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周报的横空出世,给了这群读书人学习更多知识的机会。
大周周报上面的内容虽然除了对朝廷新政策的解读之外,就是各种逸闻趣事和话本小说,但这个时代的知识本来就十分匮乏,能从大周周报当中学到一些东西他们已经非常满足了。
更何况,在大周周报上,还有一些周清林亲自编撰的科普小常识。
当然了,周清林用的不是自己的名字,而是一个笔名。
除了读书人之外,大周周报在底层官员当中也非常的受欢迎。
底层官员了解政策的渠道也非常的有限,只能通过上司来了解新的政策,而大周周报上面的政策解读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非常有用的。
最起码,有了政策解读之后,他们就能更好的理解朝廷的政策了。
而这对一名官员来说,无疑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毕竟,你要是连朝廷的政策都不理解,想要升官根本是白日做梦。
所以,大周周报一推出之后,底层的官员基本上人手一份。
除了读书人和底层官员之外,普通百姓刚开始对大周周报其实没多少兴趣。
五文钱在王城能买五个大包子,这对普通百姓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因此大部分的普通百姓听到大周周报的价格之后,刚开始都对大周周报不怎么感兴趣。
然而,随着说书先生对大周周报上各种逸闻趣事的解读以及对话本的说书,一些识字的百姓最终还是对大周周报产生了一些兴趣,也买了一份大周周报。
在这种情况下,三万份大周周报最终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全部卖出去了。
而买到大周周报的人大都是一些识字的人,他们看完大周周报的内容之后,眼中露出了惊叹之色。
大周周报的内容相当的丰富,各种逸闻趣事和话本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周清林用笔名写的科学小常识更是让他们涨了认识。
而上面对朝廷新政策的解读更是让他们明白了朝廷的良苦用心。
特别是学堂的消息让王城的百姓都动了心思。
在这个时代,读书识字的成本非常高,即使是小康家庭也未必能供养的起一名读书人,现在朝廷要创办免费的学堂,一些家庭比较贫穷的百姓自然动了心思,想要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堂。
毕竟,知识的重要性王城的百姓都清楚。
不仅是贫穷的家庭,就连一些家境比较富裕的家庭,也准备将自己的小孩儿送到学堂,一来一些家庭虽然有钱,但并不是世家大族,没有足够的书籍和教书先生,小孩儿想要接受教育也比较困难。
二来一些政治敏锐的小世家则意识到这个学堂以后恐怕会成为朝廷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自然想要占据先计。
修建学堂的事情虽然已经开始了差不多一个月了,但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其实非常有限,仅限于朝廷内部高层和礼部底层的官员。
周清林这次之所以授意翰林院将学堂的事情发布在大周周报上,就是为了提前给学堂做推广。
事实证明,大周周报的推广效果相当不错。
最起码,现在王城的百姓都知道了学堂的事情,这对学堂后续的招生是非常有利的。
而大周周报的受欢迎,也让一些嗅觉非常敏锐的商家找到了郭宝林,想要在大周周报上给他们的商铺做推广。
郭宝林自然不敢擅自决定这种事情,于是只得进宫,找到了周清林,将商家们的请求告诉了周清林。
周清林听完郭宝林的话之后,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看了郭宝林一眼,开口道:“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郭宝林听到周清林的问话之后,沉吟了一下,而后开口道:“大王,我觉得在大周周报上给商家做推广可行,大周周报现在的成本一份算下来大概要七文左右,而大王想要让普通百姓也买的起大周周报,这才定价五文,属于亏本经营,短时间还行,长时间下去的话,很难维持,因此多一个赚钱的路子有利于大周周报的发展。”
周清林听到郭宝林的话之后,更加满意的点了点头,开口道:“你说的没错,既然如此,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
周清林本就准备让大周周报以广告的形式盈利,这些商人的请求正中周清林的下怀,周清林自然没有理由不答应。
郭宝林听到周清林答应让商人在大周周报上做推广之后,脸上露出了一丝喜色。
以他的商业嗅觉,自然也早就发现了在大周周报上做推广的好处,只不过他摸不准周清林的想法,所以才没有将这件事情提出来。
周清林既然答应了这件事情,那他可就大有作为了。
于是乎,郭宝林第二天将想要在大周周报上做推广的商家都叫了过来。
郭宝林也非常的鸡贼,采取了拍卖的形式,让想要在大周周报上做推广的商家进行竞价拍卖。
当然了,这些商家还拿不准在大周周报上做推广的效果如何,所以第一次倒也没有拍卖出一个很高的价格。
最终,大周周报的第一个推广广告被一个绸缎庄的商家以三十两的银子拿下。
这个价格虽然有些低,但毕竟是大周周报的第一个广告,周清林和郭宝林也没在意价格。
等到第一个广告的效果出来之后,后面的价格自然会水涨船高。
因为加入了第一个推广广告的原因,第二期的大周周报被周清林打回翰林院重新编撰,在周报上加入了广告的内容。
当然了,广告的内容只占了周报一个很小的部分。
但,大周周报第一期卖出去了三万份,这三万份背后的传播更是撬动了至少十万的信息传播。
也就是代表王城内至少有十万百姓读过或者了解过大周周报上面的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带来的广告效应可想而知。
第二期周报一经推出,绸缎庄的生意就变得火爆了,人流量更是往日的数倍之多!
最终,购买了第一个大周周报广告位的绸缎庄老板至少多赚了数千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