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林家一直存在着一个未解之谜:那就是有关林秋舫的真实身份。
“林秋舫小学”建立伊始,顾传尧安排人给林秋舫立碑,由于找不到岳父下乡插队前的生活资料,只好从他当校长时的事迹开始书起。
关于外公的具体身份消息,是林小妮12岁那年听到的。
当时,“林秋舫小学”办的如火如荼,从成立到现在,五年过去了,林秋舫小学一共接收了将近4000多名贫困学生。
整个小学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免费化管理。住宿、读书全免费。还给一些家庭贫困的孩子勤工俭学、补贴家用的机会,再配套两条深入大山的柏油马路,这样一举解决了该地的“入学难”问题。
每年从“林秋舫小学”考上高中的学生多达300余人,其中100多人都是上的重点高中。他们通过读书,拥有了走出大山的机会。
如今,五年过去了,第一批从“林秋舫小学”走出来的学生已经考上了大学,捷报纷纷从各地传来……
就在此时,“林秋舫小学”来了三个特殊的客人。
那天早上,校长室来了三个外地人。
他们操着不太熟悉的中国话,找到了小学校长,要求看看“林秋舫”的档案资料,尤其是年轻时候的照片。
校长得知他们是“华侨”,是来这里找一个“失踪已久的知青老哥哥”的,所以就给与了方便。
当档案打开的时候,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看到那张泛黄的照片,忽然“扑通!”一声跪了下来,顿时眼泪纵横——
“哥哥!”
***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千里之外的林轻眉耳中。
当她得知“爸爸的亲戚找来”的时候,还是一脸懵圈的。
没想到,爸爸都去世13年了,居然还有亲戚可以找到她?!
很快,那三个人就循着音讯,赶去和林轻眉会面。
林家亲戚见面的那一天,林小妮也在,她坐在妈妈的身边,能感觉到妈妈在紧张,双手都在不自觉的发抖。
围绕在父亲身上30多年的秘密,终于有了解开的这一天。
顾传尧事先听说了一点消息,先打招呼道:“轻眉,来的三个人,年老的那位说是你的二叔,他叫林乐陶,是华盛顿大学的终身教授,另外两位是他的儿子。他说你们林家的祖辈是当年清朝公派的留学生。”
林小妮知道“公派留学”这个概念,昨儿她还在历史书上学过的呢:“是庚子赔款出去念书的那批人吗?我记得胡适就是那个留学名单上的人呢!”
“是。”顾传尧道:“那批公派留学的人,大多数都回国了。还有一部分搞特殊理论的人,还是留在了外国。”
林小妮问道:“什么特殊理论?”
“第一是搞物理的,这批庚子赔款的学生,当他们学成的时候,中国的政府还是北洋政府。因为当时国内军阀混战,这些人知道一旦回来,那些军阀政府不会重用他们的才能,所以就留在了国外继续搞研究。”
林轻眉点了点头:“那第二呢?”
“第二……有些学生在留学期间皈依了基督教,成了当地的牧师,所以没有回国。”
林小妮点了点头,她忽然想起来:外公和妈妈都是信仰基督教的。
——你说在那个年代,人人都信仰马克思的情况下,怎么穷山僻壤来了一位信仰基督教,满口流利英文的老师呢?!这在妈妈的心中一直是个谜团。
现在,这个谜团终于有了答案。
***
很快,林乐陶一行人就找到了顾家来,顾传尧带着妻子女儿一起欢迎他们。
林乐陶坐下以后,仔细打量着林轻眉,浑浊的双眼中,不由得泛起了泪花,道:“像……真的是……太像了……”
林轻眉知道自己和父亲长得很像,就问道:“二叔,我怎么……从来没有听父亲提起过他是华侨呢?!”
