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学透曾国藩 > 傲气不能有,傲骨不能失

傲气不能有,傲骨不能失(1 / 1)

【曾国藩语录】哙之鸿门,披帷拔剑割彘,与夫坝上还军之请,病中排闼之谏,皆阳刚之气之所为也。未有无阳刚之气而能大有立于世者。有志之君子养之无害可耳。【曾国藩轶事】曾国藩对人的评价表现了他独特的处世风格。他崇尚刚直,认为汉代的樊哙就是充满了刚直之气的大丈夫。他指出:汉初功臣,唯樊哙气质较粗,不能与诸贤并论。因而,淮阴侯韩信羞与为伍。然吾观其人,有不可及者二。刘邦初入咸阳,见秦朝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辄谏曰:此乃奢丽之物,是秦之所以亡天下的所在。愿大王急还坝上,勿留宫中,这是第一件事。高祖病卧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樊哙独排闼直入谏之。以昔何其勇,今何其惫。且引赵高之事以为鉴,二也。此二事者,乃不愧大人格君心者之所为。盖人禀阳刚之气最厚者,其达到事理必有不可掩之伟论。其见于仪度必有不中犯之英风。哙之鸿门,披帷拔剑割彘,与夫坝上还军之请,病中排闼之谏,皆阳刚之气之所为也。未有无阳刚之气而能大有立于世者。有志之君子养之无害可耳。曾国藩常常写信给他的弟弟、子女们,说曾家后代禀承了母亲江氏的刚猛气质,所以才有所成就。他进而认为,刚直二字,“功业文章,皆须此二字贯注其中,皆从倔强二字做出”。其母江氏刚嫁到曾家时,曾家经济尚不宽裕,但江氏谨守曾家家训,操持家务更加克勤克俭,家庭也渐渐兴旺起来了。特别是江氏贤惠,侍奉阿公、阿婆十分殷勤。即使是阿公晚年卧床三年,屎尿都拉在身上,她与丈夫日夜轮流守护在床边,也毫无怨言。所以曾国藩赞言:曾太夫人“来到曾门,事舅姑四十余年,造次必躬,在视必恪,宾祭之仪,百方检饬”。江氏自嫁入曾门后,共生有五男四女,“尺布寸缕,皆一手拮据”。曾国藩的父亲常以“人众家贫为虑”,而江氏总是用“好作自强之言”相劝,或以“谐语以解劬苦”。她常对丈夫说:“吾家子女虽多,但某业读,某业耕,某业工贾。吾劳于内,诸子劳于外,岂忧贫哉?”

曾国藩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说:由写字而想到用功不能有恒心的原因,都是因为日甚一日的软弱的意志力消磨损害了它。今天因为听到吴竹如的话,才清楚这事绝对不是意志疲惫软弱的人所能胜任的,一定要刚强、勇猛,拿出浴血奋战的功夫来,千万不能软弱下来,这两点是不能改变的道理。要牢记着《朱子语类》里的“鸡伏卵”和“猛火煮”这两条,时时刻刻也不能忘记。可见,成大事者,必须刚健身心!【智慧解读】“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刚”字是获取成功的一种保证。曾国藩的特长就是:刚健身心,挺立人生。他的刚性,与他获取成功性格的愿望密切相关。人一旦有了傲气,往往就会自命不凡、眼高于天,似乎天下唯他独大,这已然为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然而,傲气虽不可有,但傲骨绝不能无。所谓傲骨,就是一种志气,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坚韧不拔、不卑不亢的性格。人生之旅漫长悠远,途中难免会遭遇挫折与坎坷,难免要承受讽刺与白眼。对此,有些人自怨自艾,喟叹命运不公,就此沉沦、一蹶不振;有些人等闲视之,寻找原因迎难而上,最终跃马而归。究其根由,主要是因为前者丧失了自信,傲骨涣散,甘为命运所摆布;而后者自信满满,傲骨依然,将命运牢牢掌控在了自己手中。中国人向来推崇韬光养晦,就是要把傲气摒除于外,但前提是必须要有傲骨,要有一种刚性,这是做人的原则。缺乏刚性的人习惯妄自菲薄,总是感觉己不如人,这种情绪一直纠结于心,结果丧失了原有的人生乐趣,烦恼、忧愁、失落、焦虑纷沓而至;缺乏刚性的人无论是对工作还是对生活,都提不起兴趣,他们万念俱灰,失去了斗志,失去了进取的勇气;缺乏刚性的人一旦遭遇挫折,更是怨天尤人、自怨自艾,一味指责命运的不公;缺乏刚性的人格外敏感,心胸狭隘,往往别人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会戳伤他们的神经,以为别人在轻视自己、在侮辱自己。遗憾的是,他们从未仔细想想——这样的人,凭什么要求别人高看你?缺乏刚性的人不会承认自己软弱,但当困难、挫折、讽刺、白眼接踵而至之时,他们也真得无法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无法固守着自己的信念。其实很多人都是如此。像曾国藩这样的人则不一样,他们有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气,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气,有定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走着是一条路,跑着是一阵风,飞着是一片云,站着是一座塔,这样的人能活出志气、勇气、豪气、配得上一个大写的人字,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字。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 明太祖的旅行青蛙骄傲唢呐 直播:我有穿梭门可回当年晋西北八亿 大唐扶龙传 逆流启明(大明世祖) 梦回大隋之我为隋炀帝 这个书生会武功 亮剑:摊牌了,我老李就是有文化 大明无敌皇孙 典藏华夏:从直播开始震古烁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