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作战,井手友氏已经不是黑田家刚刚崛起时候的毛头小子了,经过多年的锤炼,以及和黑田家三位剑豪的切磋,互相之间印证武学,他的武艺已经更加的成熟。八一?中文网?w?w1w1.18?1zw.com
他现在上战场的时候,已经不再像年轻的时候,仅仅是凭着血气一往无前。他已经达到了举重若轻、利刃无锋的境界,壬生京次郎和他说过,这其实就是剑豪的境界。
说起来一个武士上了战场,当然不是上去做慈善的,武士上阵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击败别家的武士,为自家去的战斗之中士气上的优势,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一骑讨。
众所周知,在战场上进行一骑讨这样主将的单挑行为,在各国的战争史上是很常见的现象,但并非交战就需要一骑讨。
秦汉时期的阵前斗将在正史中就描述的很少,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战争的最高水平的代表,后世中难得一见象秦灭六国、汉击匈奴那样的经典战役。但是在军事实力强大的同时,却很少看到阵前斗将这样的事情。
这是因为秦汉时期生的战争,基本上都是大规模作战。战争规模越大,参战的人数成千上万,个人武力的作用就越小,不需要阵前斗将来改变战场的形势,也基本上很难改变。而战略战术的合理运用、集团性的作战方式成为了要的致胜因素。
这里要说一下的就是实际上三国时期的阵前斗将也并没有那么的多,很多都是罗某某杜撰的,说白了就是要要找卖点,要契合当时读者的感官,所以虚构出了诸多的阵前斗将的环节。真的要像张飞和马那样,交战上千回合,打了一天一夜,还不如两边群殴来得爽快。
相反,五胡十六国的南北朝时期,历史记载的阵前斗将却是非常的常见。这一时期,乱战、混战、无准备之战生的相当频繁,因而主将的个人武力就会挥较大作用。
而且当时的少数民族打仗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以部落的形式作战,而不是由国家机器统一指挥。即使是晋朝,也是以府兵制为主,到了后期这些府兵也成为了各个军镇执掌者的私有财产,而偏离了国家的意愿。
于是作为一个不落领的族长,或者是一个军镇的执掌者,必须是要有出众的武艺,比如斛律光、谢玄。
一般参与阵前斗将的,大部分是两军的将校之中武艺出众者,真正由主将出马的情况又是少之又少。
主将乃军中之宝,是军队指挥系统的脑,战场上不可缺少的组织者。主将一失,三军尽墨,所以全军上下必须要全力保护主将的安全。主将阵亡,必然导致军队指挥系统的失灵,全军的崩溃也自是在意料之中,自古以来这种例子实在数不胜数。所以古代主将参与的战阵斗将在真实的历史中生的并不普遍。
也就是说,整个国家的局势越是混乱,战斗双方的参战人数越是稀少,各个势力之间的形式越是复杂,可以出战的武将越多的情况下,越是容易需要单挑这样的作战方式,来鼓舞自己一方的士气。
而这样的情况在现在的我国实在是太过于符合了,不是说倭国就没有人数众多的战斗,相反人数多的战斗还是有的,而且还不少,人数达到二十万的应仁之乱的东西军,日后的关原和大阪之阵,上万的人数的战斗也是很常见的。
但是倭国的战斗之中,人数再多也是有其特殊性的,倭国的战斗的参与者其实和五胡十六国初期的少数民族军队的构成非常的相似。
一个小豪族的军势我们就不说了,倭国的一个拥有人数众多的大军的大名家,其军队除了自己本领归属于自己家的直属军队之外,还有主要的谱代家臣所拥有的军势,附属的豪族、国人的军势,甚至还有临时的雇佣军(此处的雇佣军,包括临时招募的浪人武士、领内的难波众、甚至是山贼和临时征召的农民)。
在这种军势构成之中,如果没有战前和战斗中的统一指挥,最后的结果就是很容易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况,这时候一骑讨就有了必要性。
一骑讨和其他的阵前斗将的方式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为了击败自己的对手,达到打击敌人士气,甚至是直接让敌人崩溃的情况。
在战场上战斗的时候,和日常的木剑比试是完全不一样的,其要的任务是杀死敌人,而不是表演优美华丽的招式,让别人去赞叹武艺之高强。
现在井手友氏已经摸到了这样的境界,所以也就不在乎招式了,只要能够杀人并且节省自己的力气,就是最好的。往往旁人看起来平白无奇的一招,如果真的叫他遇上,根本就是强大的杀招,而且你还无法抵挡,刚刚敷名元政的死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
本城常光举着自己的武士刀,大声的喊叫着,仿佛这样自己充满了战胜敌人的信心,而且浑身也充满了力量,这个逼装的可以给他一百零五分。
井手友氏看着跑过来的本城常光,骑在马上一动不动,而且嘴角微微一翘。他在笑,而且他脸上的笑容看得人觉得寒,似乎自己已经在看一个死人一般。或许在他的眼里,本城常光浑身都是破绽,是个好对付的角色吧!
井手友氏再次催动了战马,这一次并不是慢慢的提,而是用力拉了一下缰绳。他的想法是直接直接催动战马到最高的度,给敌人一个出其不意,一招毙敌,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次打击毛利家的士气。
他坐下的骏马现在两岁,是一匹高大的战马,还正是战马青年气盛之时,而且已经和他配合多时。这匹马对于井手友氏的动作和命令,已经可以做到令行禁止。此时得到了井手友氏的命令,立刻撒开自己的马蹄,将度瞬间提高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