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皆是准圣顶峰修为,争夺帝位时,共工怒触不周山。
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天破了。
天地法则错乱,日月星辰不定时,银河滔天而降,让洪荒大陆仿佛变成银河河水流淌的世界。
有神女女娲,见天下众生万灵受到天柱倒下影响的无尽苦难。
心有不忍,欲补天。
此补天,非为了功德,而是为了天下苍生。
神女女娲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称其为:“补天石”或“五彩石”
或“五诣膏”
补天之时,女娲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补天石,等到补好天后,还剩下一块没有用。八壹中文網
女娲也不做它想,如今补天已经完毕,自然补天石已经无用,便将其抛弃在了大荒山青埂峰下。
无数岁月后,此唯一没有参与补天的补天石,吸收日夜精华,化形渡劫而出。
其却不是孙悟空,而是贾宝玉。
准确的说,是贾宝玉的前世,补天石根脚。
此劫之中,剩下的那块补天石,并不在花果山,而在这大荒山。
无孙悟空,却有贾宝玉。
补天石化形而出后,天界千里眼,顺风耳惊动。
在其他混沌纪元中,孙悟空化形而出后,目中两道精光便能直冲天庭,惊动千里眼,顺风耳,也惊动玉帝。
更有满天神佛,关注这西游量劫主角。
布下种种算计,谋划。
但此混沌纪元中,补天石受到的关注度,却不那么高。
只是被天界三十三天中,离恨天之主,警幻仙子渡入天界之中,成为离恨天内,一座天宫,赤瑕宫内的侍童而已。
离恨天中,不知有多少宫殿,成为一宫殿之侍童,可见天界大能对其关注度之低。
毕竟,女娲补天用了非常多块,少则上万块,多则上亿块的补天石,如孙悟空那种一块补天石所化的量劫主角,若非有混世四猴的身份,只是寻常补天石,根脚也未必有多高,有多受大能重视。
在诸多混沌纪元以来,为了解释孙悟空区区一块补天石为何会受如此重视,有着什么超乎寻常修行者根脚的原因,大多数混沌纪元采用的是混沌魔猿解释。
即混沌魔神中,一尊顶尖魔神,混沌魔猿,被盘古斩灭后,尸体中的本源四分。
也只有混沌魔猿,这种顶级混沌魔神,本源四分之一,融入补天石内,方能让孙悟空成为量劫主角,被多方神佛关注,并且成为西方佛门大兴的最重要棋子。
若只是寻常补天石,就能受到这种待遇的话,那被女娲用去补天的上万块补天石,不会哭泣吗?
明明同样都是补天石,只是用来补天的一种材料,工具,凭啥你孙悟空就受到无数神佛关注,我们这上万块补天石,就永远的挡住天洞?
这不公平啊!
话题转回。
赤瑕宫神瑛侍者,在天界无事之时,便到银河旁,观天河之美。
途中,看到一株绛珠草,以法力感知,这株绛珠草,竟然是有灵智诞生,非无灵智之物。
这却是让他小吃一惊了。
天界之中,有千千年不卸的名花,有万万载常青的瑞草,毕竟是仙家圣地,天材地宝自然极多。
修炼资源处处都是,但九成九以上,都是无灵智的。
在仙光照耀下,能够诞生出灵智的妖物,极度稀少,却没有想到,在这里见到了一株诞生了灵智的仙草。
神瑛侍者知,天界之中,一般不以有灵智的妖族作为修炼资源,只因封神榜上,大多数都是截教妖族成神而来,在这一点上,天界仙官,仙人大多避嫌不谈。
毕竟,天庭中的妖族成神者如此多,万一乱取有灵智的妖族作为修炼资源,不仅有可能惹怒截教万妖,也会使得其他妖族成仙者心寒,若是对付下界为恶的妖魔倒也罢了,在这天庭中,乱取妖族作为修炼资源,怎知这妖族不跟天庭的截教有关系,又或者直接是其亲朋好友。
但截教万妖,也几乎全部都是动物成精,却没有几个是植物类成妖的。
因此对待起不会动,但却具有灵智的植物类妖族,天界仙官,仙人倒是没有避嫌了。
太清圣人的善尸——太上老君,要炼制丹药之时,哪里管的了需要的灵草有没有灵智,反正都要进炼丹炉中。
就连西方佛教,提倡不杀生,却也只是指动物类妖族,植物类妖族佛陀吃起来也是香喷喷的。
各种素菜,素斋,就是佛陀,罗汉,凡间和尚研究出如何制作的更美味的。
比起动物类妖族,如绛珠仙草这种植物类妖族,在没有化形的情况下,地位就非常尴尬,天界仙官取其炼制丹药,也不会违反公共道德。
神瑛侍者知道这绛珠仙草诞生灵智,处境危险时,动了隐彻之心。
日夜以甘露,天河水灌溉之,又传其修炼之法,只盼其早日化形,脱去草木之身,化作人形。
只要植物类妖族的道行修为,足以化作人形,仙界仙官自然是不会取其炼药,乃至送往太上老君的炼丹房了。
在天界中,终究是有着一层公共道德的。
历经日夜灌溉,又受天地精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绛珠仙草终于脱却草木本质,渡化形劫六九天劫,修成一女体。
其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恰逢这神瑛侍者凡心一动,乘如今凡间太平盛世,要下凡投胎转世一次,造历幻缘。
这件事情早就在离恨天之主警幻仙子那里,做了登记。
警幻仙子是三十三天中,一天之主,名声虽不显,却也是大罗金仙一流,对因果之道,也有不少研究。
她算到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之间,有一段因果未了,便安排绛珠仙子也投胎下凡历练,以还其灌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