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上。
久而久之。
河岸上的人群,在不断地增加。
而且多是读书人。
甚至还有很多,都是来自京城以外。
是想切身目睹这一场心理之争的过程。
申时是黄昏。
秦淮河畔愈发繁华。
突然,人群里传来了一声惊呼。
结果朱祥兆带着山高文人弟子赶到现场。
这次来的不仅有自己的徒弟。
另有少数,则为地方著名儒生。
一点也不比翰林院翰林差。
朱祥兆大步从车厢里下来。
缓步驶向江边游船。
沿途许多读书人躬身行礼。
一是其身份——朱熹的继承者。
二是由于在场读书人,倾慕不已。
他们所读的典籍中有些就是朱祥兆所注。
故士子,乃久负盛名也。
不久后。
秦淮河边又来了几条游船。
有的惊呼。
“翰林在这里!”
立刻,现场所有人,纷纷放下手中的一切。
把视线转向河面。
辩论即将开始!
游船上面。
翰林那边,由王艮领头。
尽管其资格在翰林院并不显赫。
可他第一个跟着朱柏走,因此占尽了便宜。
“我们没跟先生说过,不就很好了吗?
有些翰林犹豫了一下。
他们嘴里的先生就是朱柏。
但见王艮面色,却又带着几分黯然。
“本来以为对方只会来些儒生的。
不料,竟把这一个吓得不轻。
如今,我们亦已无路可走。”
结果现在王艮也硬着脸来了。
按说论战,应该是一级级的拔高。
先有弟子级别、后有儒生、再到朱祥兆等亚圣。
但众翰林始料不及的。
对方二话没说便派出朱祥兆等大杀器前去。
没辙了,争论只有如期进行下去。
众翰林亦不敢向朱柏禀告。
就是暗中隐瞒。
看到大家都有些泄气。
王艮为大家加油。
“各位,现在是验证心学之良机。
不论胜负,皆将为我等研习心学、大有帮助。”
闻听此言,众翰林立刻点了点头。
“是的,只有亚圣朱祥兆。
我等无所畏惧,什么儒生!”
王艮看到后庄重的说。
辩论分5场进行,终场结束后进行。
前5场给大家!”
说着说着,王艮便有了几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之感。
因为上次是与亚圣的对决。
许多人认为这局是必输之局。
“放心,我等势必使出浑身解数!”
“我等认为心学一定不比理学逊色!
言谈之间。
两边游船相对。
争论一触即发。
身边看戏读书人自然都想了解一下结局。
因此,经请示双方同意。
有好几艘快船不停的穿梭于江面。
他们会将辩论内容、以及辩论结果胜负。
实时传至河岸边。
同时。
河岸上茶楼和酒楼乃街边。
皆备之,论辩之文,贴于壁公开。
就连说书先生也要随时准备着。
即使读不懂也不原模原样读?
江边。
“是谁?竟然把整间酒楼都包了!”
“算了算了,你到哪儿去看看!”
话音刚落,两人便扭头走了。
最佳观光场所是最接近游船的酒楼。
提前被包裹起来。
令许多读书人扼腕痛惜。
这里面,能看到的东西是最多的。
并且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了解争论的内容。
关于为什么两边的游船都正好停靠在酒楼前。
无非就是某一个帝王,来趣而已。
酒楼最高端的包厢。
朱元璋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与马皇后对视。
河两岸。
“皇爷爷!你咋没见过十二叔呢!”
朱雄英带着稚气对朱元璋说。
朱元璋笑嘻嘻地把孙子抱起来。
“朕还不认识呢!估计上次是刚刚出的了!”
包厢内,不止马皇后一个人。
也有朱标的家族,太子妃和吕氏也在场。
楼下也坐满了许多大臣。
他们自然沾染上朱元璋的光芒。
得知朱元璋将酒楼包养起来,两人并不费吹灰之力就另觅去处。
进了门,便到酒楼里的高处坐下。
得过且过,还有一席之地。
“快过来!”
门口那个太监马上快步走过去。
把第一场争论的胜负,拿到手。
“寻常意思多忙忙碌碌,而顾忙忙碌碌,无事忙忙碌碌,何乐而不为?”
朱雄錡好奇地问。
“这句话是啥意思呢?”
旁边,朱标向儿子说明了来意。
话说事务纷繁复杂时心事多。
但无事务时,我却有许多想法。
这是为什么呢?”
朱雄英听后只感到不明觉厉。
朱元璋见后也冥思苦想。
确实是这样。
他审批奏折时思绪万千。
可办了政务,心事仍不减。
“很好,首轮比赛,有几分意思呢!”
朱元璋想看一下,两边怎么交代。
所谓争论是指一方的质疑。
随后,双方分别进行了说明。
一盏清茶之功。
门口太监赶到,拿来理学答案。
朱元璋阅后若有所思。
朱雄錡好奇地问。
“皇爷爷!上是什么字?”
朱元璋尽量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地说明。
“上曰:天下万物都有其理。
格物致知是人的本质。
因此休闲之余,寻找真理的脚步一直没有间断过。”
后有大段文字,朱元璋未接着交代。
因为这岁数的朱雄豪估计不懂。
“格物致知",一切都有道理。
朱标读后与想象中相同。
尽管仅仅是首轮的比赛,但双方的态度却十分严肃。
心学之诠释亦至矣。
“天地气机元无息止”。
第一轮上阵翰林从心学角度提出创新见解。
即万事万物都是处于随时变化之中。
对静与动的关系进行探讨。
“心学这一诠释胜过理学!
朱元璋下结论。
心学之诠释使人不为忙
不为功名利禄所惑。
把心安静下来,改变一下观念。
只是不感到焦灼而使自己陷入一种莫名其妙的惊慌之中。
“心学倒有教化之义。
朱元璋第一次开始注意心学。
所谓学说无非是自圆其说罢了。
真说孰是孰非,朱元璋并不以为然。
他关心的只是这门学问是否有用。
“翰林胜利了!”
朱祥兆轻轻摇头表示首轮对打。
心学赢了!
河畔读书人不禁喝彩几声。
随即第二轮决战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