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 > 第三十七章燕王归来

第三十七章燕王归来(1 / 1)

第三十七章燕王归来

燕王带着数百骑兵,乘风而来。

其实燕王可以从水路而来,只是虽然从北到南,但是却是逆水行舟。而松花江河道没有经过修整。很多河道,顺流而下的时候还好。但是逆流而上的时间就不行了。

需要人拉纤。

而以这个时代东北的人口密度,人口不足,根本不可能征召民夫。如此一来,就只能靠船上的人下船拉纤了。速度就慢了。时间也就长了。

燕王对何夕的到来,非常渴望。

不,应该说燕王对于封狼居胥,破灭元廷是非常渴望的。

燕王也知道,这一个大功劳很多人惦记着。比如冯胜。

他现在有这个机会,并不代表一直有这个机会。特别是秦王之死,对整个大明的影响,也在燕王的思考之内。

燕王也相信,秦王不是太子所杀。

但是这并不消除秦王之死的影响力。无他,在秦王死前,虽然说大明朝廷之内,藩王与中枢之间,并非没有矛盾的。但是这矛盾是暗流,不注意的人根本察觉不到。

而现在却不一样了。

秦王之死,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他将藩王与中枢的矛盾,醒目的摆在了所有人面前。所有人也知道,朱元璋在一天,父子之间,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将来怎么?

中国人从来不缺乏大局观。从现在判断今后十几年,几十年的趋势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落一叶而知秋。

秦王之死,不管是不是太子所为,都成为了那一叶。会被无数人放在放大镜下观察,揣摩。从而判断未来的趋势。

就好像是燕王。

说燕王之前没有思考过,藩王与中枢的关系,那是不对的。但是那并不是燕王所思考的重点,但是而今是了。

老爷子总是要去的。

燕王不能不为自己的着想。

他一方面对太子是信服且支持的。另外一方面,也不想自己成为秦王第二。所以,他比之前更急切的打赢鞑子,带着人马就藩去。从此不离中枢的恩怨情仇。

如果中枢对他又想法,身在漠北,手挽十几万骑兵,也有与中枢谈判的筹码。

故而燕王心中很急切。

所以舍弃水路,骑马狂奔而来。

何夕也没有想到,燕王来的这么快。

何夕还在考察长春的商业环境,与商品种类。燕王就已经到了。

长春卫指挥使衙门中。

燕王风尘仆仆而来,一见何夕,就握住何夕的手说道:“何弟,别来无恙。”

何夕说道:“小弟在京师能有什么事情,倒是殿下,却显得沧桑了。”

燕王哈哈一笑,说道:“塞外苦寒,本就如此。不过,男子汉大丈夫,这才是本色。”

何夕微微一笑,说道:“殿下说得是。”

之前的燕王说实话,身上有一些贵公子的气质,因为他本身就是富养出来的,身为皇子,即便朱元璋在节俭,也与寻常人不同,这种气质一直都有。

而今,何夕没有从燕王身上看出来。

他原本精致的脸庞,边的粗糙起来。额头眉间多了许多风霜之色。燕王与何夕的年纪差不多,也都是三十左右。但是何夕却看到好像二十几岁的样子。

这固然是何夕底子好。现代生活的养尊处优,并不比皇子差劲。也是他在后方,虽然案牍劳形,但并没有多少艰险。

但是燕王就不一样了。

而今的燕王是看不出来多少岁的。只能看出来人在壮年。

说三十岁也行,四十岁似乎也行,五十岁有些不像,他身上带来的是一种杀伐果断的雄性气质,让他感受到的是,他的强悍,他的实力,以及攻击性,反而忽略了他的年纪。

在何夕看来,这样的燕王,才有几分明成祖的风范。

果然,这一块璞玉在艰苦之地,一点点打磨出光彩来了。

燕王与何夕坐定。燕王说道:“我等你已经很长时间了。你终于来了。说实话,上半年太子大兄在北京,支持我对元作战,我迟迟未动,固然有准备不充分的原因,但其实也是担心后勤不畅。千里突击,一击不中,想回来就要靠后勤了。我只信得过你了。你来,我就放心了。你我兄弟联手,必灭此朝食。”

何夕虽然觉得,燕王再给他戴高帽,但是内心之中还是很高兴的。

何夕有自知之明,后勤这一件事情,说难搞,是很难搞,很考验人的能力的。这也是为什么,汉功臣萧何第一,明功臣李善长第一,三军无粮则散。足食还在足兵之前。

但是何夕更知道,支持大军后勤的人选,每一代都不少。别的不说,朱元璋麾下,真要选,是有很多人的。最少太子在这一件事情的能力,并不在何夕之下。甚至会比何夕做的更好。

无他,糊弄何夕,与糊弄太子完全是两个概念。

在有些事情上,何夕知道自己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在有些事情上,他是可以被替代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明成祖的马屁,即便是马屁,何夕也觉得很舒服。

何夕说道:“殿下过奖了。对了嫂夫人,你怎么安置到宾州?这也太危险了吧。”

没错,燕王将全家都带来了。而且燕王府没有在长春卫,而是在宾州卫之中,而今的宾州卫,根本就是一个木寨。

燕王说道:“总要安将士之心,而且他们迟早要适应这样的情况。不说这个了。我与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年初出战。你那边准备怎么样?”

何夕一愣,不得不说做大事的人都心狠。

燕王麾下将士从北平迁到这里,说里面没有怨言,何夕是不相信的。

开辟东北平原,到漠北就藩,对于国家来说,是有很多利好的。但是对于寻常百姓与士卒来说,说着些根本没有意义。谁不知道西部人口稀少。但是上海北京人,谁肯放弃当地户口支援大西北?

很多利国利民的政策,对于百姓来说,却是另外的一件事情。

虽然,朝廷给了很多好处,燕王也给了下面很多好处。比如,将俘获的战俘,给将士们为奴。给每一个将士授田,几乎都是以顷论的。而将燕王府安置宾州,而不是在最安全的长春卫,大概也是这个考虑。

就好像,燕王靖难起兵,将主力带出塞外,去打宁王。将北平城被八十万南兵包围。岌岌可危一样。当时的燕王有没有做过北平城被攻破的准备?

成大事的人,内心之中都有一股狠劲。

何夕说道:“我查过库存,你这里储备充足。唯一缺少的是兵马。调两三万骑兵入长春,就够了。这一件事情,我可以与申国公商议,这一件事情,陛下与太子殿下都点过头。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只是------”

燕王说道:“只是什么?”

何夕说道:“我个人建议你等等。”

燕王说道:“等等?为什么?”

何夕说道:“辽东到长春,不过一条水道连接。而辽东到漠北,更是千里荒原。殿下带十万大军深入不毛之地,一战而定,我从不怀疑。我怀疑的是,打胜之后怎么办?”

“殿下觉得,以现在北京的实力,有能力供应你在草原上站稳脚跟吗?”

打败鞑子,覆灭鞑子是一回事,在草原上长期保持军事存在,是另外一回事。后者的消耗是前者的不知道多少倍,而今北京库存与辽东的产能,供应燕王打上两三次漠北决战,都没有问题的。但是长期驻军,就不好说了。

最少在辽东粮食生产完全起来之前,是很不好说的。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天下第一县 开局截胡五虎上将 我娘子是女武神 从军火商开始崛起 都市修神兵 亮剑:从无限克隆开始 带着基地回大唐 仙家有田 晚清第一枭雄 铁血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