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羡官任左武卫将军之职,负责掌管玄武门宿卫,此时正在玄武门当值。
他接到旨意后,并没有随小宦官穿过宫中直奔两仪殿,而是骑马从芳林门入城,再从安福门入皇城,之后再经承天门,进入太极门。
之所以绕这么一大圈进宫,是因为李世民并未给他穿行宫中的特权,而他也不想在深夜触犯李世民的忌讳。
“大家,李将军来了。”赵淳走近李世民,轻声提醒道。
“哦。”李世民放下正在批阅的奏疏,抬头说道:“让他进来吧。”
李君羡穿着锃亮的明光铠,走入两仪殿。
见到李世民后,他抬手行礼,说道:“臣李君羡,拜见陛下。”
李世民并未说话,而是朝赵淳挥挥手。
赵淳知晓其意,带着一众内侍和宫女退到十丈外。
“你可知道蜀王最近与什么人来往?”李世民面无表情,出声问道。
李愔突然间性情大变,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背后有人指点。
不过他并非担心李愔在背后谋划什么事,反而更好奇究竟是什么人,能让李愔如此听话?
要知道李愔性子执拗,可不是那么容易听得进去谏言的人。
听到李愔二字,李君羡先是一愣,继而马上回道:“回陛下,臣对蜀王府并未关注。”
他统领的百骑司负责查探关中一切动向,可李愔是李世民亲子,他还没有胆子敢监视一个正一品亲王的起居。
李世民显然知道这个答案,又说道:“朕现在命你去查一下,天亮之前,朕需要看到你的奏报。”
“喏。”李君羡躬身行礼,领旨退下。
烛火摇曳中,李世民神色莫明,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
次日,蜀王府校场,李愔正与典军杨道整切磋武艺。
几招过后,李愔收回横刀,不满道:“言正,你这只守不攻,莫不是故意让着本王。”
“殿下,末将……”杨道整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他性情耿直,既不想实话实说让李愔失了面子,又不想曲意奉承,一时间不知该如何作答。
李愔见杨道整这幅模样,忍不住摇摇头,没再继续为难他。
他将横刀交给一旁的侍卫,说道:“算了,今天本王就放过你。”
杨道整似乎松了口气,马上笑着回道:“末将谢过殿下。”
李愔顿时满脸无语,这明显是在嫌弃他啊,还是连藏都不愿意藏那种。
他正想着能否将这家伙打发去岭南时,杨纪领着一名内侍走了进来。
宫里的人?他脑中不由冒出这个想法。
“奴婢见过蜀王殿下。”内侍躬身行礼,继续说道:“大家口谕,召殿下入两仪殿见驾。”
李愔问道:“现在吗?”
“是,大家此刻正在两仪殿处理政务。”内侍再次回道。
“好,先容本王沐浴更衣。”李愔看向杨纪,吩咐道:“带内侍去前厅候着,好生招待。”
内侍心中诧异,表面却不动声色。
在李世民诸子中,唯一把他们这些宦官当人的亲王,只有还在立政殿的那位晋王殿下。
现在看来,这位蜀王殿下也没有传闻中那样嚣张跋扈。
李愔不知道内侍心中所想,洗漱过后,便坐上马车,随内侍一同入宫。
太极宫位于长安城北,始建于前隋开皇二年,规模庞大,气势恢宏。
李愔在承天门下车,将鱼符交与守门郎查验后,步行穿过五六道宫门,才来到两仪殿。
得到内侍通报,他缓缓走进殿内,朝御案后的李世民行礼。
“儿臣拜见父皇,祝父皇福寿安康。”
这是他从益州回长安后,一个多月以来,第一次和李世民见面。
李世民看着李愔,说道:“你的奏疏我看了,写得不错。”
“儿臣……”李愔正准备谦虚一下。
没等他把话说完,李世民突然发问:“是谁教你的?”
今早李君羡奏报,言近日蜀王府并无异常,一切依旧。
可他笃定李愔不会突然变得如此恭顺,背后肯定另有原因。
李愔愣了片刻,下意识答道:“儿臣自己写的,并没有人教。”
“当真?”李世民再次问道。
李愔终于回过神来,原来是在怀疑背后有人指点他。
他抬头看向李世民,目光坦然,不卑不亢地回道:“儿臣所言,句句属实。”
李世民看着李愔的脸,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脸上顿时有点挂不住。
他转开话题,说道:“捐献钱粮就不必了,有这份心就好,朝廷也不缺你的那份钱粮。”
“是。”李愔点头答道。
捐献钱粮只是一个姿态,而且他早就知道李世民不会轻易答应,毕竟李承乾和李泰都没有动静,他一个蜀王捐钱捐粮算什么回事。
李世民沉吟片刻,继续说道:“朝中决定派黜置使前往岐州,巡察赈灾事宜。”
“你跟着唐俭一起去,好好学习一下如何治境安民,将来也好辅佐君王,为国出力,免得整日里只会胡闹玩乐。”
李愔心中有些疑惑,却还是低头答道:“儿臣领旨。”
李世民见李愔举止有度,不似以往轻浮,不禁微微皱起眉头,一年多没见,他发现自己居然有些看不透李愔。
他命李愔去岐州,其实还是存了试探的心思,想看看是否真的有人,在暗地里为李愔出谋划策。
长孙皇后去世才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察觉到李承乾和李泰渐行渐远,双方已经逐渐露出争斗的苗头。
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希望其他几个儿子再牵涉进去。
“行了,去看看你的母妃,禁足也就免了吧。”他朝李愔挥挥手,示意其退下。
“儿臣告退。”李愔抬手行礼,缓缓退出两仪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