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置。
新翰林,对朱柏,显然比当初好些。
见朱柏来了,都要中规中矩地行个礼。
在这之前两人行礼只是朱柏作为皇子。
可今之恭谨行礼者,七分学朱柏。
8岁孩童如此博学多才。
使他们中的一些人感到惭愧。
王艮上前拱手,说。
“殿下,是否依然如故?”
朱柏点了点头。
“一如既往。”
王艮一听,马上送上一壶茶叶,拿来几块棉垫。
摆放在书楼里一个固定的地方。
久而久之,此座几乎成为朱柏独享。
“殿下!请用吧!”
王艮不仅把茶壶、茶杯拿过来,而且主动端来一些点心。
看来是对昨天发生的事表示歉意了。
朱柏看在眼里不说。
就叫王艮拿来十本,坐到椅子上看。
不一会儿就端着糕点一口吃掉。
见此情形,彼此都如释重负。
昨天发生的那件事即使过去。
不远处望着的几位新翰林心里的石头砸得稀里哗啦。
所谓考校或其托大。
王艮撂下手巾,随即从书楼出来。
来找他的一群同僚。
有的急不可待地问。
“如何?殿下不责备吗?”
王艮摇了摇头。
“殿下心宽,没跟我这样一般的见识。”
这句话才让现场的人完全轻松了许多。
“这样就可以了。
谁会想到宫中确有早慧之才呢?”
“对呀,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
我只在书中,见到了这么一个人。”
“连宋先生在那一年都不过如此!”
人们对朱柏态度大转一百八十度。
王艮同样肯定的说。
如果这个人不是皇宫里的人,他生长于民间。
将来将为朝堂之一员,是以拜相之事,皆未尝有不可。”
宰相是文臣的至高追求。
翰林院中人自诩高洁。
但拜相这件事,任凭任何人敢怒不敢言,他也没有丝毫的兴致。
这事有的唉声叹气。
“各位,我等不妨专心做学问。
看了十二殿下10天如数家珍般的阅读,于下大有收获。
做学问要戒骄戒躁耐性子。”
有的随声附和。
“对呀,吾等怎不像个8岁孩童。
今后交际我一概推掉!
用心看书吧!”
朱柏之至,倒于新翰林间,掀起刻苦读书之风。
当事人却坐在书楼里仔细地阅读着。
殊不知,他的举动,竟产生了如此巨大的效果。
但不久之后。
“殿下。”
门外的召唤使朱柏不再翻阅书本。
他抬起头就看见来者。
系朱棣所派。
“四哥叫你过来吗?”
对面那个小太监毕恭毕敬地低下头说。
“燕王邀请你去一次,并表示最后一次同意了。
闻听此言,朱柏想起了最后一次同意朱棣前往徐府。
“带路。”
朱柏撂下这本书,要随身带着太监将这本书归还。
尽管他极不情愿地离开。
但一诺千金却不得不接踵而至。
过了大半个时辰,朱柏看着面前朱棣。
头脑里生出了无数的问号。
“四哥,搞什么来着?”
但见朱棣所服并非平常皇子服饰。
却有侍卫般的装束。
“如何?十二弟。”
四哥穿着这身怎么样?”
朱棣穿上这身衣服还是有些新奇的。
“四哥,这个身体的确很有灵气。
但是你怎么会穿着这一身呢?”
朱柏无可奈何地问。
虽显得神采飞扬,但极不符合朱棣身份。
朱棣则振振有词。
“我虽同意成亲,但却不曾见那徐家嫡女。
事后筹备婚嫁当然不能见面。
于是就想着趁礼部尚未动手筹备的时候,先看看长什么样。
到底与传闻中徐家嫡女是同一回事呢?”
不管是礼部、民间成亲。
均有相似风俗。
成亲之前新郎新娘不得相见。
朱棣刚问了一下,还差2天就启动成亲流程了。
他此刻偷偷地去瞧两眼并不属于违反礼仪的。
“好的。”
那么四哥您准备以怎样的身份去呢。”
朱柏忍不住有些头痛,那就是让他被推的远远的。
果然朱棣一脸不怀好意。
“四哥今天做回侍卫长了吧,呵呵!”
“十二皇子朱柏出使徐府。”
“放心,礼物我已经备齐。”
说完朱棣拍了朱柏一肩,让朱柏有了相信的目光。
闻听这话,朱柏知道,他已经成为挡箭牌。
“那么为什么是我呢,随随便便就没有由头了吗?
朱棣则摇头。
“我事先问清楚,徐大将军今天刚好走了。
徐府长辈们正在与礼部讨论婚事。
别的人都看不见那徐家嫡女。
“唯独你的年龄还比较小,与我的感情比较接近。”
朱棣虽然身在宫中,却对各种规矩仍有较深造诣。
徐府嫡女至今尚未婚嫁。
因此,她不会招待外客。
唯有身份珍贵、又年轻的朱柏去了。
徐府嫡女必须出来招待,不然便是冷落。
“了解一下,出发!”
朱柏对离宫突然间又不再指望。
朱棣却一路不停地哄骗。
“好好的十二弟,这回帮上四哥的忙。
四哥同意了你的条件!
不管是任何事只要是我做的都会同意!”
闻听此言,朱柏立刻停了下来。
“真的吗?”
“真的!”
“我不相信,立字据吧!
朱棣万般无奈之下只得立字据。
才带着朱柏坐车去了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