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昭走后,让李泰万万没想到的是,弘农郡杨家人来了,而且来的还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杨修。
杨家世代研习《欧阳尚书》,此时的杨修还不到20岁,他父亲杨彪目前在洛阳担任三公之一的司空之职,母亲是袁术之女,后世杨家的香火一直延续到了唐代,成了八大世家之一。
哪怕是现在,父亲是三公之一,母亲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嫡女,杨家在大汉王朝的世家之中,也算是世家中的高门大户了。
李泰有些疑惑,难道自己一不小心,霸气侧漏了,让杨家这样的门第,也向自己伸出了橄榄枝?
眼前这个名叫杨修的年轻人,比李泰还小,还不到20岁,虽然表面上谦卑有礼,可骨子里的骄傲却从他的眼神里,显露无疑。
这种出身高贵的年轻人,又自恃才华,要是不使劲打击打击他,绝对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的。
其实,对于李泰来说,凭借着前世带来的知识,打击杨修这样的人也容易。
“你就是弘农杨氏的嫡子杨修?”李泰用一副好奇的眼神,注视着他。
杨修见惯了这种类的眼神,冲李泰彬彬有礼的拱手作揖,语气却冷傲的说:“正是!”
“弘农杨氏可是文豪世家,想必天下诸学,无一不精吧!”李泰笑嘻嘻的问。
杨修瞥了李泰一眼,依旧彬彬有礼的说:“大人过誉了!”
这小子惜字如金,冷傲耍酷之态,宛若后世那些刚出道的小鲜肉,缺少社会的毒打,李泰准备从骨子里狠狠的踹他几脚。
一句大人过誉了,表面上是谦逊,实际上却暗含着他杨家确实是天下诸学,即便是不敢说无一不精,却至少皆有涉猎的意思。
“弘农郡各县也已经办了书院,农学、算学等应用之学,你有研习过吗?”李泰好整以暇的问。
杨修嘴角微微一笑,颇有些讥讽的说:“虽是末技旁支,可既然是大人大力推广的,我们杨家自然也会涉猎一番的。”
李泰笑着微微摇头道:“我原本以为杨家文豪世家,对于这些刚刚萌芽的应用之学,应该有更深的理解才对,可没想到,居然也跟凡夫俗子一般,视之为末技旁支?”
“请大人恕在下失言,此乃大人得意之学,在下不该那样说!”杨修一脸的悲愤压抑,仿佛对方明明不学无术,却还要被迫捧他的臭脚。
李泰有些哭笑不得,不光是这个时代,未来历代的封建王朝,都把经学以外的学问,视之为末技旁支。
这小子的意思很明显,既然你李泰大力倡导,我们杨家能给你捧捧场,已经不错了,你还想要闹哪样?
“我知道,你们杨家世代研习《欧阳尚书》,是经学大家,我对这些经学不大懂,就想问问你这杨家嫡子,这经学研究,最大的用处是什么?”李泰一脸好学宝宝的模样发问。
杨修鄙视的瞥了李泰一眼,用不卑不亢的语气道:“可明天地之至理!”
“那就是说,只要读通了经书,那么对于任何事情,就都是一通百通,做任何事都能得心应手,无往不利了?”李泰微笑着说。
听了李泰的话,杨修居然也一脸好奇的问:“大人也读过经书?听说大人的老师是阎先生,是阎先生教你的?”
李泰微笑着说:“我可不比你,以前的时候家里穷,饭都吃不上了,哪有空读书!后来虽然有了老师,可我老师得坐镇冀县,忙得很,那里有空教我这些。
而我弄着这么大一摊子事,也没功夫去学这些,将来有一天天下天平了,也许我会静下心来好好读读的。”
“我爹说过,大人白手起家,年纪轻轻就创下了这偌大的家业,比之光武中兴,也是不落下风的。”
杨修似乎有些不服气,可依然说了出来,试图以此来恭维李泰,努力博得李泰的好感。
李泰似乎隐隐觉得,这杨修是得到了家族的指令,并不仅仅是来试探的,否则以杨修的骄傲,怎会如此的忍气吞声。
不过,李泰没有理会杨修拙劣的讨好之言,而是继续原先的话题道:“说到创下这份家业,我还是有些实际心得的,既然你觉得读通了经书,做任何事情就可以一通百通,那么我问你,假如你去治理一县,该如何治理?”
“当然是教化民众,劝课农桑,兴修水利.......”
