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食咒 > 第三十二章:两祖庙

第三十二章:两祖庙(1 / 1)

淮扬菜清爽高雅,气度不凡,号称“鲜食四季”,“食之本味”。≯八一中文≥≯网w≦w<w﹤.﹤8<1zw.com

它是中国国宴的标准用菜,从明至现代的六百多年里,它填充着中国高档饮食行业的大部分位置,经久不衰。

我国最知名的“满汉全席”,“慈禧寿宴”“红楼春宴”“国宾用餐”等国际性知名筵席,都是在淮扬菜的基础上兼容并蓄展起来的。

如果说川菜“白龙庙”和鲁菜“夫子庙”是中国菜系中的“下里巴人”的话,那淮阳菜系便是中国菜系中的“阳春白雪”。

和其他派系的厨艺不同,淮扬菜系的展历史非常特别,因为它原本不是一个菜系,而是由淮安菜和扬州菜两大派系,分别于不同历史时期先后形成的。

有意思的是,两者之间虽然距离很近,但开始时互相并不怎么来往,它们并行了一千多年,期间虽有过交集,有过碰撞,但并没有真正融为一体。各自有各自的特色,传承,体系和祖师。

直到明朝初年,一件震惊海内的“食事”生之后,淮安菜和扬州菜才在明代第一位皇帝朱元璋的调和之下,进行了“整合”,并逐渐形成了名扬天下的淮扬菜系。

而那次“食事”,也被五脏庙里的厨子称为“淮扬合流”。

自此,中国四大派系中,称绝天下,另无数统治者为之倾倒的淮扬菜系,正式形成了。

淮扬菜也成了中国历史上形成过程耗时最漫长的菜系之。

从春秋战国,到明朝初年,用了两千年的时间,这个叫做淮扬菜的体系才从襁褓中呱呱坠地,真正有了雏形。

也因为淮扬菜是由“淮安菜”和“扬州菜”两个主要源头形成而来的,所以五脏庙里都称淮扬菜为“两源菜”,称淮扬菜系为“两源庙”或“两祖庙”。

而我面前的赵水荷,就是这“两祖庙”里的白案打荷。

赵打荷听我和赵海鲲一样叫她打荷,自然很不高兴。

这小丫头片子当时就骂了我一句:“老卵!不许这么说我!”

我嘿嘿一笑,也不生气。而是继续说话道:“你已经输了。还这么厉害呀!”

赵水荷听的脸色通红,她立时开口道:“我没输!你是蒙的!你怎么知道我是‘苏子作’的人?”

我得意洋洋道:“很简单。你听我慢慢和你说啊。”

……随后,我夸夸而谈道,淮扬菜因为特殊的形成历史,内部细小的派系划分比别处要多的多。仅从白案上说,自晚清萧美人以降,淮扬面点迅产生了分裂,依照地域不同,划分为“淮安面”“扬州点”和“镇江酥”三大派别。

其中,“淮安面”继承了萧美人三水面的手艺。“扬州点”则在馅料上独有秘方,“镇江酥”却以甜品油酥著称。三者各有特点,对白案厨子的培养和要求也不尽相同。

但千变万化,离不开他扬州白案的手指功夫,离不开对细腻感觉和品质的无上追究。

听至此,贤红叶佩服的说道:“那这‘苏子作’是属于啥派?”

我怕在刺激到赵水荷脆弱的神经,所以在略微思考了间隙之后,委婉的回答道:“苏子作不在这三派之中,是独树一帜的。新起的糕点派系。”

我这么说是比较委婉的口气。

其实我想说的话是:这苏子作严格来讲并不是淮扬面点的一种,最多只能算山寨的。

当然,这并不是褒贬苏子作出身的厨子,而是一种无奈。一种悲哀。

在苏子作的背后,是一个血淋淋的往事,那段往事充斥着杀戮和国难,甚至民国时有一个委员长知道了苏子作的故事以后,还潸然泪下道:“两淮苏子作,游子何为家?!”

最早的“苏子作”人,都是难民。是北方跟随着战乱逃入南方的难民,流民。

这种流民,在中国历史上叫做“衣冠南渡”。大的衣冠南渡古代有三次,近代有一次。

而苏子作,就是在近代南下的流民潮中形成的。

古代时衣冠南渡,难民手中因为有先进的生产经验,在加上那个时候淮南,江南地区地广人稀,所以生说相对不算艰辛,也很受生产力匮乏的南方政权欢迎。

可近代史上的南下难民,却没有他们先辈人的那种待遇了。

民国以来,南方比北方的富庶程度已然过了一个数量级,而且生产力也远北方,在此基础上,北方流民相对南方人来说,没有了技术上的优势。而最要命的是,南方富庶,已然人满为患,自己都还不好生活呢,你从北边来的难民,也不好安置。

由此以来,在民国战乱中6续逃难的北方人处境非常艰难,他们心目中天堂之地的江浙,也成了生存艰难的“修罗场子”。

当然,这并不能怪原民,要怪,只能怪当时的“时势”。

苏子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南方艰难生存的北方面点师傅。

起初,这些逃难来的民间面点师傅本以为可以靠自己的手艺生存下去,可到了淮扬地界,他们才愕然现,和人家比起来,他们传承百年的手艺是如此的简陋不堪。八壹中文網

从用面,到馅料,从制酥,到火蒸,这些北方的白案,无一能比的过当地的面点师傅。

他们的“京八件”连街头卖炊饼的小伙计都比不上,他们的“驴打滚”更是比不上“小厨娘”手中的“青团子”。

在这种背景和环境的大变化中,北方的面案师傅彻底的迷失了方向。

他们不得不放下身段,从头开始钻研自己的手艺,许多北方的大面点师傅,甚至以五六十岁的高龄拜入二三十岁的淮扬小子门下,学习手艺。

他们如此刻苦和忍辱负重,为的不是别的,为的,仅仅是在艰难的时势中生存下去。

而这些人做出来的点心,也被当地人称为“苏子作”,意思是“在江苏的游子,所制作的糕点”。

苏子作人,由此而诞生了。

苏子作的传承很杂,且因为多为民国渊源,入淮的时间很短,所以还处于学习的阶段,他们并没有自己完整的派系和糕点特色,除了偶尔有北方糕点的特色外,平常人吃起来,也根本就分不出谁是苏子作,谁是淮扬本地师傅。

我听说,也因为那段不堪入目的历史,苏子作人目前最大的要求,也就是要把糕点做的和本地人一样,要模仿的惟妙惟肖,要模仿的青出于蓝。

说道这里,红叶又问我道:“既然能模仿惟妙惟肖,你又怎么看出水荷是苏子作的?”

我告诉她道:“正因为她模仿的像,我才能猜出来呢……因为……苏子做有一个非常变态的追求!”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诡园席沉 最美不过诗经 黄帝内经 解红楼 后妈带的女儿是我的头号书粉(我的漫画师女孩) 斗罗之魔眼 从地错开始的职业传承 不想当大将的我选择佛系(宸庭 海贼顶上战争我将立于天上) 原神我穿成了我最讨厌的角色日落落 木叶:医疗忍者的重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