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学透曾国藩 > 快意时早回首

快意时早回首(1 / 1)

【曾国藩轶事】吾兄弟拼命报国,然须常存避名之念,总从冷淡处着笔,积劳而使人不知其劳,则善矣。【曾国藩轶事】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曾国藩诸兄弟立下了赫赫战功,皇帝特令嘉奖,可谓风光一时。但过高的荣誉,过大的功勋也给他们兄弟带来不少烦恼。首先是皇帝的猜忌,曾国藩兄弟功高盖主,手中又握有战斗力极强的重兵,而且当时东南半壁江山之行政权也掌握于曾国藩及其门人之手,清廷对此不会熟视无睹,必定会采取措施。其次,曾国藩兄弟的显赫战功在群臣中异军突起,必然遭同人之嫉妒。为此,曾国藩采取的对策是功成身退,自削兵权,以释众嫌。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日来思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后来,曾国藩的好友朱萱谈论人生时,形象地将人的悲喜离合,事功成败比作一场戏,曾国藩认为此喻极妙:戏场一喻,语妙天下。凡做到十分热闹时,阁下谓看者之局将散,而不知唱者之兴已阑,凭他烈烈轰轰,惊天动地,究与自家本来丝毫无与。是以扮大富贵,生脚未必可喜;扮极贫贱,丑脚未必可悲也。曲终人散,看客没有兴趣,其实表演者也没了兴趣,该考虑收拾东西下台了,这个比喻隐隐表现出曾国藩要退身的念头。然而,争强好胜的弟弟却没有曾国藩那么看得开,在取得战功之后,不仅没得到自己想要的高官厚禄,反而备受责难猜测,他心里咽不下这口气,整天闷闷不乐,以至郁闷生病。曾国藩只好写信前去劝慰,让他想得开一些,身正不怕影子歪,盖世之功已经在那里摆着了,别人爱咋说,就让他说去吧!“沅弟近日害病,面色黄瘦,悬系之至。立非常之勋绩而疑谤交集,虽贤哲处此,亦不免于抑郁牢骚。然盖世之功业已成矣,寸心究可自慰自怡,悠悠疑忌之口只可付之一笑,但祝劳伤积湿等病渐渐减轻耳。”

早在此前,曾国藩就曾经劝告弟弟不要急于名利,反正现在胜利即将在眼前,如果急于争名夺利,则树大招风,反而不好,可惜的是他弟弟没有听进去。【智慧解读】人之一生,总有荣时衰时,人在得意之时,多会通过某些形式表达内心的喜悦,此乃人之常情。但切忌,得意之时更应保持冷静、清醒、理智的大脑。倘若太过疏狂,难免要引火烧身,得意之情太过,即便是身边至亲之人,也会心生反感的。人在失意以后还要遭受罪责,都是在得意时埋下的祸根。所以在拥有成功和圆满的生活时,一个正人君子不能不时时小心谨慎。“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意在告诫世人,在得到恩惠时往往会招来祸害,所以在得心快意的时候要想到早点回头。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自谦上进的品质。即使是为国家建设有大功,成为天下崇拜的英雄,假如自己产生自夸功勋的念头,把自己沉浸在一个荣誉的花环中,那他的大功不但会在自傲中丧失,说不定为此还会招来意外的祸患。在这一点上,曾国藩就看得很透彻。得意时早回头,这是人们根据长期生活积累而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其政治含义很深。在封建社会,有“功成身退”的说法,因为“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缺”,“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都说明了“知足常乐,终生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权力最能腐化人心,而人们由于贪恋名利,往往会招致身败名裂的悲剧下场。而从做人角度看,得意时更要谨慎,不骄不躁。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 明太祖的旅行青蛙骄傲唢呐 梦回大隋之我为隋炀帝 逆流启明(大明世祖) 直播:我有穿梭门可回当年晋西北八亿 大明无敌皇孙 这个书生会武功 大唐扶龙传 典藏华夏:从直播开始震古烁今 亮剑:摊牌了,我老李就是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