“等等,打住!我不想听这些虚的东西,给我来点实际的,你说到了兴修水利,那我问你,一座水库该如何去修?用料大约多少,该如何统筹人手?”
“这........大人,这些事情不应该由下面人去做吗?”
“具体该如何做,当然是由下面人去做,可整体的统筹规划,不该由你这个县令来做吗?没有足够的财力和物资,你怎么下手?难道只修一半,然后来年再修?”
“哦,不可以吗?”杨修弱弱的问。
李泰愤怒的吼道:“你修的是水利,是国之大计,民之大利,不是过家家,别说来年,只要汛期一来,大水一冲,全白费了。”
“那就尽可能的多准备财物,断然不能让此事发生。”杨修有些汗颜,连忙补救。
李泰苦笑着问:“请问,如果不经过算学的估算,多少财物够用?总不能把天下之财,全都用于你一县之水利修建吧!”
没好气的瞥了杨修一眼,李泰又苦口婆心的说:“如若不懂水利,修建的位置不合适,你知道会浪费多少财物吗?甚至还会功亏一篑!
另外,假如你不懂算学的话,万一基层官吏弄虚作假,你如何察之?”
这时候,杨修挺了挺胸,自信满满的说:“在下对于算学一道,还是有所涉猎的!”
于是,李泰考了他几道各地书院教授的数学题,杨修都能很快解答,逻辑清晰,思维敏捷,是个学数学的好材料。
可当李泰出了几道育英书院所学的几何题目时,杨修就抓瞎了。
“算学一道,博大精深,学了这几何学,你就可以估算拦河大坝的体积,水库储水量的容积,需要多少财物,能浇灌多少农田,一目了然,懂了这些,才能干好县内水利工程。”
“........”
“还有,你所谓的劝课农桑,你懂得什么时候该种什么庄稼吗?不是什么土壤都可以种桑树的,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养蚕的,还有,要是所有人都去种桑养蚕了,谁去种粮食?这些具体的事情你考虑过吗?”
“.........”
“你以为,坐在官署里摇着扇子,喝着茶水,吩咐吩咐手下,就能把一个县给治理好了?现在你知道我为什么在各地的书院里,加了农学、算学这些所谓的末技旁支了吧!”
“..........”
“你可以把天下的学问想象成一棵大树,你既然认为经学是树干,甚至是树根,可你想过没有,假如一棵树只有树干或者树根,没有树枝和树叶的话,它能活吗?”
“大人也承认经学乃是主干,其他都是末技旁支?”杨修突然插嘴道。
李泰没好气的吼道:“我承认你个头啊!学问就没有什么主次,就看你如何学以致用!你觉得经书了不起,可农学能提高粮食产量,算学可以更好的统筹管理,水利可以利国利民,你经学的所谓明理,与治国可有什么直接的益处?”
“这........大人如果这样看待经学,是因为大人的目光太过短浅!”杨修半天终于憋出了一句话。
“那我来问你,你觉得你欧阳一派的经学,就是天地至理吗?据我所知,就经学而言,还有不少其他学派吧!另外,你敢肯定,将来不会出现新的经学学派?”
“这..........也许.........大概.......”
“以我看来,这经学是人生哲理之学,而这人生哲理是从哪里来的?是从人生的实践当中而来,也就是说,这经学不该是无根之木,无水之源,应该从人生的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说到这里,杨修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孤傲,变成了一副倾听状,神态恭敬异常。
李泰继续道:“如何从实践中发展经学?恐怕你已经对往日的生活司空见惯,很难有所波澜了吧!
那你有没有想过,通过实践这些应用之学,在现实中不断的体会,不断的感悟吗?绝对要比你闭门造车,在家里冥思苦想好的多。”
杨修冲李泰一拱手道:“还请大人教我!”
看了看杨修的表情,李泰试探着问:“你们杨家愿意让你为我效力?”
杨修微笑道:“我们杨家乃大人治下,当然得为大人效力!”
他的话中是有话的。
虽然说了要为李泰效力,可话里带着一丝被迫的意味,并不是心甘情愿的,不知道是杨修自己的意思,还是杨家的意思。
不过,李泰不管这些。
只要杨家肯为他效力,就是给其他世家带了一个好头,以杨家在世家中的地位,影响绝对是巨大的。
李泰想了想说:“这样,你先入育英学院学习一段时间,等你觉得学有所成,再去我岳父那里,跟着编修一段时间的史书,等时机合适,我会安排你一个合适的位置。”
“谢大人提拔!”杨修冲李泰一拱手,面露微笑,自信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