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村,三人就看到大哥江建国骑着崭新的自行车,后头还跟着一群人。
“妹妹,来,爹刚买的自行车。”江建国一个刹车停在江九九面前,长腿一抬稳稳抓住车头。
江建弘和江建民一齐围上去摸,这可是属于自己家的车,村里没几辆呢。
“哥,我试试。”江建弘迫不及待地跨腿分开,脚猛一蹬,晃晃悠悠向前走。
过程中还伴随着惊呼声,新自行车吸引了过路人好奇的目光。
真拉风!
正开心着呢,江建弘被身后一股强硬的力量逼停。
“好了,让妹妹试试。”
意识到妹妹肯定也喜欢新玩意,江建弘心甘情愿地让给妹妹。
江九九本来就会骑自行车,只不过此时她的身高不够,所以她用脚踩踏板,勉强用右脚的脚尖蹬半圈,配合左脚尖继续踩。
在观众的视角,第一次学骑自行车的江九九比哥哥们骑得都好,而且丝毫不慌张。
小孩子们连连叫好。
这表现再次让哥哥们刮目相看,他们妹妹太厉害了。
考虑到其他哥哥也想尝试,江九九右腿跨越前座,稳稳落地。
“妹妹,骑得太好了。”江建民竖起大拇指,毫不吝啬夸赞。
不过轻轻松松的事,被大家奉为美谈。
江九九想不到,她也会因为骑自行车这项现代人基本技能,而得到崇拜。
自从“金祥家买了新自行车”的消息一传开,院子里源源不断有来观看的村民。
无不羡慕。
但多有人纳闷,怎么一向很穷的金祥家买起自行车了。
每当被问到这一问题,江金祥都是笑笑。
哪能让他们知道是闺女捡到金项链换的,否则又是风言风语。
得知儿子竟然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正看孙子的张秀莲满脸不信。
“你说我大儿子?不可能,要能买自行车,我二儿子那条件还差不多。”
邻居夸张地大手一拍,眼神中透着坚定,“我去金祥家瞧过了,是真的。”
张秀莲这才将孙子抱回屋给儿媳妇,没有任何停歇地直奔大儿子家。
门都没关,人都挤到门外了。
张秀莲两手一推,嘴里说着,“让开!都让开。我大儿子买的自行车!”
村里谁不认识她?
这么泼辣的婆娘,当然得乖乖让道。
“金祥!你买自行车咋不给娘说一声,商量商量。”张秀莲睁大了眼睛,将车子从头摸到尾。
江金祥笑着说道:“娘,也没多想,闺女想着让我上下班骑着,图个方便。”
看着不像二手车,她儿子她清楚,没钱全款买,肯定借钱买的。
张秀莲眉头一上一下,嘴角往下撇,“你没钱买这东西,不是作吗?本来这日子就难过,还要借钱。金祥,要我说,不应该。”
天底下哪有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儿子穷作的?
见多识广的妇女汉子都摇头,张秀莲见不得大儿子过得好,表现得太明显了。
“我们可没借钱。”江建民冷哼,瞧不起谁啊。
张秀莲脸色变了又变,一时下不来台。
顿了一会儿,她又面不改色地说道:“金祥,你这车买得正好。明天银山要去老丈人家走动走动,你借他两天。”
人刚买的车,新鲜劲还没回去呢,就要借给别人。
虽然说这人不是外人,是自己亲弟弟,可是这话由娘说出来还是怪怪的,
“行,银山很长时间没来我家了。他要想借几天,和我提就是了。”江金祥依旧保持着该有的恭敬。
几个孩子都知道叔叔跟奶奶一样,也不喜欢爹,准确地说是,他们家里每个人都不喜欢。
好像他们是洪水猛兽。
谁都没有想过有一天,洪水猛兽会变得越来越好。
要不是张秀莲年纪大,她指定得要求护着她骑一圈。
她背着手进了堂屋,眼睛巡视一圈,似乎在找什么东西。
当然是吃的。
看到厨房里有蔬菜水果,她心中疑惑,大儿子生活水平啥时候提高了。
江建义眼睁睁看着奶奶蹲下身子挑了把青菜,往兜里塞了几个橘子。
眼神交汇之时,对方一点尴尬的意思都没有。
拿儿子的东西,天经地义。
这是张秀莲秉持的真理。
她踏出房间之前,心里还想着,看来她得多往大儿子家走动走动,揭开心中各种疑惑,顺便多拿些东西。
反正一分不用花,都能带回家。
江建义气地跺脚,将所见所闻告诉了母亲。
杨春凤只会叹气,然后说句,“没事,随她去吧。”
天生憋屈的命。
中午太阳正毒,院里无人。
屋里一人一个电动风扇,能缓解夏日的热气。
“妹妹,你在县城买的这东西,便宜还好用。”江建路对着脸吹,没给额头流汗的机会。
小电风扇嘛,空间里拿的。要不是电风扇和空调不符合现实生活,江九九早掏出来用了。八壹中文網
这鬼天气,背上的汗已经浸透衣服,江九九此刻无比怀念空调房。
江建国大口大口吃饭,急出一脸汗,风扇也不管用。
他吃完最后一口,说道:“爹,我和建军今天下午回学校,带着一个月的口粮,中间不回来了。”
江金祥了然,点了点头,“嗯,快到高考了,上年才恢复高考,今年竞争更大。你俩好好考,给弟弟妹妹做个表率。”
然后他起身到卧室,出来手里攥着六块钱。
“老大,老二。这还是买自行车剩下的钱,拿着。”
两人接过,明白要不是妹妹,他俩连一块钱也没有,所以怀着感恩之心深深看了妹妹一眼。
江九九全然不知,还在发呆。
直到母亲往后撤凳子不小心碰了她一下,江九九才缓过神来。
“还有十几天就该老四老五中考了,你俩也得加把劲。”杨春凤嘱咐着,心里也不免为儿子们紧张。
被点名的江建理和江建义齐齐抬头又点头,江建义拍拍胸脯,很有信心的模样,“娘,放心吧,我们一定尽力。”
杨春凤眼里充斥着藏不住的忧愁,若是都考不上了,那几乎不可能。
如果一个都考不上,又得被婆婆嘲笑。
她叹了口气,最好考上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