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心中气苦,送上门来的媒帖里面,以四五品京官家中为多,要挑个小康之家还真不容易。当真无意仕途的人家,也不会想来与内阁首辅攀亲,少不得要与极亲近的人家私下里说了,将风声放出来,再等人上门来说亲。妙真今年己经十七岁了,这一拖又不知拖到什么时候。张居正将家里事吩咐完,自觉尽到了为人父的职责,便又抖擞精神,投入了弹劾朱衡的战场。朱衡主持昭陵工程确有许多为了赶工期造成的错漏处,祭殿尚没完工就已塌陷,小皇帝听冯保奏报,气得脸都红了,难得违了一次例,在朝会上亲开玉口,呵斥了狡辩的朱衡几句。最后内阁会议结果,着他降一级致仕。商议新的工部尚书人选时,张居正就毫不避嫌地举荐了潘季驯,内庭很快批了下来。这一役之后,刘台名声大噪,他在工部主事的位置上考评不合格的事倒被人忽略了。工部考评结束之时,因为他在给事中位置上参倒了朱衡,自然是极为卓异,迁转做了御史。这时京官的考察己经大体完成,张居正写了一道总结奏折,大赞成效,建议向全国铺开,并正式提出了“考成法”的名目。从万历元年的夏粮征收开始,各地征收完成的好坏,将直接列入他们的考察成绩,封库后,由内阁公诸于众,能者上,庸者下。一石激起千重浪,众议纷纷,渐渐发觉了张居正的执政,与此前诸辅似大有不同。刘台升了官,联同申时行再次拜谒张居正府上,一来拜谢,二来再问机宜。张居正跟他们二人仔细分析了考成法在全国施行的前景和自己的用意,略约透露了考成法只是更大举措的前奏。刘台辞出后心情倒远不如前去之时那般雀跃,与申时行私下道:“古往今来变法者,从无好下场,张阁部……似有变法之心啊。”
申时行不以为然道:“考成法也不算什么新法,不过是从前的官员考察条例再细化一些,变得更为直观更可操作,教那些贪滑之辈没机会敷衍罢了。”
刘台却又踌躇道:“内阁原本没有人事裁决之权,只能荐人供皇上选用,而考成法却将官员良莠例等而观,广而告之,谁又能无视?若是考成法成为常例,天长日久之后,怕是皇上也不能随意选用臣下,岂不是……”“侵夺君权”这四个字,说出来委实太过严重,所以只在舌尖上一颤,就又收了回去。申时行确实没想到这一点,皱了皱眉:“皇上如今还小……再说,官员佺选,原本就应该考较官员贤愚而定,总不能只由皇上一时高兴……”但话说到这里,他便是心性直爽些,也知道不能再往深处说了。申时行是状元公,但也不是那些只会死读书的迂腐书生。对于从秦汉开始,到大明的政治形势,他还是颇有心得的。如今的内阁首辅,虽然被比诸古时宰相,其实全无宰相的用人之权,国初的胡惟庸案之后,太祖皇帝不再设丞相一职,亲领部院,但子孙后代不能如他一般勤政,起先设内阁为顾问,后来内阁渐渐权重,以至于有宰相之实。然而究其权限,到底并无佺选之职。认真说起来,考成法是令内阁评价官员称职与否的权力,这又侵夺了都察院的职权,而以这样的形式来直接决定了官员的升降,却是实实在在地,以宰相自居了。不管这样选官是好是坏,都是违反了祖制,道理上确实有点站不住脚。“你有没有觉得这次京察之后,整个京城习气为之一新?若是这等新风尚可以长久保持下去,大明朝或许还真能迎来一次中兴吧。”
申时行没有正面回答刘台,感慨道。“或许吧……”刘台口是心非地附和了一句,他如今算是上了张居正这条贼船,也没法下来了。他暗自祈祷张居正见好就收,揽权便揽权了,不要与天下官员为敌,否则自己也得考虑考虑,什么时候和他撇清关系才好。刘台和申时行议论的这一番话题,此刻灵济宫讲堂之上,也正在热议之中。虽然谈经论史,切磋文章,是书院兴起的初衷,但议论时政,也算是各地书院讲会上的热门内容。讲会上的这些人,要么自己是有功名的举子秀才,要么是致仕官员,偶尔也有像徐阶那样身居要职,依然热衷于讲学的大员。这些人都有名正言顺议论时政的身份,虽然时常有批判当权者的激愤之言流传出来,但是执政之人,一般自惜名声,不愿与他们计较,这些手里拿着笔杆子的儒生,最是抱团起哄,一传十,十传百,与他们理论不清,不如装聋作哑了事。最多逮着他们有官职的父兄亲眷,暗地里使些绊子,出口气罢了。这习气在京中犹为兴盛,严嵩当权之时,灵济宫讲会因为与徐阶渊源甚深,更是成日里痛骂“严奸”之声不绝于耳。这时何心隐便在讲台上大开嘲讽,“张江陵阁部这回可是明明白白告诉天下官员,想保住头上乌纱,便要俯首帖耳,瞧着吧,接下来还不知有多少人乌纱将要落地呢。在张阁部手中,文渊阁怕不是要变成太宰府了呢!”
下面人起哄道:“怪哉,先前太后斥罢高新郑,说他威权自用,轻蔑皇上,然而换上来这个张太岳,岂不是弄权更为厉害,直接谋求主上选人之权,倒不见太后来管一管了。”
何心隐微笑道:“高新郑弄权专以霸道,张太岳则以王道,所行不同,所以宫中褒贬不一。”
“王道”这个词,原本是好话,但是放在“侵夺主上选人之权”的争论后面,却又显得皮里阳秋,十分险恶了。下面另有人问:“请问何师,何为霸道,何为王道?”
何心隐朗道:“高新郑以才学气度,令先帝心悦,百官畏服,是为霸道;张江陵以制度成法,约束皇帝,养护万民,是为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