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夫人,属下这就去办。”肖飞很快就消失在院子里。
处理好这边的事情后,沈月遥也赶紧去找秦招远和何氏,他们还在大门口等着。
沈月遥上了和何氏同一辆马车,秦招远骑着马,然后一家人一起前往寒山寺去还愿。
之前何氏去寒山寺许愿,希望沈月遥平安生下两个孩子,希望两个孩子都健健康康的,如今一切都如愿顺遂,自然要去还愿。
反正秦招远和沈月遥也是顺老人的心,便陪着一同前往。
好在寒山寺也并不远,来回一趟,两三个时辰即可。
白雪皑皑压着松枝,江面也鲜少有打鱼翁,江面上也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倒是有一些顽童在冰面上追逐,很快又被大人们给打了回去。
因为江面结冰无法行船,所以坐马车绕了一些路,总算是到了寒山寺山脚下。
因为孩子太小没办法不能上山去,所以孩子们都留在了府中,有赵妈和春透他们在照看着。
今日是初九,有庙会,所以人也特别的多,刚到山下就听说有个北地有名的法师来寒山寺讲经布道了,还是秦招远提醒,这法师可能是云隐。
到了寒山寺后,听说云隐法师在文昌殿讲经布道,目的是为了让读书人多秉持一份慈悲之心和关爱之心,倘若之后为官,也要时刻悲悯世人,戒除贪嗔痴念,拥有一颗大善之心。
陪着婆母烧香拜佛还愿后,何氏也去听云隐法师的讲经布道,王信进来说北地的军情有变,秦招远需要即可出发返回东郊大营坐镇。
秦招远匆匆看了沈月遥一眼,和之前的很多次一样,虽然不舍,但是他还是毅然决然的踏上征途。
“相公,你安排人来将我为你囤积的军粮护送到北地吧。”沈月遥将秦招远送到寒山寺外,嘱咐道。
“我让张中后面带着那些东西跟上来就是,我先走了,你在家照顾好自己。”秦招远回头深深的看了一眼秦招远,便飞快的离开了。
大雪纷飞,很快就掩盖了秦招远脚印,直到玉笙来唤她,沈月遥才从失落中缓过神来。
“老夫人听完法师的讲经了,说腿脚不方面,就先在山上住两日,等听完法师的讲经布道后才下山回家,让您和将军先行回家呢。”玉笙为沈月遥系好狐裘,又将一个暖手袋递到沈月遥手中。
收拾好心情,沈月遥同何氏告别便回到家中,两个小儿正在啼哭不止,春透赶紧打开热水先给沈月遥擦洗,然后泡热手,这才回到暖帐给两个孩子喂饱了。
到了下午,一觉醒来后,沈月遥忽觉心里空落落的,秦招远在自己身边呆了一个多月,自己已经习惯了他在身边的日子,这忽然的说走就走,倒是还来不及适应。
“夫人,乐安居士派人来问,今日有没有空闲去她那边赏雪喝茶呢。”玉笙知道沈月遥是不开心的,于是便也想让沈月遥出去走走,散散心。
“玉笙,你差人去来福客栈看看,如果风冉还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你就去跟她说,她的卖身契在我手上。”沈月遥道,但是她手中且不是什么卖身契,只是一张只有三个月合约的契约书而已。
“是,那夫人,咱们先去乐安居士那边吧。”玉笙赶紧去拿沈月遥新的袍子,红色袍子加了一圈兔毛,也是十分暖和。
“那你把我珍藏的那瓶梅花香酿拿出来,再让厨房做点果子送过去。”沈月遥对着对着镜子梳着头发,心情也不怎么好。
“月遥,月遥呀,我真是几日不来你这里,你可都把我给忘记了,彦儿今日想请你过去吃顿饭,他昨天出去猎了一头鹿,你现在奶孩子,多吃鹿肉对身体好。”南枯婉进屋后,将手伸到炭盆上烤一烤,直到身上暖和了才走到沈月遥身旁,看了一眼镜子中的沈月遥,心疼道,“你看你,这几天带孩子熬夜了吧,怎么都有黑眼圈了。”
沈月遥含笑的摇摇头,“也没有,两个孩子夜里还是很听话的,基本上能够一觉到天亮。”
“那就是秦招远折腾你呗,要我说,他也真是没个轻重,都不知道心疼你带孩子辛苦,还整宿整宿的折腾你。”南枯婉像是在为沈月遥打抱不平似的。
“也没有。”沈月遥脸上一红,不过想到昨晚和前晚,秦招远的的确确将她折腾了两晚。
“听说你家秦招远接到军令已经走了?”南宫婉试探的问道。
沈月遥狐疑的转头看向南宫婉,心道,她是如何这么快得知秦招远已经走了的消息的。
南枯婉笑了笑道,“我就是看你闷闷不乐的,瞎猜的。”
对于南枯婉的解释,沈月遥自然是不相信的,可是表面上她还是不动声色。
“只要相公平安,我就一切都好,但是他出门在外,我总是担心他的。”沈月遥放下手中的银色发簪,选了一根简单的玉簪子将头发挽起来。
“南枯婶婶,今天恐怕不能陪你们了,乐安居士一大早就差人来请我过去呢。”
“那也好吧,晚上你一定得过去。”南宫婉不容拒绝的说道,“还有一件事,我且问你,这个岁儿以前跟你们过着贫穷的生活反而乖巧,为何现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南枯婶婶,显达及远、富贵相传,这是人人都盼望的。对那些身享富贵的人来说,这种愿望就更强烈了。他们深知富贵的好处和获取富贵的艰辛,自不愿意自己的子孙把这一切葬送。在此,每个人对儿女的教育都是不同的,其效果也有着显著的差异。贪婪者以搜刮为能,以自私为训,其子孙只会是一批纨绔子弟。贤明者知足常乐,以德有人,自甘其苦,言传身教,这对子孙的影响就深刻得多了,他们长大后才能独当一面,真正担得起重任,肩负起光耀门庭的责任,并发扬光大。”沈月遥耐心的说道。
“那好,我回去告诉我那儿子,让他多读书,好好教导岁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