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志存高远,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有句广告词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你的志向在哪里,你的位置就在哪里。
人们在立志时,要把眼光放远一点儿,眼光放得远,事业之路才能走得远。志向高远,所取得的成绩才会大。志在必得,才能登上高峰,才能进步。立志可赞,但更可赞的是把志向变成现实。当然,践行志向、把理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化,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矢志不渝地向着目标迈进。苏格拉底说得好:“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似乎已是老生常谈,但行动和言语有时是不一致的。当你的成绩单上出现“红灯”,或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你的心中是否除了沮丧,别的一无所有?你是否意识到这失败之中又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呢?世上少有一帆风顺的事,而失败却随时会有,否则,那些“发明家”、“文学巨人”的美名岂不轻易就落到每个人的头上去了?纵观历史,那些出类拔萃的伟人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们能正确对待失败,从失败中获取教益,从而踢开失败这块绊脚石,踏上了成功的大道。比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生的成功不计其数,—生的失败更是不计其数。他曾为一项发明经历了一千次失败的实验,他却并不以为这是浪费,而是说:“我为什么要沮丧呢?这一千次失败至少使我明白了这一千个实验是行不通的。”这就是爱迪生对待失败的态度。他每每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取得—项项建立在无数次失败基础之上的发明成果。失败固然会给人带来痛苦,但也能使人有所收获,它既向我们指出工作中的错误缺点,又启发我们逐步走向成功。失败既是对成功的否定,又是成功的基础。
然而,在现实中成功并不是失败的积累,而是对失败的总结与超越。如不认识到这一点,就会导致“失败越多越成功”的荒谬结论。比如数学上有名的平行公理,从它问世以来,一直遭到人们的怀疑。几千年来,无数数学家致力于求证平行公理,但都失败了。数学家波里埃终身从事平行公理的证明却毫无成就,最终在绝望中痛苦地死去。正当这个问题像无底洞—般吞噬着人们的智慧而不给予任何回报时,罗巴切夫斯基在经过七年求证而毫无结果时,找出了失败的原因。罗巴切夫斯基在屡次失败之后,总结分析了失败的前因后果,从本质上认识了这一问题,从而取得了成功。由此可见,“失败是成功之母”是一条客观规律,真要把失败向成功转化,由可能变为现实,还必须经过不断地探索和科学地分析,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指导今后的工作,这样才算没有“白白”地失败。
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定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四处奔波,历经磨难。随后,林肯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1835年,他订婚了。但离结婚的日子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1836年,他得了精神衰弱症。1838年,林肯觉得身体状况不错,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林肯虽然一次次地尝试,但却是一次次地遭受失败:企业倒闭、情人去世,竞选败北。要是你碰到这一切,你会不会放弃?放弃这些对你来说是重要的事情?林肯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要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选举他。但结果很遗憾,他落选了。因为这次竞选他赔了一大笔钱,林肯申请当本州岛的土地官员。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了回来,上面指出:“做本州岛的土地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接连又是两次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坚持继续努力吗?你会不会说“我失败了”。然而,林肯没有服输。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但失败了;两年后他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结果被对手击败;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还是失败了。林肯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者。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坚持一下,成功就在你的脚下。一个人想干成任何大事,都要能够坚持下去,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说起来,一个人克服一点儿困难也许并不难,难的是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直到最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