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煊抬手揉了揉李丽质的脑袋:辛苦了。
李丽质哼了一声。
侍女面色古井无波,她已经习惯这一幕了。
这一次呢,是准备给你们一个新的议题。尹煊又揉了揉长孙溋的脑袋,接着轻声说道,是和造纸术有关的。
李丽质脑袋一歪:是要改进造纸术吗?
尹煊摇了摇头。
其实大唐现有的造纸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造纸无非就是打碎、制浆、脱水这几个步骤。
除非工业的大门被推开,产量上就很难有什么脱胎换骨的表现。
之所以到宋,造纸业得到大力发展,主要得归功于两个人,其中一个是毕昇,搞出来活字印刷这么一个东西。
另外一个就是黄巢这老人家心狠手辣,屠了世家门阀,打破了世家对知识的垄断。
想到这,尹煊面色古怪起来。
是不是注定写出来我花开后百花杀的人,都要和世家门阀站在相反面上?
尹煊轻轻咳嗽两声,看着几个小姑娘疑惑的脸色,解释起来:造纸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没什么要改进的空间。
现在我希望你们能找到一个相对来说最廉价的造纸方式。
说着,尹煊顿了一下。
其次,就是我打算办一个杂志,准备从你们中选两个人出来帮忙。
杂志?
正阳哥哥终于要著书了吗?李丽质有些兴奋,她单纯地从字面意思去理解了这两个字的含义。
以自家正阳哥哥掌握的知识,用杂志称呼,倒也是恰当的很。
其他几个小姑娘也有些兴奋。
这可是帮正阳哥哥著书,只是就只需要两个人,这个名额有些不太好分啊。
尹煊拍了一下她的脑袋:不是我要著书,是准备半月或者一月发型的小书册,上面刊登一些学术文章、小说话本、诗词歌赋之类的东西。
李淑瞪圆了眼:正阳哥哥能有这么勤快?
几个小姑娘也都露出了差不多的意思。
在她们眼里,尹煊很有才华,但很少愿意表露出来,在才华上可以说是很懒惰了。
尹煊捏了捏李淑的小脸:不是我写,是食肆里的读书人来写,他们投稿过来,我交付他们铜钱,把文章刊登在杂志上,然后再售卖出去。
办杂志的事,尹煊其实早就有了这个念头。
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时机。
到现在,是尹煊认为相对合适的时候了。
原本还打算起一个名字,叫做《同福》什么的,但李丽质的话,给他提了个醒,倒是可以直接叫做杂志。
反正他的确是打算把其中的内容做的杂一些。
像是什么学术论文、小说话本、诗词歌赋之类的东西,都统统地塞进去。
文化的进步就是从交流开始的。
如果没有了交流,那文化就会渐渐地沦为一滩死水。
房遗玉皱起眉头:那恐怕印刷不过来吧?
尹煊摇头:印刷的过来,到时候我会拿出一个技术,能够极大程度上减少印刷成本。
所以这段时间就需要你们找出价值最适合的造纸方案出来了。
新技术!
几个小姑娘摩拳擦掌,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做事了,现在她们早就急不可耐了。
不就是找出一个价值最合适的造纸方案嘛。
小意思!八壹中文網
到了前堂,几个小姑娘派遣自家侍女去找资料,她们则是小声讨论起来,该是哪两个人去给正阳哥哥当做助手。尹煊给她们端来热奶茶,还多加了一份珍珠。
顺便同那些读书人们说了,自己将要办杂志的事。
可以先拿文章、小说之类的东西过来,让他提前审稿。
这一说出去,读书人们都沸腾了。
他们一直想要尹煊看他们的文章,但一直都没能找到这个机会,现在终于是有了!而且还有钱!
这哪是天上掉馅饼,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金子。
不过读书人们都没有轻举妄动,尹煊的文名在他们眼里那可是极高的,要是随随便便把自己的糟糕之作拿了出去,那可就不只是丢人现眼那么简单。
小姑娘们忙碌起造纸的事。
读书人们忙碌起投稿的事。
朝廷开始忙碌起李世民所需的奏章。
李渊忙着输得一塌糊涂。
三天之后,李世民收到了厚厚一沓奏章,看得他有些头皮发麻,朝堂上一百多位官员,文官、武官的都有,数量远超他的想象。
但说出来的话,那就是泼出去的水。
他只能慢慢去看。
只是,他还没看完第一封奏章,卢义恭求见,李世民宣了他进来。
卿有何事?李世民颇有些有气无力地开口问道。
卢义恭拱了拱手,轻声说道:陛下,长安至洛阳之路,其广告收益已经出来了。
这第二月的广告费,已有人向臣打听,并原意出价五百贯一月。
李世民精神顿时振作起来,拔高了一些声音:多少?
五百贯一月。卢义恭重复了一遍,他的声音里也有些惊喜。
这也是他没想到的一件事。
广告的效果比他想的、比那些买了广告的人想的都还要好很多毕竟造这条路的还有李泰。
虽然水泥路还不能有货车通行,但商贾、旅客多是走这条便捷的路,来往就见了道路上的广告。
一想到这条路是有李泰这么一位皇子的参与,这些广告在他们眼里,就好似有了李泰的担保一样。
例如说那家青楼。
从洛阳来的客人,一入平康坊就去打听那个青楼,连带着长安城不少人也都生了好奇,这家青楼有什么好的?怎么洛阳来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号?
一来二去。
这一个月里,这家青楼的客人多了一倍还多。
青楼掌柜一打听原因,就知道是广告的缘故,这让他笑得合不拢嘴,当即就去找了卢义恭,打算以一月三百贯的价格,先定它个一年的。
李世民站起身,目光灼热看着卢义恭:你确定?
李世民以他算数的水平,很快就在心里得出一个结果,这一年的广告费,就足有十二万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