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二郎察觉有道冷光放在自己的身上,也只是拧眉,知晓是大鹏不服气。
刚刚他来的时候,大鹏就阴阳怪气的,他也能明白,一直都位居第一的大鹏,忽然只是第二,难免不开心。八壹中文網
所以,大过年的,他也不想在意,便看向魏丕问,“那大丕哥,后面还要考?”
魏丕笑着点头,“嗯,我自己想考,我阿爹阿娘也都支持我,而且我一边准备考试,一边给书肆抄书,也能赚点银子。”
“读书的束脩费用,我自己也能垫付一些,所以能考的时候,就努力再考。”
魏二郎听着,顿时笑着说,“那咱们岂不是一起考乡试了?”
“嗯。”
魏丕点头,脸上还带着笑容,又好奇地问魏二郎,“二郎考上院试后,是打算留在平城的鸿鹄书院,还是打算去悦城?”
“我打算去悦城的清风学院。”
“这挺好,鸿鹄书院虽好,但远远不如清风学院,而且终归我们乡试,得在景州悦城考。”
“是啊,悦城的夫子们也都是世家大儒,能得他们教诲,必然能有大长进。”
魏二郎说着,又觉得不妥当,忙补充了几句,“当然鸿鹄书院的夫子也很厉害,我四叔当年就在鸿鹄书院念书,才考上的举人。”
魏丕本想说什么,但察觉有怒气瞪过来,忙赞同地接话,“是,也对,鸿鹄书院的夫子们虽然多半都是在会试落榜的,但都是举人出生,文采斐然。”
“而且,鸿鹄书院的院长可也是进士呢,好几位夫子也是,不然鸿鹄书院也不能是平城最好的书院。”
当然还是无法跟悦城的清风学院比的。
等怒光消散后,魏丕才靠近魏二郎小声说,“我打算年初去悦城考清风学院。”
魏二郎一愣,惊了一下,随即压低声音惊喜道,“大丕哥也去考清风学院?”
“嗯嗯。”
魏丕比魏二郎年长三岁,要沉稳几分,依旧压低声音说,“乡试三年一次,我已经落榜了一次,若是再落榜,年纪可就大了,所以这次我去争取考清风学院。”
“虽然束脩费用高,但我已经存了一些盘缠,等到了悦城,我一边读书一边做工赚钱,总能凑齐后面的束脩费用。”
“关键还得考上清风学院。”
魏二郎知晓魏丕的学问,先前他还指导过自己,只是他看了看魏泰,拧眉问,“那阿泰也跟着一起去吗?”
“这个……”
魏丕拧眉,凑在魏二郎的耳边叹气,“哎,我那个弟弟,虽然是聪明,但总喜欢投机取巧,这次院试,我估计他都考不上。”
“而且若是他能,我也愿意多做工赚钱,带着他一起去悦城的清风学院,但他愿意跟大鹏在一起,说大鹏不去,他不去。”
“可大鹏的姑父都在鸿鹄书院教书,村长家是不会让大鹏再去悦城的,而且,清风学院的束脩费用一年都要上百两银子。”
“咱们还得读三年,村长家哪里有这个钱,大鹏这个人心高气傲的,更不可能给人做工赚钱了。”
魏二郎也是知晓魏大鹏的性子,闻言,也是叹气,不过鸿鹄书院也不差,留在鸿鹄书院,只要勤奋学习,也是能考上乡试的。
当然能去清风学院,还是要去的。
“对了,院试结束后,二郎打算什么时候去悦城?”
“二月中旬,因为二月下旬清风学院就有一次入学考试。”
“行,我也打算二月中旬去,到时候我跟你们一起去悦城。”
魏二郎顿时笑着点头,“好啊,等确认了时间,我跟大丕哥说一声。”
“好。”
两人说好了悦城的事情,又说起学问,魏大郎也跟着几个堂哥堂弟说话,一片其乐融融。
魏夏这会儿还是睡梦里,尽管鞭炮声响动,她就是不醒,还是魏春笑着捏了捏她的鼻子,见她睫毛颤了颤,打趣道。
“小懒猪,快起床了,婶婆她们都到了,咱们得吃饭了。”
“嗯,好。”
魏夏虽然困,但没有赖床的习惯,醒了当即就起来,接过魏春给她的衣裳,利索地穿衣服。
“来擦脸。”
魏春把棉布拧干给魏夏,又给她梳头发,瞧她睡眼惺忪的,笑着说,“等吃完午饭,咱们就没事了,也没有鞭炮了,可以睡个饱。”
“真的?”
“嗯,我吃完午饭,也要补觉呢。”
“那好,那去吃午饭。”
瞧着魏夏忽然欣喜起来,魏春失笑,给她带上珍珠发带,见都梳妆好了,就端着洗脸水,带着她去厨房。
这会儿魏老太太她们都在,瞧着她们来了,和蔼道,“我们阿春也是大姑娘了,阿夏也长大了呢,瞧这对姐妹花,看着就让人喜欢。”
“八奶奶,三婶婆,二堂婶,四堂婶,六堂婶。”
“好孩子,快坐。”
八奶奶一手握着一个孙女,笑着说了声祝福,“这两孩子一看就是有福气的。”
“可不是,瞧我们阿春的眉眼大方端正,阿夏可爱俏皮,这谁瞧了,不得疼着啊。”
三婶婆给两个孩子再塞了一个红包,“沾沾喜气。”
“谢谢三婶婆。”
新年红包,见好就收。
魏春她们都没有推辞,就坐在魏老太太的边上,魏夏握着红包,笑嘻嘻的。
过年就是好啊,好多红包收呢!
她喜欢过年,这样欢喜的氛围,真的很难不让人向往。
虽然大家坐在厨房烤火,但是还没有开席,得等到未初时才能吃饭。
因为得等他们男子的席面吃完了,她们女子才能吃。
不过大家之前都吃过水饺和鸡汤了,也不饿,还有瓜子花生吃呢。
大家坐在一起烤火说笑,可比吃饭有趣得多。
“劈里啪啦。”
忽然外面响起鞭炮声,这是他们男子吃完了,顿时李氏她们端着早就煮好的饭菜上桌。
“来,我们开饭。”
魏夏顿时一喜,跟着魏老太太一起去吃饭,瞧着大鱼大肉,还有她喜欢吃的红烧肉和牛肉,鸡腿。
“来,一人一个大鸡腿。”
“新年新喜气,祝我们的孩子们都平安喜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