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傍晚郭超就开始拉肚子,一连拉了三天,直至七天后郭铭开考他都还没有恢复过来,但他还是坚持送郭铭进了贡院。
郭铭想起那天回来他问郭超,为什么去喝那杯茶,他知道郭超不是那么不知轻重的人,他现在是郭铭的书童,也代表着郭铭的脸面。
郭超先是不回答,待郭铭再冷着脸问了一次才说:“上次铭哥去他们小院,一口茶水都没喝,我觉得……这次,刚看上楼看到那李秀才有些强势的,我怕有什么问题,一时情急就……”
听到这,郭铭不由得心一软,又问:“你既猜测我不愿喝那杯茶,可能茶里有什么问题,为何还要自己喝呢?”
“我?我……我当时没来得及想那么多……”郭超挠了挠头,小声说。
郭铭摆摆手,让郭超叫小二去帮忙叫请大夫,还是看下比较好。
郭超出去后,郭铭认真的思考起来,原本他是没有打算留郭超在身边的,毕竟是族长的亲孙,给自己当书童太不像话了。只是这次,郭超表现得又细心,嘴巴又严不生事,最重要的是对自己如此忠心,真的是,很是难得。
再看看吧,郭铭如是说。
结果大夫还没有请到,当天傍晚郭超就拉肚子了。
“夜窗岁聚寒萤,日秋闱较日精”,三年一次的秋闱乡试,整个府里的秀才都聚集到一起,大夫们都忙碌得很,临时请还真请不到人,当天晚上大夫才来,看过后留下药方就走了。
郭超很不好意思,居然还要郭铭来照顾自己。
秋闱,每闱三场,每场三昼夜。
第一场考的是四书五经,从中挑取出题,本来四书五经每个来考举人的少说也读了十多年,早就倒背如流了,奈何现在多出截搭题,有时候出的搭题能上一句出自《大学》下一句来自《论语》,这样一来,破题就尤为重要。就像这第一场,考官出的答题略有些难,一出考场就听到有考生的声音“啊?原来是这样?”“完了完了,我答错了题。”
来接郭铭的郭超听到这些声音,不由得紧张的看向有些面色苍白的郭铭,郭铭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扶着郭超就回客栈休息了。
第二场考的是官场应用文,主要是上下往来的公文,以及根据案例来撰写司法判文。毕竟举人是可以不官的,所以对于这些官场上实用的东西就要考核了。
第三场则是考的策问,主要是涉及到具体的国计民生的问题,要求考生给出对策和办法来,这第三场策问,却有些意思。
题目大意是,今后一县,耕地不足,收成极低,地广而人稀,作为一县之令应该如何治理。
郭铭心想这题大概就是本次主考官曾大人的手笔。
只是这道题目里却含着不少的信息,这地方有些意有所指,郭铭一边磨墨一边思考,随后在草纸上列出了大纲。
其一,劝农耕地,鼓励开荒,以及其具体措施,只是这一点郭铭相信所有的学子都能想到。于是郭铭又写下第二点,教农耕地,当然这一点也是郭铭自身的经验之谈,小时候自己就发现村里人同样一亩地有的收成好有的差一些,也请教过村里的老把式,并把经验分享给其他人,果然第二年大家地里的收成都好多了。
郭铭想了想,又写下了第三点,发展教育,倒不是让所有人都去考科举,只是从他自己的经历他就深刻的明白,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思考能力的理解能力都会强上不是,像他现在和小时候的玩伴很多已经说不到一起了。
最后就是人口问题,这一点郭铭想了很久,最后还是认为,如果一个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然会有人愿意搬过来人口就会越来越多。就像郭家村,一开始只是郭家的几户人家,后来几十年发展下来,越来越多的外姓人想搬过来,或者把闺女嫁过来,族长有时候最大的烦恼就是宅基地怎么分,开荒地怎么分。
理清楚思绪后,郭铭正式开始动笔,写完这一题只觉得自己酣畅淋漓,发挥了十二分的水平。
贡院的门终于开了,郭超在一旁焦急的看着每一个出来的考生,生怕自己眼拙看漏了。郭铭拖着自己沉重的双腿出走贡院,考秋闱还真不是一个文弱书生能干的事,这最后两天总有病倒的考生,昨天晚上郭铭斜对面的那名考生,也是发起了高烧被抬了出去,这一出去又是三年,郭超在门口还看到一个头发都快白了的老头也是被抬出来的,说是熬不住,都快断气了,也不肯放下笔。
从贡院一出来,郭超就看到了郭铭,赶紧跑过去,帮郭铭拿包,然后扶着郭铭到一旁准备好的牛车,到了客栈,郭铭吃了碗面洗了个澡,就睡下了,这一睡就睡到了第二天一早。
