而与靖国结盟的话那么无疑就是与虎谋皮。
“我愿和钟大人共上书。”
思索再三之后佟贯也认同了钟师道的主张,毕竟面对一个虚弱的梁国总比面对一个强大的靖国要好得多。
两日后一封联合署名的书信便从西府军的大营之内通过驿道传了出去,一起出去的还有一封梁储的奏疏。
只不过远在云州的冯宁不知道这两封书信里边竟然都和自己有这千丝万缕的关联,冯宁更加不知道的是这两封书信竟然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而现在的冯宁在云州城内其实还是很快活的,和在粮仓大营与刚刚进城比起来现在冯宁有恢复到了无所事事的状态,嗯,相比较而言冯宁更加喜欢这种‘游手好闲’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