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郡王道:“你可知沈院判曾上书要整顿惠民药局?”
沈晴点了点头,昌郡王又道:“你对惠民药局知道多少?”
“不多,”沈晴老实回答,“也就大家都知道的那些。”
昌郡王沉声道:“西苑自太祖立国至今不足五十年,却早已物是人非。太祖长于乡野,深知百姓疾苦,故而设立惠民药局,本意是以惠贫民。”
“由官府请聘坐馆医者,以比较便宜的价格给百姓治病,此举深得民心,最初颇有成效,不光京城,各州府甚至乡镇都有设立,为无数百姓解除疾病困苦,引得众人称赞。”
“可时间一长,惠民药局就成了地方官员贪墨的渠道之一,至于百姓的死活,根本没人在乎。太祖想尽办法节省开支,每年都在惠民药局上花费大笔的银钱,但当瘟疫爆发时,太祖方才知道,惠民药局早已成了空壳子,根本不起任何作用。”
沈晴心里一紧:“你说的可是洪治三十七年那场瘟疫?”
沈晴在查找沈睿死因线索时,曾在他的生平中看到记载,洪治三十七年六月,冀州发生了一次极大的地动,声如雷,山移地裂,瞬间死伤无数。
但比地动更恐怖的是,幸免于难的人中开始产生癍疹。
随着癍疹的爆发,冀州各州县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亡,或举族而丧者。
若不是沈睿和通一子合力查找病源,琢磨出治疗瘟疫的处方,那场灾难足以毁掉整个冀州,甚至波及周围州府。
因为在治疗瘟疫中立功,沈睿才被破格选入太医院,但当时沈苁蓉才五岁左右,对此并没有记忆。
可从昌郡王口中,沈晴知道了更为残酷的真相。
据说当年染病者,竟达数万人,不断有人患病,不断有人死去,整个冀州如同人间炼狱。
不少人家的主要劳动力得了病躺在床上干不了活起不来,家里只有年幼的孩子和女人,茫然无措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
还有的人家,大人们都得了病,只剩孩子没生病,可太过年幼,什么也不会做,饿的坐在地上哭的声竭力嘶,父母眼睁睁地看着也没办法给他弄口吃的。
更多的人家,一推开门,浓浓的尸臭味能把人熏得差点晕过去。
地里有没被洪水冲走的粮食,可人都得病了,连床都下不下来,看不起病,没力气收粮食。
得了病的人活不下去,没得病的人也活不下去,所有人都睁着眼等死。
沈睿和通一子赶过去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人间惨状,十室九死,尸骨遍野,哀鸣不绝,惨不忍睹。
昌郡王长叹了口气道:“其实那场瘟疫本不该死那么多人,如果惠民药局都能发挥原有的作用,一开始就及时作出应对,很多人都是不用死的。”
沈晴愣住,昌郡王沉声道:“太祖曾说过,世上唯一无药可治的病就是穷病,这个穷病从古至今逼死了多少人,他本以为饿死是最残忍的死法。可经过这件事,太祖说他错了,活着等死才是最残忍的。生了病看了大夫吃了药治不好,他可以接受,人各有命,他就算是天子,也没办法庇护每一个子民;但他不能接受,他的子民,生了病没钱看病没钱吃药只能等死。”
“太祖很生气,斩了很多人的脑袋,他想整顿惠民药局,想让天下百姓都能看得起病。但在此之前,他需要一个可以完全信任的人来做这件事。”
沈晴心情复杂地看着昌郡王:“你别告诉我,太祖选中了我爹做这件事。”
“正是,太祖曾说过,天下医者中沈院判和通一子医术和医德兼备,但通一子不理俗事,沈院判却有难得的赤子之心,若托付给他,定能办成此事。”
“所以,我爹被选入太医院,被一步步提拔成院判,都是早有预谋的?”
“不是预谋,是考验!按照太祖的安排,我父王继承皇位后,就会下旨任命你父亲为下一任太医院院史。”
沈晴苦笑,让天下百姓都看得起病,即使到了现代还是个老大难题,更不要说是在这个年代了。
惠民药局存在的前提是朝廷一直往里面投钱,以西苑国的国力,就算朝廷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
百姓连肚子都填不饱呢,哪儿有钱去治病?
惠民药局就算有朝廷扶持,也不可能无休止的免费给穷人治病,要是全天下的穷人都跑到惠民药局去,朝廷都得破产。
沈睿就算再天真热血,也该明白这个道理,可他依然这么做了,为什么?
昌郡王的话让沈晴找到了答案。
“我曾偷听到父王和沈院判交谈,他们说此事是百年大计,不是他们这一代人可以完成的,但不能因为完成不了就什么都不做,不能眼睁睁看着百姓困苦无助而无动于衷。虽然万事开头难,但只要开了头,总归会有希望的。”
“他们商量不能像之前太祖那样,一下子弄那么多惠民药局,而是先从京城做起,摸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然后再慢慢的扩展到州府。”
“据我后来调查,我父王去世前,他们已经琢磨出了京城惠民药局的整顿办法,甚至琢磨出了如何让惠民药局赚富人钱帮助穷人的办法。只是没想到,二伯突然造反,我父王意外去世,太祖病倒,一夜之间,一切都变了。”
沈晴心下黯然,如果丝毫没有希望也就罢了,可明明有希望,却因为突然变故要放弃,的确让人难以接受。
更何况,如果昌郡王说的是真的,沈睿他们的整顿办法也许真的可行。
亲身体验过那种人间炼狱,沈晴扪心自问,如果她是沈睿,他会不会放弃这样一个改变时代,改变无数人命运的机会?
她不会!
医者仁心!
每一个医者,从选择治病救人那天起,就选择了坚守初心,坚守誓言。
尽管后来沈晴越来越清楚,就算她医术再高明,就算她再拼尽全力,也有不得不低头的现实。
可每当有病患需要救助时,她依然会冲过去,这跟良心无关,跟道义无关,这只是身为一个医者的本能。
所以沈睿明知道做这件事会得罪很多人,可能会死,可比起自己一个人死,他只想让更多人的活。
真是个傻瓜!
沈晴将眼泪眨了回去,注视着昌郡王道:“别说废话了,你究竟打算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