她设想过爸爸的身份有无数的可能,就是没有往华侨这层身份上靠拢。
“嗨……他这个人呐……”
林乐陶娓娓道来,那个他消失了快五十年的哥哥啊……
林秋舫本名叫“林乐斯”,林秋舫只不过是:“我大哥为了逃离美国方便,就给自己改了个名……”
这件事还得从1900年的清朝“庚子赔款”说起来。
那时候,清朝腐朽不堪,打了败仗,赔了洋人很多钱,史称是《辛.丑条约》。
1911年初,利用这笔赔偿,清华大学组建了一个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清亡以后,这个学校继续利用庚子赔款选拔留学生。1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送去美国进修。
而林乐斯、林乐陶两人的父亲,就是第二批公派留学生,他叫林节义。
“我父亲林节义是个云南人,他的学习成绩很好,为人也很聪明,辛亥.革.命那一年考上了清华大学。第三年被选中为公派留学生。后来,他去了美国,就在华盛顿大学中学习西方文化。再后来,他皈依了基督教,就娶了华盛顿一位牧师的女儿为妻,自己也当了第二任牧师,就一直没有回国……”
“父亲虽然入了美国籍,但他内心深处没有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逢年过节,他都要亲手制作毛豆腐给我们兄弟两吃,告诉我们这是家乡的味道。还自小教我们中文,要是写不好中国字的话,那么要挨板子的……”
“后来,我们兄弟两个长大了,父亲看国内局势稍安,就想着能不能让我们以后返回祖国,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就让我去读了物理系,我哥哥去读了政治系。”
林节义的安排很妥当:将来林家两兄弟一个搞政治,一个当建设者,足以为祖国增添两名人才。
然而,林节义还没等到两个孩子学成归来,就病逝了。林节义身后留下了四个孩子,都是一时的俊才。
林乐陶告诉他们:“我后来留在了华盛顿大学任教,你的二婶在哈佛任教,你的三婶还是个小有名气的作家……”
——林家人在美国都混得很好,但是秉承父亲的遗志“回到中国”的孩子,只有老大林乐斯。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我哥哥当时还在上学,他听到这个消息,开心的不得了,他对我说:父亲在九泉之下,肯定可以瞑目了。一个新中国呀,百废待兴!他是华盛顿大学的政治系高材生,精通四门语言,熟悉中西方的各种文化制度,他想回国去报效祖国……”
“……然而,美国人不让我们这样学有所成的华人回去那个新中国。原因么,当时的两个国家是意识对立状态,也没有建交,美国人怎么可能放我们回去呢?!”
像“钱学森”那样,能冲破千难万险回到中国的知识分子,其实是少数。大多数的华侨学子,都被美国人监视着,不准回国,要不然,美国人可以让他们蹲大牢。
在这样的威胁之下,林家其余人都放弃了返回祖国,只有老大林乐斯不怕死,他化名“林秋舫”,居然扮成了一个海上劳工,去远航的渔船上打工,然后偷偷混出了美国。
临走前,老大林乐斯只留给弟弟妹妹们一封信。
信中说:“一身才智,所学为何?”“一腔热血,愿为祖国四万万同胞挥洒!”
提到这句话,老二林乐陶还是难过的不能自已:“大哥他才是真的人中豪杰!吾不如他!”
顾传尧沉默了一会儿,微微叹了一口气,问道:“那……岳父他是怎么会落到那个小山区去的?”
林乐陶叹了一口气,道:“我后来调查过,大哥他混的那艘渔船,后来在上海上了岸,大哥他找到了上海教育局去,教育局局长欣赏他的人品才学,就让他去了一所中学当校长。但没过多久,那个文.化运动爆发了,知识分子成了臭老九……”
林秋舫在上海第一中学担任过校长,这也是他资料中的最后一笔。再后来,就是人人都知道的那段历史了。
林乐陶后来拜访了很多和大哥同事过的老师,慢慢才知道大哥面临的境况——
“……士兵来了,学生都不来上课了,大哥他所在的学校,也有好多老师都被拉出来……批判,有些就没了下落……”
“大哥他这个校长当得心灰意冷,也看清楚了知识分子不受重用,所以一气之下,他干脆第二次隐姓埋名,去了乡下插队……”
林乐斯是个非常要强、非常要面子的人。
他自己是归国的华侨,受到了各界领导的重视与爱戴,但是他手下的那些老师,很多都没能熬过去。看到同僚的命运,林乐斯真的是灰心了,所以他决定离开上海。
他再一次使用了“林秋舫”这个化名,跟一个领导打了招呼,就随着知青下了乡……这一去就是一辈子。
“后来……我到处找他,可他的资料都已经没了。”林乐陶叹息一声,道:“每隔两年,我就回国一次,去上海的知青档案馆翻阅,看看能不能找到哥哥的蛛丝马迹,但我哥这个人,他早就把自己的行踪统统都抹去……”
或许是害怕自己也遭遇同僚的命运,或许是害怕被人清算是“资本主义分子”,或许是他心灰意懒,再也不想返回上海,总之,林秋舫这么一走,也带走了他所有的图文资料,就彻底消失了个干干净净。
林轻眉听到这里,也开口道:“我爸在乡下呆了四十年,没有一次说他来自国外。”
“大哥就是这样,他认准了方向,就不会回头的。”林乐陶叹了一口气,道:“当年他要回国,我跟他赌气,说他要是离开林家的话,那我就不认他这个大哥了,大哥说不认就不认,他认为忠孝不能两全,他选择忠字当头。”
“外公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林小妮插了一句,她真心为外公感到骄傲。
林乐陶怜爱地看着妮妮,道:“你们搞得那个林秋舫小学非常好,大哥的雕像伫立在学校的入口处,哎呀,他这一辈子能搞成那样一个学校,也是值了。”
“那是外公毕生的夙愿,我们当然要帮他实现!”林小妮的小嘴儿抹了蜜似的甜。
林轻眉再次问道:“那,您是怎么找到我父亲的呢?!”
