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中型酒肆,尽管添加豆油的商业秘密已经透露出了,可由于新加了豆制品,其他酒肆的菜品只是跟他们持平,而不是超越。
因此,老顾客没有流失,每个酒肆依然拥有100万钱的高额收益,16个酒肆的年收益为1600万钱。
老爹的苎麻田,今年预估可纺织3万匹高级麻布,预计毛收益为1800万钱。
家里有250个负责麻田和纺织的奴隶,130个垦荒种田的壮奴,20个修筑灌渠和兼职木匠的壮奴,总共400人。
每个奴隶1.5万钱的日常费用,总共的费用为600万钱,再加上8个高级木匠和奴隶管事增加的薪俸50万,总共需要650万钱。
开荒增加的90个壮奴、90头牛,外加115个普通奴隶或女奴,共计367万钱。
另外,这么多的麻布,附近几个县的市场肯定无法消化,得往长安方向沿途批发销售,预计运输、销售费用为200万钱,因此,苎麻田的净收入约为950万钱。
老爹新开垦的3900耕地,3000亩种植大豆,900亩种植棉花,目前还无法预测结果,暂时不统计。
可是,木匠们需要打造20个大水车,每个材料费用5万钱;4个小水车给铁匠用,每个1万钱,总共要花费104万钱。
这么算下来,今年家族产业收益约为3734万钱。
去年的钱,李泰购买了粮食后,还结余152万钱,也就是说,不算老爹开垦大豆和棉花,李家明年的总资金为3886万钱。
看到眼前这个庞大的数字,李泰的脸上乐开了花。
接下来就要计算养兵的费用了,每匹马每年需要粮食40石,530匹马需要21200石粮食,好在榨油作坊剩下的豆饼,可以用来喂马。
光是预估的24000万石大豆,就可以节约下19200石粮食,等酒肆生意再向长安方向扩张,豆饼的供应量肯定是充足的。
好险,李泰忍不住的摸了一把汗,要不然这21200石粮食,市场价为848万钱,这可是好大一笔钱啊!
然而,再怎么省,县兵们的日常费用是省不得的,每个兵每年总花费为2万钱,530个兵,不算各军官增加的待遇,约为1060万钱,再加上县城的皂班杂役30万钱,大约需要1090万钱。
想到这里,李泰的觉得很意外,没有去年那种压力山大的感觉了。
也许是家族的收入大增,虽然军费增加了不少,但对李泰来说,养兵的压力却大幅度减轻了。
这时候,他想起了仓库里,还储备着3200斤棉花。
于是,所有的县兵,不管是有棉衣还是没棉衣的,都要再发一套,另外,500老家奴隶,50个榨油奴隶,总共1080人每人一套棉衣棉裤,用掉了1080斤棉花。
剩下的2120斤棉花,给每个县兵都做一条4斤棉花的军用棉被,让这些县兵感激万分。
每个县兵都在夸赞,县尉大人真的是爱兵如子,给足了伙食和薪俸不说,还给了他们崭新的棉衣棉被,让他们冬天的日子不再难熬。
即便是刚刚招募的新兵,也不再抱怨训练多么的苦,冬天训练的日子多么难熬,这条命都是县尉大人的,一点点苦算什么。
这还不算,李泰考虑了一下,自己手下已经有不少人了,为了更紧密的团结这些县兵,他决定,自己出资为这些县兵办一个书院。
只要到书院学习的人,李泰不收取任何费用,而且不管你吃多吃少,都管饱、管好。
每个县兵都有1个名额,自己没有子女的话,可以让给自己的亲族。八壹中文網
这一下可炸了锅,这些县兵们万万没想到,自己当兵吃粮就算了,这辈子还能摊上这种好事?
要知道,这个时代,读书的权力都垄断在了世家手里,而且读书的费用高昂,普通人家根本就读不起书,直到明清时期,读书人从古至今都是昂着头的。
可是现在,他们居然每个人手里都攥住了一个读书的机会,人人恨不得少出生几年,就算是自己没有子女,让给跟自己关系好的亲族,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也会火箭般的蹿升。
530个学生的书院,县城里肯定是放不下的,要知道,县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早就把空地占满了,于是,李泰决定把书院建在军寨旁边。
对于这个书院,李泰很重视,先是投资了100万钱,建设书院的基础设施,书院的规模大小跟军寨已经差不多了。
然后以每年50000钱的薪俸,委托县城陈家的那位长者,帮他雇佣10个读书人,根据年龄大小,组建10个班级,每个班53人。
因为书院采取的是寄宿制度,李泰又从县兵的亲眷中,雇佣了10个人,以每年10000钱的薪俸,来照顾学生们的生活。
这个薪俸不低,已经跟县衙里的皂班衙役相同了。
学校的基础运营费用,包括书本、书简、墨汁、日常饮食,每年划拨300万钱。
因此,这个书院,第一年的花费为460万钱,以后每年的花费为360万钱。
教的内容,除了这个时代的常规内容外,还有李泰传授的数算知识,基本内容为最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和加减乘除运算。
李泰也不指望这里出什么人才,让这些孩子能认字,会基本的算数,在这个时代就已经非常的不错了。
当然,书院院长的位置是李泰自己的,他还为书院起了个很普通的名字:育才书院。
其余的事情由各位老师自己负责,另外,几个年纪较大的班级,李泰还适当的给他们增加了一些军事训练,包括队列、骑射、劈砍。
不久的将来,这些人就会成为西县县兵的后备力量,也是李家未来的中坚力量。
日子过得很快,时间很快从光和六年,跨越到了光和七年。
然而,春播的时候,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狠狠的砸进了李泰的耳朵里:郡里传来了确切的消息,今年二月,有个叫张角的,带着一帮子头扎黄巾的叛逆,造反了。
什么?黄巾大起义?
完了,乱世真的来了。
即便是李泰的历史知识再不好,三国演义他总是看过的,三国的军阀混战,就是从黄巾起义开始发端的。
这他喵的,李泰整个人都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