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起于除夕的混乱最终以无月斩草要除根的理论做了结尾。
虽说,子不言父过,但当今圣上年轻时其实是个软弱的性子。只是当年先皇不如如今的皇上子息单薄,皇位之争真是空前剧烈。后来该死的不该死的都死了,反而是这个性子软从不曾露出半分要争那位子的成了先皇唯一还活着的孩子。
但其实多年以后,他也明白了当年是有心思深沉的母亲与聪慧过人的弟弟保驾护航他才没在谁的陷害里丢了命。
他本不欲登基,他那聪慧过人的弟弟却在登基大典的头一天晚上灌醉了将他一人留在了那诺大的皇宫。
也是那时,他才知道,他与弟弟原来不是一个母亲。弟弟的母亲身份低微,且在生他时便去了。母亲虽将这个孩子抱养到自己膝下却是早就在弟弟知事时便告诉过他,他不是母亲的亲生儿子。
她说:我抱养了你,你就欠我一条命,以后,你都要护着你哥,你死了,他也不能出事。
所以,他的弟弟在他登基称帝以后就走了,留给他一封书信,去了那江湖。登基的只有他也只能是他。
想来,他与母亲的嫌隙便是那时候有的吧。
皇帝做皇子时是个带读书爱作画的书生,一朝做了皇帝面对群臣朝会就像是三岁孩童第一次被先生考教课文,手足无措又语言不详。
一来二去的,人人都知道皇帝是个软柿子,好拿捏。太后虽是个心思深沉的,却也不好过多干涉朝臣之事。
年轻的皇帝上朝简直犹如上刑场。
游历江湖的弟弟逢年过节还知道回来一趟。皇上喝的神志不清,拉着弟弟的哭着说不想做皇帝了。
他说:你带我走吧,去江湖,我想去看看。
七王爷沉默的喝完了一壶酒之后,再没说要去江湖的话。
那段时间真是好啊,七王爷行事雷厉风行,果断决绝。那些个爱捏软柿子被七王爷明里暗里修理了一番之后,都变得谨言慎行起来。
后来大荒进犯,岳蒙毛遂自荐,天生的帅才,自他带兵,未尝一败。
那时,玉衡的百姓都说朝堂有七王爷,战场有岳将军,是天佑我们玉衡安康。
虽然,耳边不止一次有人说要小心他们功高震主,皇帝却从不放在心上。他甚至觉得,若是七弟想当皇帝,他甘愿退位让贤。
这话不该说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太后听了这话当即就摔碎了万宁宫的鱼缸,那养在缸里的金纹玉鲤鱼被活生生摔在了地上,它挣动着身子想要找水。那鱼鳃张动了几下最终停了下来。它就那么瞪着大大的眼睛死去了,到死也没明白自己为何会死。
不久以后,便先是传出了七王爷与兰妃私通,后又传出七王爷滥杀无辜。然后一纸罪状告上朝堂,七王爷与岳将军通敌卖国,有大荒国皇帝书信为证。
多么荒唐的理由,若是岳蒙当真通敌叛国,这一封封捷报是怎么来的?若是七王爷当真通敌卖国,这么多年的呕心沥血又是为了什么?
前线早已扣押岳蒙多日,百姓不明真相,流言与战败一同到来,他们当真就信了岳将军通敌叛国。
那时,七王爷多年殚精竭虑,且,因服食毒药多年,早已是强弩之末。只是,他没料到,太后是如此等不得,这么急着要他死,还无端连累了岳蒙。
他遥遥举杯对着远方道:对不住了岳蒙,下辈子,我还你。
当今皇帝登基的第三十五年,七王爷在自家府中服毒自尽。岳蒙听闻此讯,再不争辩自己是否冤枉,当夜自缢在劳中。
听闻,岳将军最后的遗言是,你别走太快,等等我,我这就来寻你,不叫你一个人走那黄泉路。
自此以后,当今圣上彻底与太后决裂,从此一病不起,除了将才刚刚一岁的太子抱到身边抚养,再无心理会其他事。
三十多年打的底子,在皇帝日日不上心的境况下,玉衡也唯有几个忠心耿耿的臣子撑着。表面繁华之下却也是毒疮暗生。
如这边远之地,若不能下狠手,他们一走只怕又是故态复萌。那姑娘尸骨未寒,这些畜生就当为她殉了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