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三叉口,之拯救大宋皇上 > 第五十三章 第二次北伐

第五十三章 第二次北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民族英雄岳飞短暂而英勇的一生中,前后历经了四次北伐。第一次为1134年六、七月份,攻克襄阳等六郡,并以此作为岳家军北伐根据地。第二次、第三次北伐连在一起,于1136年初开始。起初应该是皇上亲自提议(例如前述《来自坟墓小倩的书信》等原因),自上而下,时任宰相的主战派张浚召集中兴四将岳飞、张俊、韩世忠、刘光世等人在镇江都督府商议。三月,宋廷任命韩世忠为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岳飞为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副使(并移镇定国军节度使等职)。总之,以韩世忠为东路军大统制,进攻苏北、淮北等地;岳飞为西路军大统制,出师北伐;张俊、刘光世、杨沂中、王彦等人各为后援,主守。岳飞自鄂州、襄阳北上进入河南,兵分两路,命令先锋左军统制牛皋往东北方进攻,迅速攻克镇汝军,活捉以骁勇著称的伪齐大将薛亨,并继续挺进颍昌、蔡州;岳飞亲率主力往西北方进攻,一举攻克虢州(今河南灵宝市)等地,继续西进,攻克陕西商州全境;接着挥师北上,接二连三攻克河南顺州各县市。短短一两个月时间,取得如此巨大胜利,河塑一带金占区人民,热情高涨,争当向导、提供情报、供应车船等等。形势又一片大好!只是前段时间,还力请守孝居家的岳飞“出师北伐”的“朝廷的心”却变得扑朔迷离起来,有如前述,主和派的作乱、皇上本人的重重顾虑与疑心病的发作、一些旧贵权勋和被“冷落”武将们的妒忌和猜疑等复杂原因。北伐队伍几个月后,就后援不继,粮草不接;尽管金占区人民热情高涨,但被盘剥多年,多为赤贫之人,空有一腔热情。岳飞攻克福昌县后,孤军再深入陕西、河北交界一带山区,粮草就很难接济,就有士兵饿死的情况。从此次北伐的行军路线上看,笔者瞎推测,岳元帅一来想打通与陕川吴氏守军的联络,遥为呼应或作佯动,二来想施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案,攻占与陕西交界的广大河南农村地区,发动当地百姓一起北伐,并试与南太行的义军相呼应(如前有述及岳云等人曾经前往石头堡联络红巾军等)。一等到时机成熟,再与左路军牛皋、后授大军张俊、驻守淮西南的刘锜夹击、包围,被敌军侵占的中原大城市,如郾城、颖昌府、信阳等地,再一起直捣光复中原必克的洛阳、郑州、开封两大都城。然后挥师渡过黄河,带领他的岳家军,打回他的故乡,相州汤阴县程岗村!此时的张俊,仍和岳帅一条阵线,面见宋高宗,应当鼎力支持岳帅,就算饿死百姓,也不能饿死前方浴血奋战的士兵。话虽有不妥,但宋高宗也是点头说好,只是不作为,不了了知。由于粮草、兵备不足,岳帅带领主力,回师南下,攻克嵩县,直逼颖昌、蔡州。此次北伐的胶着点在蔡州,蔡州敌军死守不放,同样想牵制住岳家军主力,然后来个南北夹击。此间两三个月史书上没有详述,直到同年八月初,才攻克蔡州,岳飞与牛皋会师,其间或有经历过多少难言、沉痛的隐情,不得而知。岳帅稍作休整后,自知孤军难继,就一再上表,意欲得到皇上的鼎力支持。却被主和派把持大后方的朝廷充耳不闻。为此,岳飞称病,眼疾发作,畏光刺痛(有可能是追捕“火熊怪”时被灼伤过,或者原本就火体盛旺、外受郁志结心),并把军务交予张宪、宣抚司参军薛弼、参议李若虚。紧接着第三次北伐,只能说是一场自卫反击战,以防守为主,贼心不死的刘豫自以为有金国做后盾,发动三十万大军,反扑南下。不过此时的金国已然完成政权交替,且有全面废除伪齐的心思。伪齐军又是大败而回。