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子上,南宫婉恢复了先王后的身份,前缀加上了个“先”字,模棱两可,可以理解为已被贬,也可以理解为已故。
皇家不允许犯了错的王后进入王陵,南宫婉便吩咐以王后的礼仪安葬在城外的山上,地图记载那座山地势平缓,终年鲜花盛开,是个好地方。
至于那两个撞见了那一幕的守卫,南宫婉回来的时候就下了命令,将他们打发去了城外的守卫里任职。相信为了保命,那二人也不会在外面说些什么。
拟好了折子,南宫婉便拿起桑岳王的玉玺,在上面盖了个印章。
她能做的,就只有这么多了,已经仁至义尽了。
第二天,徐玉娇来找了南宫婉。
桑岳王一大早就被南宫婉踹了起来去上朝,徐玉娇来的时候,南宫婉刚吃了早饭,正坐在大厅里喝茶。
茶桌之上,还摆了另外一杯,像是在等着谁。
“你知道我要来?”徐玉娇一屁股在椅子上坐了下来,丝毫没有客气的样子。
南宫婉笑了笑:“咱们怎么说也算是老熟人了,我帮了你这么大的忙,安葬了你的母亲,你怎么说都应该来谢谢我。”
徐玉娇端起茶盏看了看,突然松手,茶盏便掉在了地上,摔得粉碎,茶水四溅,还冒着热气。
“哎呀,太烫了,没拿住。”
“你——”木凌子这么傻里傻气的人都看得出来徐玉娇是故意的,当即便生了气。
“还不赶快去收拾?不长眼的奴才,送这么烫的茶水上来!”南宫婉呵斥住了木凌子,将他还没说出口的话封在了肚子里。
被南宫婉这么一骂,木凌子也不敢再说什么,只能委屈巴巴地下去收拾起了残局。
这个傻子,要不是南宫婉反应的快,恐怕他这一怼又要被徐玉娇记仇了,就凭他这简单的头脑,还不是像蚂蚁一样,轻而易举就被徐玉娇踩死了?
“王后对下人可真是严厉啊。”徐玉娇皮笑肉不笑地道。
南宫婉用茶盏的盖子划着表面的茶叶,嘴角挂着礼貌的微笑:“那也比不上公主的心狠手辣啊,连生母都不放过。”
“她是罪有应得!”徐玉娇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咬牙切齿,“我对她算是仁慈的了,是她自己自杀的,她的死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
“那你可知道,她死前也没有怪过你,甚至求我不要伤害你的性命?”
“她不过是装的,像她那样自私自利的人,怎么可能真的为了我的安危着想。”徐玉娇嗤之以鼻。
南宫婉不想再说什么,跟徐玉娇这种良心被狗吃了的人说这些,简直是浪费口舌,根本不可能唤起她的任何良知。
“你跟你生母如何,与我无关,但是解药的事情,如果你始终不愿意给,甚至用各种手段对付我,你母亲的遗言,我想我也顾不得了。”
“一条命而已,你尽管拿去,能够让你痛苦一生,我的仇也算是报了。南宫婉,我是不会给你解药的,不仅如此,我还要让你付出更大的代价,痛不欲生。”
“那你尽管放马过来,用你手上的那点权利,去对付我。我还有事,恕不远送。”
徐玉娇现在没有软肋,想要从她那里拿到解药简直比登天还难,南宫婉应对徐玉娇的手段之时,还得想一个靠谱的法子。
之前认为王月缶会是徐玉娇现在唯一的软肋,结果没想到她竟然比自己还狠。
现在的徐玉娇果然与从前大不相同,以前的她骄傲自满,不太会算计人,现在的她却是心机满满。
从容的站起来,徐玉娇拍了拍自己略微有些褶皱的衣服,垂眸轻蔑地看了一眼还在用抹布擦地的木凌子,冷哼一声,像一只孔雀般离开了凤霞宫。
徐玉娇手上的人,南宫婉已经大概有了数,这些人会再次效忠一个没权没势的公主,这倒是让南宫婉很是意外,毕竟除了忠心死士之外,正常人都会为自己谋利益,断然不会做对自己毫无好处甚至有可能丢掉性命的事情。
要说原因,南宫婉能够想到的,大概也就只有把柄了。
有把柄在徐玉娇手上,才会为她所用,想要对付这些人,最好的办法便是查出徐玉娇手里他们的把柄是什么,或者找到他们新的致命把柄,才可一举击破。
徐玉娇手里的把柄,既然已经是她利用那些人的重要武器,自然被封锁得密不透风,南宫婉想要查也是无从下手,也更费时间,而新的把柄,南宫婉可以着手调查。
这么想着,南宫婉从一堆奏折里抽出了一张折子,将它打了开,正准备批注才发现没有墨,抬头一看,木凌子还在那里专心致志地擦地,南宫婉忍俊不禁。
“行了,别擦了,过来吧。”
听到南宫婉的声音,木凌子才抬头一脸幽怨地看了过去。
“王后吩咐的事情还没有做好,这块地上的茶渍还没擦干净,奴才不敢起来。”
哟,还挺傲娇。
“不听从命令,你的耳朵是不想要了吗?我不介意让刑房给你割了。”南宫婉故意沉着声音道。
果然,一见南宫婉“生气”了,木凌子急忙就站了起来,原本的傲娇荡然无存,踩着小碎步就走到了南宫婉面前。
“磨墨。”
“是。”鞠了一躬,木凌子挽起袖子,便开始在砚台里加了些水,卖力地磨了起来。
待墨差不多了,南宫婉便开始在折子上批注了起来。
李大人,是最先被先王留下的那帮骨干大臣发现有问题的一个,有一段时间是悄悄收受贿赂和贪污钱财,但是突然之间就“光明正大”了起来,贪污受贿的额度越来越大,像是根本不怕查到自己头上一般,而贪污所得的钱,简直够他们子孙挥霍无度地生活几辈子了。
很显然,他是有了王月缶和假太子撑腰,才会如此猖狂,近来太子出事之后,他倒是安静了下来,也没有什么动作,估计是怕上面查到自己头上,故意在避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