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家父(1 / 1)

亲身体验,方知农耕之苦。

这些穷苦读书人,虽然没有像白鹿书院的弟子一样,亲身农耕。

可眼前的场景,也不由得让他们深思。

赵弘毅依旧是那副面瘫脸,静静的开口说道:“农人之苦,春日播种,夏日灌溉,秋日收割,到了冬日,也要面对官府的徭役,全年无休。”

“平日里,我们总是在说,农乃国家根本,可古往今来,有几个读书人肯俯下身尝试农耕的坚信。”

“圣人曰仁政,可不知农事,又何谈仁政。”

众人无语,这厮简直是把天下的读书人都给骂了呀!

然而,他们想要反驳,却又无话可说。

因为赵弘毅说的,句句在理。

哪怕是那些平日里的杠精,也是哑口无言。

赵弘毅又说道:“恩师讲同理,讲知行合一,讲业精于勤荒于嬉。”

“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这堂课,让学子体验农耕之艰辛,如此,方能知农。”

“知晓了农人之艰辛,接下来,才是劝农。”

“所以,书院就有了农学院,恩师规定,农学院弟子,必须人人都是老农。”

“何为老农?”

“一生耕作于田地之间,积累了无数种田的秘诀,如此老农,可称之为专家!”

“恩师说,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情。”

“农事专家,才有资格劝农,其他人,只不过是凭着自己的空想罢了。”

“一位农耕就想自己想象的那般美好,可古往今来,劝农之人有多少,有几个可称之专家呢!”

“恩师又说了,即便是专家,也不可随意劝农,要拿出自己的成绩,证明自己有这个资格。”

“就想朝中武将们,没有灭国之功,何敢言自己乃当世猛将。”

“所以,大家也看到了,蓝田县无数田地上,都能看到农学院的诸多弟子在劳作。”

“即便是身为农学院院正的牛小公爷,也守着自己的农田在劳作。”

“他们,也在谋取自己在农事上的灭国之功。”

“今日这堂课,与其说为大家讲劝农,倒不如说,讲的还是恩师的知行合一。”

“便如朝廷前些日子所发的劝农书,想必各位都已经读过了,乃是孔颖达先生与朝中诸位大儒合力所作。”

“文章之灵动,之精美,之美好想必各位早有体会。”

“可是孔师等人,亲身耕作过吗,又在这田地里耕作几许呢!”

“孔师亦为白鹿书院的先生,在下所言,绝无半点不敬之意。”

“可孔师敢称老农否,若非老农,又何敢劝农呢!”

“孔师所为,便不是知行合一。”

“所谓的知行合一,便是你从书中学来的知识,那就去实践它,看他是否正确。”

“可若是不正确,有如何去做呢?”人群中,一名胆大的读书人开口问道。

“即便不正确,那改了便是啊!”一名白鹿书院的弟子大声回答道。

赵弘毅冲着那弟子点点头,笑着说道:“说的不错,既然书中所言是错误的,那就去找,去找正确的答案,改掉便是了。”

“可是书中乃是圣人所言,若书里讲的错了,那岂不是圣人也错了!”一名紧皱眉头的读书人说道。

圣人既然是是圣人,就不会有错。

若是圣人错了,那岂不是这天下读书人都错了。

赵弘毅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或者说,有些木讷。

“这就牵扯到另一个道理了,大道至简。”

“这位学子,可知何为道,圣人的道,又是什么?”

读书人们有些黯然了,圣人的学问博大精深,他们苦读诗书,也不过是管中窥豹,拾人牙慧罢了,又怎么敢说理解到了圣人的真理。

沉默半晌,赵弘毅笑吟吟的开口说道:“恩师说,圣人的道理,就是简单的仁义礼智信,论语里写的明明白白。”

……

读书人们,此刻竟然有些懵逼。

先生此言,这是何意啊!

四书五经,春秋典故,那里面可是包含了无数令人发省的道理。

无数先贤,为此皓首穷经,就为了研究是圣人的道,圣人的理。

可终其一生,都不敢说研究明白了啊!

就在这时,赵弘毅继续说道:“就是这么浅显的道理。”

“四书五经,不过是为了告诉大家,为何要秉持忠孝仁义,什么叫做仁义礼智信。”

“无数读书人,为此,皓首穷经,甚至著书立说,可说到底,不还是说的这个道理嘛!”

“知晓了礼义仁智信,那边去做。”

“这便是大道至简。”

“圣人之道,便是让大家能够知晓,何为好,何为坏。”

“可如何知晓好坏。”

“便需要行。”

“如此,便是知行合一。”

“便如今日,我等在此耕地,知晓了耕地的难处,等日后入朝为官,便不会犯下孔师这般的错误。”

“又比如牛小公爷,小公爷他日做出了成绩,成为恩师口中的专家,便会去劝农。”

“而他的劝农,比不会如孔师一般!”

“因何呢?”

“因为他知晓农事,知晓如何能够让粮食增产。”

“偷偷告诉大家一句,牛小公爷如今正在研究一种南方传过来的稻种。”

“据恩师所言,这稻种如果能够在关中栽种成功,至少可一年两熟,此举,不知多少百姓因此获益。”

“再比如,白鹿原上,有弟子在研究,如何能让一块地,可以种植两茬粮食。”

“还有的弟子……”

“诸位,这就是大道至简,这便是知行合一。”

“他们,正在做的,就是圣人所说的道理啊!”

一时间,所有的读书人都沉默了。

是的,没有错啊!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啊,为什么自己读了这么久的书,如此显而易见的道理,却始终领会不到呢。

人群之中,一名老者听了赵弘毅的一席话,忽然身子一颤。

他竟然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

倒不是说,赵弘毅的学问有多么的精神,而是他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

“先生,若是牛小公爷可称之为农学专家,那白鹿候呢,也是专家嘛?”

人群中,忽然有人大声问道。

赵弘毅看着那人,声音异常的鉴定。

“恩师博学,无一不通,无一不晓。”

“他人在某一领域做到了极点,可称专家!”

“而恩师,在无数领域做到了极点,其学识,在无数专家之上。”

“这样的人,我愿称之为,家父!”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驰骋大宋 我家后院是唐朝 混在初唐 重返大隋 大唐音乐人,唱哭各朝皇帝 男儿行 崛起美洲1620 我就是要做皇帝 大唐虎贲 极品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