第三次北伐,韩世忠所部战功最多,和杨沂中、张俊等人一起击退敌军。此后,南北双方胶着,让主战派们隐忍难畅,其间有一两次“小议和”。直到1140年,岳元帅不再顾及朝廷的“心思”,自备了一部分军备(例如前述李启、李宝、沙环磊等人“密谋”筹措),与已然没有了中间地带(伪齐)的金国主力部队,进行大决战。此为后话。自从第二次北伐后,除了身上的伤痛,更有心中的病痛,虽然至此与皇上分心,对朝廷真得有了意见,不过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忠心耿耿,苍天可鉴。再从个人角度,进行军事分析,对岳元帅发表几句赞叹。岳元帅有勇有谋,文武双全,古今少有。单就能与伟人的《泌园春.雪》并驾齐驱,驰骋文学界的《满江红》一词,就足显他的文学修为,确实厉害。天生神力,武艺高强;打起仗来,既讲战术又讲战略。第三次从军后,当第一次真正被重用时,小伯乐张所问岳帅:小将军如此神武一人能敌多少金兵?岳帅答:打仗不在勇,而在于谋,要以谋略取胜。由此可见一斑,岳帅天生是位军事家。正如湘楚义军杨么、夏诚所说,“勇猛善战、纪律严明、该打就打、该撤就撤”。可实战中,无论是小战术还是大战略,能真正做到“该打就打、该撤就撤”,其实很不容易。譬如,在1135年围剿湘楚义军时,朝廷上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对对方已了如指掌,可以速战速决,唯有岳飞坚持仍以围困、招降为主;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因为急于速战,一次大进攻中,被湘楚水军伏击(或有的天眼漩是作者杜撰的),损伤了许多能征善战的中下层将领。而结束围剿后,本可趁着金国政权交替,伪齐虚华之时,就算粮草不足,也可立马挥师北上,却因为皇上以及主和派、金国使节利用“人质”威胁,让“该打”变成了“不该打”。也就四、五个月时间后,金国政权完成交替(1135年尾到1136年初),此时新上任的金国当权派,肯定会“新官上任三把火”。当时最好的战略方案是,避其锋芒,秣兵厉马,备足粮草、兵器,待时机成熟再北伐。而此时的岳飞,正在家中为母亲守孝,也不准备北伐。可宋廷,又让“不该打”变成了“该打”。即刻发动第二次北伐。而等到岳家军接连攻克虢州、商州、顺州,最后又攻下蔡州,此时就算再困难(其实此时粮草等军需供给线并不很长),也要一鼓作气,大军出动,出师北伐。南宋小廷,却又硬让“该打”变成了“不该打”。使得第二次北伐的许多战绩,前功尽弃。而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也是对的,例如此次北伐,岳帅亲率主力军攻克河南、陕西交界的虢州、商州等地,一直掌控在岳家军手中,直到1141《绍兴议和》后,才割让还金国。本人并不懂军事,写作本意,也不是为了军事分析,更不想歌颂战争。本意是,想深入战争,解析战争的由来与结束;战争过程中与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的相互影响;战争的积极性与局限性;战争与和平等。如有才学所限,言不及意,望请见谅。当然,作为“小说”,又万万不能少了,诸如情节的曲折性、文字的优美性、通俗可读性……而如此一来,又怕弄巧成拙。而我进行这初次长篇小说创作时,又以“世事艰难不能左右命运,人之将老无法重择人生,那就试着用文字呈现变幻的命运,多样的人生”为借口,为个人宗旨。所以,当一头扎进这风起云涌的大时代,随着推测的情节往前走,就不能停顿下来,只能不断发现与揣摩着一个个跌宕起伏、梦幻优美的悲欢离合,真实或者或有存在的人物与人物的命运,以及命运与时代不可拆离的胶着……被浓缩或者放大的历史缩影等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