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朕王梓钧 > 932【木薯和人口】

932【木薯和人口】(1 / 1)

如今的劝农司郎中,叫做杨邦贵。

他受命安排农技人员,前往南蟠府教土著们耕种。事情处理妥当,杨邦贵又领着一人,来到应民殿觐见皇帝。

劝农司有优秀传统,每次见皇帝都要带些土特产。

这次带来的是一堆木薯,而且还是海南岛送来的木薯。

杨邦贵欣喜说道:“陛下,鸿胪寺从海外带回诸多作物,劝农司已经全部栽培试验数年。这木薯是好东西啊!”

赵瀚当然知道是好东西,他笑道:“说说你们的栽培成果。”

杨邦贵详细阐述道:“南北数省皆栽木薯,但北方长势不好,冬天甚至会被冻死。木薯在南方各省皆长势喜人,耐旱、抗风且不挑土,便是不好种番薯的山地,栽种木薯也收获颇多。木薯一般要种两年才能收,可琼州那边的试验田,竟然不到一年就成熟了,亩产鲜薯一万八千多斤!”

“多少?”赵瀚以为自己听错了。

“亩产一万八千多斤,”杨邦贵重复道,又继续说,“而且木薯抗风,今年夏天遇到台风,试验田里其他作物都毁了,唯独这木薯历经台风摧残而不倒!”

赵瀚连连赞叹:“好,好东西!”

在穿越之前,赵瀚只知道木薯亩产很高,但还真不知道有这么高,而且也不知道木薯在海南岛可以缩短生长周期。

难道跟热带气候有关?

赵瀚嘱咐道:“再将这木薯,拿去吕宋和西南边境种植。特别是那车里县(西双版纳),还有平南军民府,都可实验种植一番,若能成功便大力推广出去!”

杨邦贵说道:“陛下,这木薯有毒,听说在非洲毒死过不少人。须用清水浸泡六七天,再煮熟了方可食用。”

赵瀚点头说:“这便跟前几年推广的芸豆一般,都要煮熟了再吃,推种时须得反复告诫百姓。”

芸豆,就是菜豆、四季豆,几十年前传到中国沿海。如今,在大同朝廷的官方推广下,已经逐渐传播到全国各省。

还有荷兰豆,也就是青豆、菜豌豆,这玩意儿跟中国传统豌豆略有不同。大同军收复台南之后,荷兰豆也被带回大陆,已在南方各省推广开来。

而且名字很扯淡,中国人叫它“荷兰豆”,荷兰人叫它“中国豆”,它的原产地其实在泰国、缅甸一带。

“椰枣试种如何?”赵瀚问道。

杨邦贵回答:“椰枣在北方没法过冬,就算不被冻死,也会冻得无法结枣。便是长江流域,椰枣的种植状况都不好,只能在福建、广西、云南、广东、广南种植。还有就是台湾府各岛、吕宋、椰城、马六甲等地。”

赵瀚叹息:“我还打算在河套的沙漠里种植,看来太冷了确实不行。”

……

冬至节,大朝会。

文武百官祝贺皇帝节日快乐,命妇们也进宫给后妃们道贺。

朝会散去,赵瀚在宫里摆上宴席,请文武大臣们试吃木薯面饺子。

大臣们也没在意,冬至、元旦两节,皇帝本来就会赐予群臣扁食(饺子),这是从明代就传下来的规矩。

足足坐了二三十桌,赵瀚举起筷子说:“众卿开动吧,尝尝今年的扁食有何区别。”

费如鹤蘸醋咬了一口,也没觉得有啥区别。但他了解皇帝,知道今天的饺子,肯定是与众不同的。

已经荣升左侍郎的陈希颂,当然知道这是什么,劝农司那帮官员都是他的老部下。但暂时不能说出来,需要皇帝来公布,不能夺了皇帝的风头。

饺子吃到一半,侍卫抬进来两筐木薯。

众臣纷纷望去,猜测那是什么作物的根茎,反正肯定是可以拿来吃的。

赵瀚终于笑着说:“此物名为木薯,产自美洲,被葡萄牙人引种到非洲,而今又在我天朝种植。今日所吃扁食的面皮,便掺杂了木薯粉,两斤小麦粉兑一斤木薯粉,就可以用来包饺子了。”

朱舜水拱手说:“恭喜陛下,又得一新作物,天下百姓皆可丰衣足食也。”

赵瀚笑道:“此物可种在南方各省,耐寒、抗风、不挑地,荒山野岭亦可种植。贫瘠山地,亦可亩产数千斤。地力稍微肥些,亩产轻松上万斤。南方各省皆两年一熟,琼州则可一年一熟,琼州的试验田甚至亩产一万八千斤!”

亩产一万八千斤?

群臣闻之哗然,亩产几千斤的红薯,就让他们感觉很离谱了。

数百年后,木薯经过培育,再加上使用化肥,亩产四五万斤都很正常,这一万八千斤还真不算啥。

“祥瑞啊!”众人惊呼。

赵瀚大笑:“咱们便把祥瑞吃掉,动筷,动筷!”

陈希颂终于说话了:“江西、浙江、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广南各省皆多山,山地往往种玉米和番薯。从今往后,又有了木薯,山中百姓便不知饥矣!”

“哈哈哈哈!”赵瀚大笑。

群臣也跟着笑起来,宴席上一片欢乐。

木薯跟红薯一样,吃多了腹胀。木薯皮不处理好,吃起来还会发苦,归根结底还是贫民的食物。

但不可否认,这些来自美洲的高产作物,会让中国人口打着滚儿往上翻。

钱谦益说道:“全国人丁,怕是早已破亿。”

“何止破亿,怕是有一亿两千万了!”左孝良笑道。

欧阳蒸说:“再过两个月便知晓!”

