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战国大秦商 > 第一百〇三章、不一样版本的徙木立信

第一百〇三章、不一样版本的徙木立信(1 / 1)

现在整个秦国都变得异常躁动起来,栎阳紫香居内的客人都在议论着朝局的变动,人们说不清楚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听说这新法就是要把原来的东西都换掉,也不知道要换掉什么?”

“这外来士子执掌国政靠得住吗?回头再跑了?我觉得够呛,山东六国素来与咱们老秦人有旧怨,怕不是派来的奸细吧?”

“国府异动,恐怕天有不祥啊!”

……

变法,对于老秦人而言是头一遭的事,人们的困惑和争议似乎已经开始酝酿了。

对于卫鞅而言,此刻头疼才刚刚开始,目前基础法令已经被特使分发到位,各个郡县反馈上来的问题却各不相同。

特别是底下人对于新法细条的理解看起来成了棘手的问题,这件事原本他是有所意料的。

老秦人朴实厚重,但换句话说长久耕战之外秦国祖制的弊端一样深入骨髓,原本他们就对这批外来士子有成见,如今还都成了他们的父母官,现在又要折腾什么变法?不仅是老世族的领地,就连边远的陇西地区都无法接受。

左庶长府内,新任的领书景监在书房内忙活着整理各地归总的竹简,这原本还空荡荡的房间,短短半个月已经有半人高了,还有不少是已经被搬到了左庶长那里。

不过这段时间反馈回来的信息并不怎么好,大多数都是新法难以宣导适应的质疑之声,鲜见有好消息传回,这时景监的心头其实也挂着一层担忧。

正皱着眉头的时候,只见左庶长正迈着轻步走进文书库,景监赶紧起身见礼,随即便聊起了新法之事。

“左庶长,新法下去已经近半月了,各地似乎都热度不高,此时正值农忙,会不会是因为地方懈怠?”

“景监,莫急,凡事都需要时间转圜,秦国骤变大家都不适应这可以理解,上可知之下未必达,更何况如今连秦国庙堂都尚且不清楚秦法所为何物,底下安得不疑?”

卫鞅见属下有些担忧,知道此时开解无用,他也和外面的人一样第一次领略新法,这种困惑必将伴随着秦国蜕变的过程,直到变法有成的那一天。

但现在他需要一件事去为秦国新法破开第一步,否则新法不入人心,于后多有疑难!

有件事他已经筹谋多日了,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秦晓安排完了马道货栈的事,听闻左庶长开府已成便急匆匆从雍城赶回到了栎阳,这是破天荒的大事。

紫香居内此刻嘈杂异常,春耕大典半月已过,人们口舌之间依旧在热议着关于新法的事情。

可见老秦人久困于外,不知法为何物,甚至有不少栎阳百姓都在等着看新法的笑话,他们彼此之间作为赌乐。

这些情况并不意外,初行法令不知威慑,百姓无恩不得赏罚,这要是能顺利才怪呢?

秦晓不仅知道此刻秦国新法会有所遇阻,同时也知道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徙木立信”即将上演。

这场戏,在后世人视角看来更像是一场普法宣传的大秀。

现在秦晓并不想在这件事上当局外人,特别是这么好的露脸机会。

焕然一新的左庶长府门前,秦晓正给甲士递上拜帖,如今的卫鞅今非昔比已然在秦国一人之下了,这时候上门求见自然要郑重些。

递了拜帖,秦晓站在这座不久前还是招贤馆的府邸前周遭环顾,徐徐叹了一声:“变则通,通则达,诚不欺也!”

可是老秦人会这么想吗?

“公子,请随我来!”

正想着的时候,家老已经回禀过来传话了!

秦晓跟在家奴的身后一步步迈进这座非常威严的左庶长府,在栎阳这可是独一份且又极其显眼的存在,着实彰显了秦国对待变法的期待,也说明了国君待士之诚!

可是令秦晓意外的是,在花厅等待的并非是卫鞅,而是昔日那位内史大人景监。

“公子久违了!”

“见过内史大人!”

“公子如今要换称呼了,在下左庶长府领书!”

“是在下唐突了,见过领书大人!”

秦晓去了雍城这件事倒是真疏忽了,连连赔礼!不过这位景监大人倒是挺好说话的,为人也谦和有礼,并不计较这些。

两人也算是旧相识,当初卫鞅暂居紫香居的时候,他没少来!

因此秦晓对他的印象倒是异常得好!

两人寒暄了一会儿,景监这才提及如今想要见左庶长恐有不便,不知今日秦晓到来所为何事?

秦晓也没说话,从袖口中拿出一卷缠封的竹简递给景监,“既然如此,此卷还烦请大人呈交左庶长,他自会明白的!”

景监有些犹豫,但是想到秦晓之前和卫鞅的关系,又紧着接下了竹简。

“可以,公子还有什么话要让在下转达吗?”

秦晓略微沉吟,“计为之深,首在人心,此事望告知大人!在下告辞!”

“在下定会将公子所言转告,请!”

秦晓离开了,可这边倒是这句没头没脑得话把景监拿捏住了,这位紫香居掌柜的是什么意思呢?

琢磨了许久,他也没明白,只好把竹简趁着空隙的时候放到了卫鞅的书房案板之上。

正在埋头案牍的卫鞅下意识的抬起头,“这是什么?”

“哦,禀左庶长,这是您那位故交紫香居掌柜公子送过来的,说是让您看看,还给您留了句话。计为之深,首在人心!”

“哦?”卫鞅有些讶异,但很快他就反应过来秦晓说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因为他摊开了那卷密封的竹卷。

卫鞅越看越心惊,尤其当他看到秦晓指出立威立信一事不可止于栎阳一地时,脸上的表情已经非常凝重了。

“计为之深,首在人心……”看着秦晓在竹简上扭曲的字迹写下的另外一份计划,卫鞅一直在念叨着这句话,久久不语。

比起自己谋划的“徙木立信”,秦晓在竹简上阐述得是另外一份更加通透的立威立信计划,堪称惊世骇俗!

一个商人居然有如此胆魄,这不禁让人猜测非非,他到底是谁?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多面谍王 混在北宋当皇帝青青谷子 大明之五好青年 纨绔小侯爷三品 大楚第一讼棍 天策大明 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星辰原木 大唐游记指点江山 逍遥小捕快墨染清辉 开局被李世民模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