“……说起来也是凑巧:我前几个月去上海档案馆翻查资料,恰好,上海档案馆在搞一档什么知青三十年展览,展示上有一张照片,正好拍到了我大哥的身影,我才知道大哥原来是去了甘肃那边……”
接着,林乐陶根据这个线索,一路找到了林秋舫中学。
当他进入林秋舫中学,看到林秋舫的雕像的时候,感觉这人就是大哥,**不离十了。
后来,他在校史馆里看到了林秋舫年轻时候的黑白照片,才终于确定了这个林秋舫,就是他的大哥林乐斯。
“可见,冥冥之中自有注定,大哥也保佑着我找到你们。”
林乐陶说到这里,不由得感叹一声。
***
送走林乐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
林轻眉安排女儿睡下,才回到房间。顾传尧搂着妻子躺了一会儿,两个人依偎在一起,什么话也不用说。做夫妻这么久了,有些事情,他们互相都明白。
沉默了一会儿,林轻眉才道:“爸临终前,对我说过一句话,我现在大概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了……”
林秋舫对女儿交代的遗言有三句。
车祸发生以后,林秋舫的肝脏破裂,医生就交代过林轻眉:想救他,价值不菲。
——因为当时国内还没成立肝脏捐献中心,林秋舫命在旦夕,不能慢慢等捐献者,医生告诉她:唯一的办法就是:去往已经建立起肝脏捐献中心的欧美国家,从别国的肝脏捐献库中寻找匹配的□□。
只是花销要400万往上……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林轻眉做出了那个决定。
林轻眉为了不让重病的父亲操心,一直骗父亲说做手术花的钱不多。她的积蓄足够支付的,才把父亲骗去了英国。
直到后来,林秋舫发现苗头不对,主动找来医生咨询,才知道他这个肝脏移植手术,代价是400万。
家里的房子卖了,再加上女儿的存款,也凑不到200万的,那这400万哪里来的?!
父亲立即把她找了来,逼着她说实话。并且表示:“你要是不告诉我钱的来历,那我宁可放弃治疗!”
没办法,已经隐瞒不下去了,林轻眉跪在了父亲的面前,将代孕的事情说了出来。
父亲听完以后久久无话,最后问道:“孩子多大了?”
“……3、3个月了……”
“3个月?你生下这个孩子,就交给那户人家是吗?不闻不问?”
爸爸的表情阴沉沉的,她看了都觉得害怕。
“爸,那户人家很有钱有地位的,中介跟我保证,他们会对孩子很好的……”
“保证?!保证有个屁用?!轻眉啊轻眉,你怎么能做出这种事呢?!你让爸爸这张老脸往哪里放?!你让爸爸的良心何安?!”
作为一个基督徒,林轻眉的做法,明显有悖基督教“生命至上”的教义,说白了,她就是拿孩子的命去换父亲的命,自己的女儿居然做出这样的事情来,林老爷子非常生气。
但是生气归生气,已经发生的事情,大家都无可奈何。
那段时间,林秋舫都沉默了很多。
后来,林秋舫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可是手术后愈合不好,当天晚上,麻醉药效还没过去的时候,林秋舫就再次病危。
与此同时,代孕中心那边传来消息:那个白血病人找到了匹配的骨髓,他的家人要求林轻眉打胎,再赔偿她300万。加上之前已经支付的200万,一共是500万的“赔偿款”。
林秋舫得知以后,把女儿喊到了床边来。
当时,他只能靠着呼吸机维持心跳,就艰涩地对女儿交代了最后的话。
每一句话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缓慢地说出来的,夹杂在他哼哧哼哧的粗重呼吸里面,林轻眉要费力地辨认着——
“不要……打胎……既然……你给予了……孩子生命……就要负责到底。”
“轻眉,我死后……你和孩子……可以住在……华盛顿……”
“找一个叫林……”
说到这里的时候,爸爸的呼吸加重,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林秋舫连家人的名字都想不起来了。他对着虚空看了一会儿,好似在回忆那段峥嵘岁月,接着就闭上了眼睛。
现在,林轻眉才知道:爸爸安排的后事应该是:让她和妮妮住在华盛顿,找一个叫林乐陶的老人帮忙,林乐陶是他的亲弟弟。
只是,时间过去了40年,爸爸早就记不清弟弟的名字……
“……要是爸爸当时告诉我的话……”林轻眉的脸上有些难过的笑意:“我大概就带着妮妮在美国生活了,也不会回中国。”
“那你也不会遇见我,更不会成为我的妻子。”
顾传尧接了一句话。
事情就是这么凑巧,一次错过,那就是有缘无分。
夫妻二人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