五年一次人口普查,各村会催促村民,十二岁还没登记的赶紧上户口,这两年死去的也要去县里报备。大同新朝不交丁役钱,也没什么生育限制,老百姓对此并不抵触。往往是村长进行统计,把数据交到镇里,由镇长带去县衙报备。

肯定有疏漏,但大致数据没问题。

冬至节前后,南京附近的省份,就已经把人口统计送来了,同时送到的还有应缴中央的税款。至于更远的省份,须在明年二月底之前搞定。

冬去春来,元旦和元宵热闹非凡。

很多省份的官员,赶在元宵十天长假期间,押送账册和税银抵京,顺便还能在南京观赏花灯。

二月初,各种统计便结束。

民始十七年,全国岁入6820万两白银(含海外领地)。如此恐怖的财政增涨,很多来自于去年清查海关,大量外贸公司巨额罚款和补交税款(还未结束)。

而全国人口,也较五年前猛增,达到1亿2千3百6十4万。

这个数据,不含12岁以下孩童,不含海外领地,不含新占领的阮氏地盘。但把蒙古、黑龙江、青藏、缅北统计进来了,这些地方统计不准,但数据肯定只少不多。

江苏、江西、四川,三省人口皆破千万大关。

另外,河南人口增涨迅猛,人口年增长率接近3%。

北方各省都增涨很快,但河北、辽宁等省一直在接收移民,那里的人口并不属于自然增涨。河北全省,人口已快250万(不含北平府),有不少江苏农民主动北迁。

南方的土地,已经开始紧张,不过还在承受范围内。

勋贵家获得的赏田,也不用再买奴隶耕种。自有家里人多地少的农户,愿意租种勋贵土地。

还有农户生的儿子太多,小学毕业就离开农村,跑去城里或镇里当学徒打工,为工厂主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而沿海地区,特别是闽粤浙桂四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海谋生。

出海有三种模式:

第一,做水手跑船,风险很大,工资较高。

第二,大商人或者海外地主,招募人手去海外拓荒,吕宋和椰城正在疯狂开垦。开荒出来十亩耕地,组织者分得四亩,剩下六亩分给开荒百姓。同时,百姓还会佃耕组织者那四亩土地。

开荒很麻烦,组织者提供资金和武力保护,百姓则成群结队砍树、平地、种植。刚开始一两年,都是集体耕作,可以提升开荒效率,把地耕熟以后再分田。

他们还总结出开荒规律,头两三年种甘蔗,然后再改种粮食,如此获利最丰。这导致吕宋和椰城的甘蔗产量大增,榨糖业也快速发展。

海外的大地主们,终究没走欧洲殖民者的路子。

一来奴隶不好买,二来奴隶不好使。奴隶种植园的产出,远远不如使用汉人佃户。

大地主们还自己筹钱建水塘和灌渠,普通农民和佃户,每年灌溉时要给大地主缴纳水租。

第三,以籍贯或宗族为单位,农民集资前往海外开拓,这种方式在台湾极为普遍,吕宋和椰城也有不少。往往一个村,全都来自同一個县。又或者一个村,虽然原籍不同,但全都是客家人。

大概就是清朝开发台湾的模式。

历史上,满清虽然收复台湾,却只开通一个港口,且不准带家属过去。

这种禁令就是一纸空文,闽粤两省百姓疯狂前往台湾。但海外开垦困难,家属真的无法带去,往往好几个村子,居然看不到一个女人,全都是年轻气盛的小伙子。

全是青壮小伙,又没有家眷,周围还都是同乡,你猜会发生什么事情?

另一个时空的台湾,在清朝年间起义不断。而且非常扯淡,都是刚开始非常顺利,把满清驻军打得抱头鼠窜,然后起义军内部分裂。漳州人、泉州人、广东人、客家人互殴,最后被满清派来的大军给分化镇压。

嘉义县这个名字,就是移民互殴的结果。天地会内部,因为籍贯仇怨打起来,当地百姓站在朝廷那边,最终被朝廷嘉奖改名“嘉义”。

什么地主,什么官府,在没有妻儿羁绊的移民青壮面前,通通属于渣渣!

但清朝派往台湾的官员,又往往不能转变思想。任凭吏员如何劝谏,官员都按照大陆那套,在台湾进行横征暴敛。一收苛捐杂税就炸,收得狠了直接杀官造反!短则数年暴乱一次,长则二三十年来场大起义。

如今的大同新朝,海外开拓很有那种味道。

同样男多女少,同样乡里抱团。即便是大地主,也得对他们客客气气,无处发**力的年轻人很容易闹事。

这两年,出海开拓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海外总督们又是高兴又是头疼。关键在于给他们讨老婆,只要有了妻儿,这些青壮就能安定。于是总督们向朝廷申请,截留一部分税银,向各地土酋购买年轻女子。

那些土著之间也会打仗,现在打得更凶了,就是抢女人卖给汉人总督。

特别是爪哇岛,同时存在好几个苏丹。早就打出了狗脑子,一旦谁赢了,立即纵兵劫掠,除了抢财货就是抢女人,把女人运到椰城便能换来财富。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夏镇南侯,开局无敌新版本 人在大唐千年,开局抢亲公主 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大明福星) 铁血新明执笔为家 定南卫:楚王府寒江一柏舟 将门枭虎江左俊杰 初唐异案伊岛甫 书穿女配她只想种田 大夏镇南侯,开局无敌 最强败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