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东瀛方面实在是很会选硬茬子。
不说沪上现在是总统府所在,乃华国政治中心。展总统嫡系铁军陈列在此,实力强劲。几位副总统应大总统之召,各率亲卫与精悍之军于沪上置家。
华国最有权势的几人尽数在此,沪上防卫更加严密。
东南军区在东瀛尚未宣战之前,就已经暗中整军了,如今,东南全境都敛了享乐之声,进入了备战状态。
青山县周王两位族长在凤关得到的礼遇,让东南大户都看明白了,跟着总统走,不遗余力地支持,好处是少不了的。
对一向不曾懈怠训练的东南军来说,东瀛宣战,正是时候。一则试试禁烟强训配备新式武器之后的战力,二则立功升官。
以往兵镇之间的小摩擦也是分胜负,也算一份军功,但攒起来十分缓慢。所幸沈时玉颇会生财,总统体恤下属,除了每月一块军饷,偶尔还发点儿别的东西。
但普通的兵镇摩擦跟东瀛这种大规模的入侵简直是云泥之别,能轮上去关外战场的,对去了关外战场的战友十分羡慕!
如今,立大功的机会就在眼前,自是人人摩拳擦掌,恨不能立刻就干死几个小矮子。
都不必副总参谋做战前动员,东南军已然士气高昂。
西南那边叶副司令——卫秀作为西南大帅,展总统一视同仁,也给了他副总统与西南军总司令的任命,他转头就任命好兄弟叶福帅为叶副司令,他不在的时候,由叶副司令总领西南军务。
叶副司令为了至亲血仇,只能默默接受了卫秀的提拔,再度往海岸线增兵。
要说这闵地,物产丰饶,依着港口,发展势头一向不错。但自明时,就是倭寇时常骚扰的地方。
东瀛选择强攻闵地,一则为占据港口,方便后续增兵,二则他们虽强硬兴兵,但补给却跟不上,占了闵地,足可支援前线了。
往沪上去,目的就更明显了——沪上原就繁华,如今更是华国的首府,有什么比直接打下沪上更能打击华国人抵抗东瀛的决心呢?
至于陷在关外战场的那部分东瀛军,按照他们的理念,要么胜,要么死,为了帝国,他们知道该怎么做。
西南水师是目前华国最强的海上力量,展司令拨了两门新式炮过去,东瀛军直扑闵地,迎头就被只闻其名未亲眼见其厉害的新式武器招呼了。
叶副司令没打算在海上与东瀛军死磕,佯攻两回,假装不敌,从沿海后撤,让东瀛军上了岸。
在陆上,双方实力就不那么悬殊了:西南军配备的仍是军械厂出的步枪,与东瀛军的枪支略逊,能拿得出手的只有东南送来的那两门炮。不过,东瀛对华国,毕竟是出海远征,无法以举国之力大军压境,在人数上,西南军是占着上风的。
战争是残酷的,以人命去填,更显得凄凉悲壮。所以,叶副军长打算先试试水。
东瀛兴战,是为死在关外战场的同胞报仇,更是要震慑甚至打服华国人,从此予求予取,同化华国。
所以,这头战是极为重要的,派出的乃是精英中的精英。
卫秀在展总统的寿辰上见过这新式炮的威力,回来之后自然告诉了叶副司令。
对卫秀所说,叶副司令也是深信不疑。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东瀛矮子近在眼前,叶副司令就把两门炮推了出来,亲自用了一回。
该怎么形容炮弹发射,炸开,东瀛军中人仰马翻的舒爽感呢?叶副司令顶着他那张面瘫脸,仰天狂笑了三声。
笑着笑着,眼泪滚滚而落。拿袖子随意抹了,第二发炮弹都轮不到他来发了:他手下的军长也想过过瘾。
精良的武器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大炮的射程越远,威力越强就越可怕。
关外战场那精英小队是被全歼了,但尸体上的伤口清楚地显出东南与北地联军得了活力极强的新武器。
但,近几十年来,华国不堪一击的印象太过深刻了,东瀛方面虽不至于轻敌,到底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闵地的第一战就吃了亏,东瀛方面简直难以置信。
叶副司令神清气爽,回了营地,发电报给展司令,请他再匀两门炮以及一千条枪,条件随便他开。
展司令接了电报,倒抽了一口冷气,叶副司令可真敢开口!
要知道,新式武器的生产线,在东瀛军兵临城下的当口,才紧赶慢赶地完成。如今,东南军还等着替换旧式步枪呢,哪里有多的可以匀给叶副司令!
不过,话说回来,叶副司令也是极其爽快的人,东南与西南在结为姻亲之前,生意往来也是极为合拍的。
当初,高永拒了东南的煤铁采购单子,西南却答应了,不但没有坐地起价,还略让了让,且附赠了一批海产。
东南自是不缺海产的,但这是西南帅府的心意,展总统还是领了好意。
念在过往情谊,展司令没有一口回绝,两门炮是匀不出的,炮弹倒是可以给几个,一千条枪也太多了,最多给二百条。
条件也是有的,煤啊铁啊火药,看着给一些。
另附报价单一份,东南目前所有可量产的新式武器威力如何,作价几何,可用银钱,也可用材料来换。
叶副司令见了报价单,心下微微一惊,东南竟掌握这么多的新式武器。
除了枪支弹药,手榴弹跟地雷也十分轻便好用。
叶副司令招来几个军长,商量了一番,又给沪上的卫秀发了电报,请他批阅拟的采购单。
卫秀看了一眼,摸出展总统命人统一制的总司令印鉴盖了章,送至展司令手中,算是下了单,又回电报,命叶副司令跟进款项。
展司令倒不担心叶副司令会赖账,收到卫秀核准的采购单,当即把西南军需要的两箱四十枚手榴弹,十发炮弹,二百条枪送去西南。
与此同时,关外战场上,被北地,东南,关外联军夹击,东瀛军独力难支,节节败退。赶在东瀛大军强攻沪上之前,关外走陆路,经北地送了几吨煤铁到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