郭铭在府城里为自己而奋斗的时候,何娘子也没有闲着,每日不是给郭铭纳鞋底就是给郭铭缝新衣,所有的心思都念着在外的郭铭身上,一点都没有察觉到自己已经怀孕了,还时不时的问郭千宁,最近有没有梦到老神仙。
郭千宁知道此时阿熙已经在何娘子肚子里了,只得不厌其烦的安慰她说:“娘亲放心,老神仙说爹爹一定会考中的。”随后郭千宁实在担心何娘子,又忍不住说:“老神仙说让您不用担心,早日给我生个弟弟。”
何娘子听到这话,忍不住脸一红,心想:这老神仙,怎么什么都跟阿宁说。随后意识到自己在心里腹议神仙,又连忙作揖,望神仙不要怪罪。
郭铭一觉睡到天亮之后,倒也开始和同窗们恢复了正常社交,也偶尔和同一个客栈的考生们讨论,但一些诗会啊游船之类的,郭铭并没有凑那个热闹,自己并没有那些个风雅的才学,也没有那个一掷千金的财力,还不如自己在客栈里多抄几本书还能换点收益。
曹秀才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一考完就跟大家说,这次他决计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倒是魏子云感觉自己发挥得不错,还偷偷跟郭铭说,他压中了两道题,感觉还是很有希望的,至于李文赫,郭铭和他心知肚明,基本再也没有什么交流。
足足等了十天,终于到了放榜之日。
放榜这日郭超想去贡院门口看,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郭铭拒绝了,一来中没有中迟早都会知道并不差这一会,二来贡院门口人太多了,上一届还差点发生了踩踏事件,为了二人的安全郭铭哪里都没去,和客栈的考生们一起坐在大厅里等着。
等待的时间总是过去得很漫长,大厅已从一早的热闹气氛,变得格外安静。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有报喜的人赶来,是临县的一个老秀才,中了第三十七名,大家这才知道,原来已经放到第三十七名了,放榜是从后往前放的,有的考生已经放弃了,甚至有的考生已经忍不住哭出了声,而郭铭手中的拳头则是越握越紧……
不知又过了多久,又有一名报喜之人赶来,好多人都忍不住站起来,希望他带了的好消息是自己的,报喜之人也不含糊,直接开口问道:“兰陵县郭家村郭铭郭老爷可在?”
“在,在这呢,在这。”郭超高兴得快跳了起来,急忙回应,指着郭铭回答。
报喜之人锣鼓一瞧,喊道:“兰陵县郭家村郭铭郭老爷第十名。”随后对着快步走到他面前的郭铭说:“郭老爷好,郭老爷果真是少年英才……!”一番夸奖的话,不要钱的往外冒。
郭超拿了喜钱赏了他之后,才满意的离开。
身边的考生也祝贺了两声互通的姓名后离开,大家都知道,已经第十名了,大概是没什么希望了。
掌柜也满面喜庆的也凑到郭铭身边,让郭铭留了一副墨宝,随后免了郭铭在店里一半的费用,掌柜的这个店离贡院毕竟没那么近,设施也没有那么好,多半是寒门学子的选择,寒门学子能考第十名,已经是近些年来,掌柜这里最好的成绩了。
当天晚上曹秀才的小厮来递帖子郭铭去他们的小院一聚,郭铭如约前来,却意外的没有看到李文赫。
曹秀才看出郭铭的疑惑,解释道:“文赫兄今日放榜之后就回去了,哎,到底是年轻啊。”随后盯着郭铭,小声的问:“寂云兄,你和文赫兄是不是有些不对付啊?怎么感觉你们最近怪怪的。”
“那还用说,肯定是李文赫嫉妒我寂云兄了。”魏子云毫不在意的说道,“我早就看出来了,以前在县学的时候,李文赫就处处要跟寂云兄比,这次这么早就回去,估计是自己落榜了,不好意思见人。”
“子云,休要胡言!”郭铭忙制止魏子云。
“是啊,不提他了,还没有恭喜寂云兄和子云,一个第十一个五十七,都是少年英才啊!倒是为兄,着实有些不好意思,二位以后平步青云,还望不要忘了为兄才是。”曹秀才立马转换话题。
“毛俊兄莫要这么说,你只是时运不济,相信下一场,你定会金榜题名,我和寂云兄还等着你一块去京城呢。”魏子云说。
“子云,这次春闱你不参加?”曹秀才疑惑的问。
“嗯,我年纪还小,这次能中举也纯属运气,春闱确实是不敢想,只希望能出去游历一番多增些见闻,等下一次春闱再去。”
“那寂云兄,你呢?”
郭铭表示自己大概是要去京城试试水也好,随后三人又聊起以前的一些趣事,和随后要到来的鹿鸣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