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则禅宗故事:
弟子问禅师:“师父,我经常感受到一股无法控制的愤怒,要怎样做才能驾驭它呢?”
师父答:“这听起来很有趣,那就表现一下你的愤怒让我看看。”
弟子说:“我表现不出来,因为它现在不在。”
师父又说:“那就等你感到愤怒的时候把它带过来让我看看。”
弟子抗议说:“但是,我不可能在它刚好出现的时候把它带到这里,因为它总是不经意地出现,而且肯定会在我见你之前就已经消失了。”
师父说:“这就表示,愤怒并不是你自然本性中的一部分;如果它是,就可以在任何时候呈现给我看。你刚出生时,并没有愤怒,所以,它一定来自外在。”八壹中文網
想想我们平时都会因为什么愤怒:汽车被堵在路上,我们会愤怒;在网上看到了不公平或者冷血的新闻,我们会愤怒;看到有人没冲厕所,我们会愤怒……总之,生活中无处没有愤怒。但是我们再反过来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些外在的因素必然导致愤怒吗?人的情绪对各种现象也存在着诸如条件反射般的反应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为有些人确实不那么容易愤怒。以上班被堵在路上为例,有人会抽空打个电话,或者在手机上查看一下近期的邮件,顺便看一篇前一天保存的文章。因为有事可做,所以他们不容易愤怒。当然,我们很少无缘无故地愤怒,所以上面禅师的话是有道理的。但是,同样一件事情能够让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则充分说明,愤怒也来自内在。
我们经常会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而愤怒作为生气的升级版情绪,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况且,很多时候,我们愤怒并不是因为某个人的错,比如堵车。因为某个人的错误而愤怒,至少还可以通过发泄起到疏解的作用,但因一些社会性的现象发怒只会让自己无端受气。所以,不管原因何在,愤怒都是下策。愤怒不仅会对人的心理造成污染,还会给人的生理带来危害,如果不对愤怒的情绪加以控制,那么有时候甚至一根头发也会导致一场血案。
蔡彬周末约了几个好友为自己刚开始交往的女朋友过生日。饭吃到一半的时候,蔡彬的一位好友在一盘红烧肉里发现了一根头发丝。于是,蔡彬大喊了一声,把服务员叫了过来。服务员端着盘子看了一会儿后,说:“不好意思,要不我给你们换一盘?”通常情况下,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但蔡彬碍于面子,加上刚才又喝了一点小酒,依旧不依不饶,恼怒地说:“换一盘?就这么简单吗?因为这一根头发,我们吃饭的心情都没了,你能不能也给我们‘换一换’。”
听蔡彬这么一说,服务员感觉对方是在故意找茬,顿时也恼怒了。那一刻,服务员甚至怀疑头发丝是蔡彬他们故意放在盘子里的,想额外捞点好处。于是,服务员和蔡彬互不相让,场面瞬间失控。结果,服务员和蔡彬一拨人扭打在一起。最后,争端以蔡彬被服务员用摔碎的酒瓶划破肚皮收场。
这样的悲剧原本可以不发生,但在生活中这样的事件层出不穷,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我们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人们自控力稍微提升一点,类似的悲剧就会少许多。
古罗马时代著名斯多亚学派哲学家塞内加说过:“治疗愤怒情绪的最好办法就是等待。”当你感觉愤怒的时候,不妨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让自己尝试从1数到10,如果不管用就数到100。这的确是一种控制情绪的好方法。如果你感觉数数太“幼稚”了,不妨学着林肯通过“把愤怒写在纸上”来疏解。
据说有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的办公室,气呼呼地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给他提了一个建议: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个家伙。
“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
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
“对了,对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教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问:“你要干什么?”
“寄出去啊。”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吧。”
不管是数数,还是写信,都是一种“拖延”的方法。通过拖延,人们可以有时间冷静地认识愤怒。一旦对引起愤怒的事情有所了解,大部分人都会觉得为这样的事愤怒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