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章:灰色童年上小学
上小学后,金色的童年便蒙上了一层灰色。
张成稳入读的当然是古月小学,叫他读书识字就是民办教师杨根民。杨根民是他的启蒙老师,也是他父亲张启正的同事。张启正和杨根民就是黑民办,一边在古月小学教书,一边在田地里干活。
他俩的相同经历和身份,促使两个人走到了一起,成了知心朋友。不幸的是,张启正没有等到民师转正的好消息,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而杨根民则在年近五旬的时候,成功考取了正规的小学教师编制,最终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杨根民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张启正如果活着,他一定也能转正,而且肯定会比我转正的要快得多!
他说的话,大家从来不会怀疑。因为谁都知道,当年张启正跟他一起教书的时候,两个人总是搭班教低年级的语文和数学。有时候,农活比较繁忙,需要彼此代课的时候,张启正能够将他的数学一肩挑,而张启正却不行,总是要别的老师来代替张启正上课。原因是,他的文字功底不行,俗称半字先生,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就是,识字不识字,扣住半边字。经过他的口,说出来的字经常是满嘴错别字。
比如说,草菅人命的菅,他经常读作管;摄影的摄,他经常读作聂;狭隘的隘,他经常读作益;就连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名字,也被他经常读作杜浦!你说说,这样一个白字先生,他怎么能教孩子语文?所以,他只要一张嘴念诵课文,下面的学生就哄堂大笑地帮助他纠正字词的正确发音。
后来,张成稳入读小学了,杨根民就充当了张成稳的启蒙老师,不过,不是教他学拼音识汉字,而是教他学数学。不久,杨根民就吃惊地发现,张成稳这小子非常聪明,不仅语文学得好,而且数学更是出类拔萃!
至今,杨根民见人便说,张成稳小时候,我教他十以内的加减法,需要用到一张串了桃干葶的弓,他根本就不用,伸出十根手指头就轻松解决了问题。后来,又教他们二十以内的加减法,他依然不用桃干葶来解决问题,而是用手指头的指关节来计算。这是我遇到的唯一一个用指关节来计算二十以内加减法的学生。
到了小学三年级,张成稳依然保持着过人的计算能力。至今,古月小学还流传着一个著名的数学题:一个正方形的池塘,每边都种了十棵杨树,池塘的周边一共种了几棵杨树。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朋友都是十乘以四,等于四十棵。还有少数同学是,八乘以四,等于三十二棵。很少有同学能够得出三十六棵这个结果。即便是得到了正确结果,有些也是用老笨的方法,在演草纸上画出一个正方形,然后用圆圈或者小黑点来代替这些小树,在池塘的四周点出来,然后仔细数数,得到三十六这个结论。而全班同学,只有张成稳一个人直接用九乘以四的方式直接得出了三十六这个结果,而且还是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找到了答案。
从这以后,张成稳便有了一个特别光荣的外号,那就是数字36,你说奇怪不奇怪。不过,这个外号,也只有跟他同龄的小朋友们知道,即便这样,随着张成稳中师毕业回到古月小学当上了校长,再也没有人叫他36这个外号了。
话题扯远了,我们还是言归正传,继续说说张成稳的灰色童年吧!
虽然张成稳在学习上很优秀,给母亲带来了许多欣慰和自豪,但是,家庭的经济状况却是每况愈下!毕竟,过去,张启正活着,他不仅可以帮助家里干活,而且还能挣一份工资,可以从体力上帮助张成稳母亲,也可以从经济上补贴张成稳母亲。
现在一切都变了,所有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张成稳母亲的身上。
她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钱买面吃没钱供给张成稳和张菊香读书上学!
这种饥饿的感觉,令人印象深刻!他至今甚至还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偷吃凉馍,脑袋刚好恰在门框与门板之间的缝隙中,进不去也出不来!还是妹妹张菊香跑去地里叫回了妈妈,才让他安全脱险。
还有就是,那色泽金黄散发着麦香的靠面包。每一次弘农县里有人下乡叫卖面包的时候,张成稳总是跟在那个人的自行车后面,跑得满头是汗,目的就是想多看一眼那些蓬松漂亮、美味可口的面包,闻一闻那醉人的面包香气。
与吃的相比,学习方面的困难似乎更加让人难以忍受。毕竟,面包没有,可以吃黑面饼子,可以吃红薯玉米糁,这些食物虽然不好吃,营养价值不高,但是,依然可以维持生命基本运转,不至于饿死!可是,对于求知如渴的张成稳和张菊香来说,没有书读,绝对是要命的!不可忍受的!
那时候,小学和初中都是需要交学费、公杂费和书作费的。整个小学期间,虽然不算高,只有几十块钱,但是,那时候,工资水平也很低,普通的工人,月工资也就是二三十块钱。这些费用还是很要命的!毕竟,农村土里刨食,没有更多的挣钱门路,除了经济作物能卖钱外,基本上找不到其他的挣钱路子。
实在没有办法,张成稳的母亲就搞起了家庭副业,利用家里的粮食和剩饭来饲养家禽和牲口。所以,那时候,屋子里,庭院里,到处都是鸡鸭的粪便,厕所门口也是猪羊的粪便。院子里充满了难闻的猪屎气味。夜间上厕所,一不小心就会踩得满脚鸡屎。
即便这样,又能如何,毕竟还要指望着这些鸡鸭下蛋后能够卖个油盐钱,猪和羊卖了能够交个学费。
张成稳和张菊香前后就错了不到两岁,所以,上学也就是错开了两个年级。要钱几乎是同时的,而是两者相差不是很多。兄妹俩的学费、杂费和书作费绝对是母亲最大的困难!
正因为这样,所以,张成稳和张菊香从小就学会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铅笔总是用到捏不住为止,圆珠笔只买笔芯不买笔杆,回来把笔芯装进竹筒里就可以用。作业本总是正面写完,反面演草。一个文具盒一个破书包从小学一年级一直用到五年级毕业!就连上早读的煤油灯都是自制的,一个墨水瓶,里面灌满油,上面一个小铁片,中间一根粗棉线。这便是所有的学习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