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殿内的气氛陡然寂静了一下。
“摄政王这是何意?”
封清淑的喉咙微微有些干涩。
林帆轻笑了一声说道:“没什么,臣就是说征调西军其实也不是臣的主意,左相也一直在考虑此事,臣也不过是先到太后面前商议一下罢了。”
封清淑看着林帆淡然的表情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林帆倒是抬头看了封清淑一眼说道:“既然太后对此事还尚存疑问,那便等过几日再有大朝会上时再与朝臣商议之后再做决定吧。”
“摄政王所说也是。”封清淑轻轻点头道。
林帆拱手道:“那臣这便告退了。”
封清淑看着林帆犹豫了一下说道:“前几日内廷通政司递上来一个奏折,直接送到了哀家面前。”
“哦?不知是何事?”林帆很平静地问道。
在魏国的朝廷里有一个通政司这样的衙门,这个衙门呢很小,人员也不多,主要的职责就是将奏折呈递到宫里。
从法理上讲,魏国大臣奏上的奏折都是要经过内外两廷来决策、处置的。
但是,内廷是在皇帝处理朝政之前先接触到奏折的,因此就存在了内廷上下沆瀣一气,把控朝政,将皇帝架空的可能。
因此,魏国四品以上的官员,以及一些王侯贵族,包括一些极有威望名声得到朝廷册封的大儒,都能直接上书到皇帝,不经过内廷。
所以林帆虽说把持着内廷,但是有一些奏章也是林帆他们见不到的。
封清淑说道:“前几日工部的韩尚书递上来一个奏折,说是想要禁军近些年来的风气不好,战力也是不断下降。”
“哀家也是念及禁军肩负守卫洪都的重责,要是如此下去也是不妥。”
封清淑顿了一下,接着说道:“韩尚书说倒是希望调用一部分朔方军的士卒到禁军里,希冀扭转禁军战力下降的现实。”
“不知道摄政王意下如何?”
封清淑说完就在观察林帆表情。
但是林帆脸上却是波澜不惊,淡淡道:“臣倒是觉得韩尚书所言没什么道理。”
“哦?摄政王是如何想的?”听到林帆的话,封清淑反倒是微微松了一口气,林帆今日的作态倒是让封清淑有些不安。
“臣以为禁军之所以战力下滑是禁军的军纪不振的结果,而此事的责任主要在禁军将领以及都督府的身上。”
林帆说道:“都督府长久以来都是空设,职责常年都被兵部代行,臣倒是认为此事不太妥。”
“当初设立都督府本就是为了监督军队,防止将士们懈怠,但是如今都督府常年空设确实是不妥,也不利于大魏的军队的管控。”
“兵部代行都督府之事也容易让兵部的职责过重,难免有些地方顾不过来,也让有些人钻了空子,臣之意重开都督府,监管大魏军队各部!”
封清淑本意是想要问林帆对抽调朔方军士卒的意见,没想到林帆倒是想要重建都督府。
都督府是魏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衙门,曾经的魏国为了分割军政,防止有人拥兵自重,在中央禁军上面也设计了很多制度。
都督府负责军队的调换、训练,各个将领则是由皇帝直接任命,而军队的兵甲、新卒的征集则是交给兵部。
但是后面随着魏国的接连征战,甚至魏国的很多君王都是马上皇帝,亲自带着军队四处征战。
在战时状态下,都督府经常对军队插不上手,慢慢地也就导致都督府被架空了,到了现在都督府已经基本是一个空壳子了,连上四品的官员都没有。
封清淑看了一眼林帆,不知道林帆这个时候提出要重建都督府是什么意思。
封清淑说道:“都督府经历多年已经是基本没有了职能,这个时候突然再增设这个衙门是不是会让下面的将士们无所适从,加上如今大魏将再开大战,是不是不太合适。”
“臣不这么认为。”
林帆说道:“大魏军队数量庞大,真正常年涉及战事的不过是那几支罢了,大量调到士卒常年都在魏国境内训练、防卫。”
“这些人是我大魏防卫边境的重要力量,但是如今的战力却是堪忧,要是如此下去,大魏这么多军队就只能成为大魏的负担了。”
封清淑听着林帆的话,轻轻点头。
林帆接着说道:“不仅如此,都督府也是将领们研讨战术、研习兵法的地方,能者上庸者下,这是大魏如今要解决的问题。”
“有一些将领靠着一些手段上位,在都督府可以好好地探探底,然后选出最好的将领。”
“而且……”
林帆微微昂首,看向封清淑说道:“都督府可以选派各地的将领,包括一些中低层校尉,这样一来让朝廷对军队的掌控力度大大上升。”
封清淑听着林帆的话,觉得林帆所说也有道理,设立都督府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封清淑抬头看了一眼林帆,都督府又该掌握在何人手中呢?
林帆接着说道:“还有西南军和西军,这些军队的人员任命上很多都是地方上呈报上来,朝廷准许的。”
“虽说高层将官都是朝廷委任的,但是大部分士卒都在地方扎根,被当地的世家豪族所影响,若是再这般下去,臣担心这些军队最好成了地方的私产。”
林帆这番话不是随口胡说,而是考察了魏国的情况得出来的。
故土难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士卒一旦出征,不仅仅面临的是生死之危,另外一方面一旦到边远之地驻守,短则两三年,长则六七年。
甚至在很多地方一去不返也不是不可能的,因此征兵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虽说魏国为了保障兵源,在这些方面作出了很多措施。
但是最后解决这个问题方案还是让士卒在当地成家。
要是成为魏国北方或者南方的兵卒还好,很多人都能轮换回家。
但是像是洪都的禁军,西南各郡的西南军,还有西军等因为种种因素难以成行的,都是鼓励士卒在当地成家。
这样一来,像是西军或者西南军的士卒都是在当地扎根生活,朝廷对于中下层的将校也很难一一委派,这就导致这些军队本土化很严重。
一些世家大族都趁机渗透这些军队,让朝廷委派的将领也很难完全地掌控军队。
这就又不得不说道魏国如今的地方很多还都是宗族制。
在宗族制下,世家的力量被无限地放大,让世家在基层的组织力上几乎达到了可以对抗朝廷的地步。
朝廷为了有效地统治,也是不得不跟世家合作。
而世家凭借着自己在地方的势力,不断地拉拢魏国军队的中下层将校,多年下来已经是颇见成效。
当然魏国繁荣的经济也是冲击了宗族的统治力,但是世家凭借着更多的资源,更能在竞争中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进而进一步加强宗族的力量。
这也是世家能在地方上盘根错节,绵延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原因。
林帆考察过洪都附近的一些世家,发现这些世家虽然可以说是在蚕食魏国朝廷的权力,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
当然也许是因为在洪都的原因,一些世家也不敢太过分罢了。
林帆深入地想过地方上的世家也许在这个时候并没有什么野心,但是一旦魏国的中央出了什么问题,这些都是隐患。
尤其是西境和西南等地远离魏国中枢,一旦出事,魏国朝廷必然又是劳心劳力,更是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