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不凡带着张二间率领着两千水军从琉球返回庐江。
路上居然遭遇到不开眼的水匪打劫,收拾了一顿,一问之下居然是郑芝龙的部下。
于是程不凡审讯了一番,得知郑芝龙此时已经因为拥立弘光皇帝朱由崧有功。
被封为海宁侯,总管福建所有军政事务。
算是位高权重!
因为见自己挂的是荷兰军旗,所以过来打劫一番,弄点军饷。
程不凡就放他们归去,毕竟此时他们也是支抗清力量。
程不凡让他们的将领带一封信交给郑芝龙。
上书“宁海侯郑芝龙亲启:
久闻侯爷大名,打败荷兰人,扬我国威。
使众番咦不敢小瞧我华夏而竞相欺负。
又忠心为国。明朝倾颓仍愿以一己之力,挽扶天下。
不凡甚为佩服。
不凡身为大西国庐江王,愿意代替吾皇招赘侯爷,共兴汉室,以王爵相招。
不知宁海侯可有意乎?
纵使无意,愿能结盟而抗清,抗荷兰人等蛮夷。
守望相助,不知侯爷能否许之。
这些降兵,作为薄礼无偿送还侯爷。
静候佳音!
大西国庐江王程不凡亲笔!”
程不凡让他们带着信,就放他们回去了。
然后一路返行回庐江去了。
得知程不凡就要回来了,整个王府激发活力,披红挂彩起来迎接王爷回来。
郑金花也是好好梳妆打扮了一番,分别一月,真是倍感思念啊!
心里暗暗发誓:
以后不管怎样,都要跟着他一起闯荡天下。
再苦再累也不怕,能陪在他身边,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二人久别重逢,小别胜新婚,干柴烈火,你浓我浓,一连腻歪在一起,三天三夜。
程不凡才开始出来处理政务。
因为购买的十万支枪到了,因此程不凡拼命扩军,由原先的五万人,直接扩充到十五万人。
老兵升级用火器,新兵暂时用冷兵器,练习军阵和体魄。
参照以前的模式,循序渐进,自己偶尔也讲讲兵法,拉近之间的距离。
此时的格局也跟以前历史上的完全不同了。
比如后金方面,豪格因为跟多尔衮翻脸了,先一步回去盛京。
向大玉儿孝庄太后和小皇帝告状,说多尔衮容不下他,要杀他。
孝庄出于大局考虑,如果此时豪格被多尔衮杀了,那他万一哪天起了私心,想当皇帝那还不是轻而易举吗?
因此他给豪格想了个办法,让小皇帝下旨,叫豪格去镇守朝鲜,不再回京。
这样只要豪格在外手握兵权,多尔衮就不敢轻易废除皇帝。
再加上这边有自己周旋多尔衮,那小皇帝的位置就稳了。
自己也就对得起死鬼老公皇太极了。
因此豪格当天就带领自己的三万精锐骑兵,远赴朝鲜去了。
在那边称王称霸,逍遥自在。不用再受多尔衮的鸟气了。
等多尔衮回京,本来想秋后算账的。
人家豪格都跑到千里之外了,而且怎么召唤都不回来,
内讧吧,又不划算,加上孝庄拼命的说情,不断用身体偿还他,还解锁了各种新的姿势。
满足的多尔衮飘飘欲仙,忘乎所以。
因此多尔衮也就作罢了。
开始把重心研究在如何对付李自成的大顺军了。
因为现在已经没有了山海关天险,中原腹地基本上都暴露在鞑子的铁蹄之下。
他们来去如风,像蒙多一样,想去哪就去哪!
李自成的骑兵被消耗的越来越少,只能拒城死守,根本不敢出战。
陷入跟明朝一样的困境。
但是明朝那时候好歹有江南水米之乡,不断输送粮食,赋税。
此时的李自成不过掌控了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甘肃等都属于自然灾害区,粮食产量不高。
民不果腹,又要开仓救济灾民,还要筹集军粮跟满清对峙。
加上一个南明新政权建立,居然妄想和鞑子联合,一起剿灭闯逆。
把李自成气的,直骂朱由崧的祖宗十八代,脑壳进水。
不是自己打进京城,你他妈的能坐的上皇位?
大顺军节节败退,加上多泽,莽古尔泰,两个野蛮人,动不动就屠城相威胁。
稍有反抗,一旦攻破了城池,他们就实行惨无人道的屠城行为。
中原百姓一时间谈虏色变。。。无不畏惧满清鞑子的残酷行为。。。
程不凡得知之后,仰天痛哭,几欲昏厥,哀悼死者。
全军裹素,挂白旗。沉痛悼念!
程不凡一边命人将鞑子杀害俘虏,屠戮全城百姓的事迹,由说书先生在全国各地宣传。
号召大家千万不要投降满清,不然死无葬身之地,与其屈辱的死去。
何不鼓起勇气,与鞑子拼个你死我活。
另一边上书张献忠,请求出兵援助李自成抗击鞑虏。
民愤极大,大家纷纷视鞑子为仇寇,不共戴天!
一时间整个中原大地都掀起了热火朝天的抗击鞑子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