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的生猪很少,猪肉大涨,养殖户倒是赚了一大笔。
可终究赚钱的少,赔钱的多啊。
第二年有人领了国家的补贴就开始成规模的养,结果生猪价格又下降了,养殖户要不是有国家的补贴,恐怕也赔的倾家荡产了。
所以,这东西的风险很大。
村长说:“养兔子你都能搞一个屠宰场,养猪你就不能搞一个肉联厂吗?”
江寒:“……”
村长倒是不把他当小孩来看,开厂是那么容易的吗?
他下意识的就想拒绝,但是看到村长满脸的褶子,紧皱着的眉头,到口里的话就有些说不出来了。
他心里暗暗地想着,他都这么大年纪了,来求他一个小屁孩,不都是为了他们整个村子着想吗?
这样的好村官可不多啊。
好在他遇到的几个都是这样的。
他还算是幸运的。
于是,他说:“让我想想,过两天我再回复你。”
黄村的村长又央求他,一定要给他们黄村谋个生路。
他们黄村要是再没有个什么副业,村里的男孩都要娶不上媳妇儿了。
附近几个村的姑娘都挤破了脑袋想要嫁到江家圩去,连韩家郢也因为种菜也远近闻名了。
就算是上岗坡和下岗坡这两个从前不被人往眼里夹的村庄,现在也都神清气爽了。
他们离集上那么远,那么偏,那两个村的男孩都能顺利的娶到媳妇儿。
他们黄村为什么就会被人嫌弃?
他们离牛集才二里路,交通方便又守着石子路,离桥北镇更紧一些,可是媒人都嫌弃他们,不想把好姑娘让他们这里说,更别提人家姑娘了。
他们黄村到底输在哪儿了?
是男孩子不够优秀吗?
显然不是,他们村里的孩子出去都比别的村里的孩子看着顺眼,怎么看怎么就好看,哪里比不上他们了?
无非就是人家都有副业,不用出远门打工就能挣到钱,他们没有。
为了整个村子的长远着想,他这才厚着脸皮来求江寒。
江寒见他啰里啰嗦的说着黄村从前的辉煌,说他们村的田从来就不会受干旱,又说他们党家塘里那三座祖坟是神物。
说不管水库来多少水,往他们党家塘放,水高一尺,那三座祖坟也跟着高一尺。
反正不管放多少水,那三座祖坟都不会被淹没。
江寒倒是知道这当家塘里有三座祖坟,以前水少的时候,他还跟小伙伴们去塘里捡过鸭蛋。
确实没见过这三座祖坟被淹没过。
但是,不知道这村长突然说这个干什么?
他一边送村长,村长一边说:“我们黄村的老祖宗在保护着我们,所以我们村里做什么都能成。”
江寒这才明白,原来他是害怕他不管黄村的事,所以拿这些风水来说服他呢。
他说:“不管怎么说,这都不是一个钱两个钱的事,必须得好好筹划筹划,还得想想去哪里弄钱来,干什么都得要本钱啊。
你也知道我们养兔子刚上路,还没赚钱呢。
我们请技术员,请人来制皮子,那些机器和人不都得花钱吗?”
村长听他这话倒是没有再说什么了,眉头紧紧的皱着。
一分钱憋死一个硬汉的事他可是知道的,可是他能说什么呢?
送走了村长回来,胡春花心里有些担忧,说:“小寒,你们很快就要考试了,你要先搞好学习。”
江寒说:“我知道的。”
他嘴上说知道了,但心却并没有闲下来。
他回到跟韩晋共同的房间里,开始在纸上写写画画。
他在想要怎样才能让他们利益最大化,当然他也想要赚钱。
现在他已经不是因为缺钱而想赚钱了,是因为一个人的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他力所能及的时候,就帮老乡们一起致富。
再说了,经济学上有一个马太效应。
源自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里的一个故事,意思就是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取。
如果钱只出不进,早晚会耗干的。
如果钱只进不出,那就是一潭死水,将来跑不过通货膨胀。
所以,钱运转的越多越好。
他们愿意养猪,那就让他们去养吧。
实在不行的话,到时候去河中府请人来,他们在这里搞一个火腿肠厂做火腿肠好了。
后世会有很严重的天灾人祸,火腿肠方便面就成了救命的东西。
尤其是在发生了特大灾难的时候,飞机空投的食物最多的就是方便面和火腿肠。
大家平时都嫌弃方便面火腿肠是垃圾食品,但是到了天灾人祸面前,也顾不上垃圾不垃圾了,活命要紧。
他谋划好了,就回了黄村村长的话,让他们养猪。
主意暂定下来,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
要打猪圈,要找猪仔。
河中府那边倒是有很多贩卖猪仔的,但是有一些猪仔贩卖过来很快就会因为应激反应就死了。
有的猪仔甚至在贩卖的过程中染病,到了养殖场里就死了。
所以到后来,贩卖猪仔的这个行当就不行了,大部分的养殖场就自己留种了。
既然要养猪,那就要弄好的品种过来。
他就想到了那种用野猪配种的家猪生出来的杂交猪,又想起了南省的黑皮猪。
想要有更好的收益,种是很重要的。
于是,他就跟村长商量要引进优良的品种。
村长傻了眼了,他认为本地的猪崽子买来养就完事了,怎么还要引进品种了?
江寒说:“这个你不用管了,都交给我就好了。”
他又到畜牧局去,把自己的需求跟畜牧局的人说了。
他们诧异的不得了,还要引进种猪啊?
不过,既然知道要引进南省的种猪,那就好办了。
他们立刻就向省里提交要求,省里的畜牧局联系到了南省,准备引进他们的种猪。
这边的人在交涉中,江寒他们这边也没闲着。
他们得先把猪圈给搭出来。
江寒问黄村的村民要怎么个养法?
黄村的村民跟江家圩的村民其实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他们也想要签合同,跟养兔子一样来养殖,这样横竖不会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