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医者晚明陆子飞 > 第一百二十六章 药王庙会(6)唱药

第一百二十六章 药王庙会(6)唱药(1 / 1)

曹堂主点了点头,颇有些遗憾的说道:“我父亲就是从太医院退下来,从丁家手里接过鹤年堂,三十年经营打下了基础。我虽说也算半个太医院人,可终究没入过太医院,深以为憾!”

张介宾笑道:“你只是还继承了这家百年老店,我们可是什么都没有。”

“那是你自己不原行医,当年我可听说了,梦石先生想将石仁堂交给你打理,你却不愿接手,反而弃医从戎去了。可惜了石仁堂这三十年多年的招牌,就这样说没就没了。”

曹堂主痛心疾首道,金英在时,一度成为京城名医表率,说是执掌京师医坛三十年也不为过。临老收了位关门弟子,本是传授衣钵之用,可最终却让人大跌眼镜。(眼镜古称僾逮,或叫叆叇,古已有之。最迟在嘉靖年间,就有眼镜说法。)

张介宾讪笑道:“过去的事就别提了,况且我也没有荒废医术。”

曹堂主闻言,收拾好情绪,他这是由张介宾之事,想起当年自己从父亲手里接过鹤年堂的情景,一晃三十年过去,他也不再年轻。看待张介宾也跟自己的子侄一般,这才会失态。

“唉,也是当时我实在腾不出手,而寓居京城的名医,大都离京,以至石仁堂无人接手。”

张介宾宽慰道:“曹堂主无需自责,当时朝堂动荡,京城已非久留之地,远离朝堂也是人之常情。”

“难哦,你说这世道怎么说变就便,短短几十年,我是越看越糊涂。算了,不说这些浑话,张大人,您再给说说孟余堂的事,让我们长长眼。”曹堂主说道。

“我知道的也不多,太医院一别,我们已经几年没联系了,也不知他现在如何了。”张汝翼摇了摇头。

“汝州据此也不远,孟余堂没来人购买药材吗?”张介宾问道。

“我祁州药市近年虽说堪称繁华,可禹州药市却是老牌药材汇聚地,当年太祖高皇帝,甚至专门诏令药商汇集禹州。”张汝翼说道,最后叹息道:“汝州就挨着禹州,又岂会舍近求远?”

林帮主问道:“大人所说的禹州可是均州?”

“对,正是均州,不过十二年前改名禹州,都是一个地方。”张汝翼点头应道。

林帮主笑道:“原来是均州,前些年我也跑过那边,不说别的,我们这药材是一年一会,均州可是一年两会定期交易,而且药商多达两三千家,确实远比祁州药市昌盛。不过那是以前,我敢断定,不出三十年,祁州必定后来居上。”

“哦?林帮主自信何来?”曹堂主好奇问道。

“曹老弟没去过禹州吧?”林帮主没有回答,反而问道。

“未曾去过,自打去接手鹤年堂以来,就在祁州办药。”曹堂主如实答道。

“这就是了,禹州药市乃是官营,这么说曹老弟可明白?”林帮主轻飘飘一句,也不多做解释。

曹堂主恍然,二人相视一笑。可把众人给看急了,李应试催问何故,二人却都微笑不语。

林帮主赶紧岔开话题:“既已开市,我们不如出去看看?”

曹堂主也说道:“会卿你们也别急着买药,这里面有门道呢,需要什么药可以先看好,要买什么交给我,绝不会让你们的银子白花。”

张介宾赶忙致谢,众人离开跨院,走向药市。

一路上除了所见所闻九成都与药材有关,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当街卖艺之人,有猴子卖艺、跑马戏、说鼓书等等遍布庙会各个角落。

众人也不时停下观看一会,打赏一些钱币。

张介宾这时好奇问道:“昨各当家的不是出了不少戏,怎么先前就只见林帮主和张杆头的人上了,其他当家的人呢?”

张汝翼解释道:“会卿有所不知,我们这的酬戏向来就是两场打底,早晚各一场,明日是正日子,还会加一场。林帮主他们预计是五日十一场戏,可不会一下子都出了。”八壹中文網

“除了正戏,各村百姓也会登台献戏,你们可能来晚了,不曾看到。除了庙前戏楼,大小药市每日开市闭市前也都会唱一场戏。会卿你怕是看不过来咯!”曹堂主说完,还打趣道。

众人闻言都是哈哈大笑。

“这没关系,反正就图个热闹。”张介宾不在意,哈哈笑道,接着又说道:“大家其实也不用跟着,你们都有生意要打理,自去忙,有汝翼兄相陪就行了。”

林帮主说道:“反正顺路,我也是要去药市看看的。”

“我此来就是买药,先看看品相和行情,了解一番。来日方长,不必急于一时。”曹堂主也说道。

来到小药市,林帮主告辞回了自己的药厂,前铺后厂,里面有数十人在做药材加工。

张介宾一行没有进去打扰,继续逛着,不时能听到一声吆喝:

“杭州养斋药室,购人参百斤,宝和号成交!”

“太原广盛号,购川锦纹三百斤,顺安药行成交!”

“岭南冯了性药号,购庄浪大黄两百斤,平凉卫成交!”

……

张介宾听到这,不由得停下了脚步,李应试不解问道:“会卿,怎么了?”

张汝翼和陈继盛也看了过来,张介宾说道:“没事,只是听到川锦纹和大黄,不由愣了神。”

“这两味药有什么问题吗?”陈继盛不解的问道。

张汝翼笑道:“傻孩子,这是一味药。”

“哦?”不仅陈继盛,就连李应试也愣住了。

“药材有很多别名,大黄在蜀地又叫川锦纹,此前说起大黄,必然以庄浪产的为佳,可蜀地后来居上,严格育种,如今逐渐有取代庄浪的趋势。”

张介宾解释道,他祖籍是绵竹,那个时代的人无论走多远,过了多久,一定会寻根问祖,不忘祖地。因此无论是张介宾还是日后的张岱,都是自称蜀人。而其实他们都已经离开蜀地近三百年。

“确实如此,以前大家都是不远千里去庄浪采购大黄,如今你们看,平凉卫都不得不千里迢迢来此。”张汝翼笑道,他是祁州土生土长的人,自然是乐见其成。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明:我竟成了朱四郎剑横 明末好国舅 皇朝青甲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抗战之重生李云龙 三国之无双军魂 变身最强之病弱七实 从死人堆爬出来的千古一帝 我在大周做天子 宋朝恶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