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到了伍周这边,最后伍周提出的那个疑问,就很有暗示的意味,暗示自己可以把一切推到太子那边去。
王先生简直无语了,看来伍周跟嘉王很有共同语言啊,怪不得最终还是嘉王收服了伍周,两个人本就是一类人。
胡思乱想之中,王先生回到了嘉王府,面对着快步迎上来的嘉王,王先生笑道:“殿下放心吧,我不辱使命。”
嘉王大大松了一口气,高兴地冲着王先生做了一个长揖:“多谢先生为我分忧。”
“殿下客气了。”王先生避开了嘉王的礼,“殿下,马上就要放榜了,这时候你还需小心,不可轻举妄动。”
嘉王点点头,满脸可惜:“我知道,倒是可惜了,也不知道这一届会选出多少英才。”
因为官家已经定下了这一次科举的基调,就是除了作弊的考生,其他的成绩都是算数的。那么正常的阅卷发榜流程就还要走,最近几天就是发榜的时候了,嘉王喜爱少年英才,本来动了心思要趁着这个机会招揽一些人才到自己这边,但是最近自己都在闭门思过,根本不敢过分招摇,所以这个计划也只得不了了之,这让嘉王十分遗憾。
“殿下何须遗憾?”王先生不以为意,“等到了以后,天下英雄不都是属于你的么。”
“先生说的是。”嘉王一愣,随即便微笑道。
等到自己登上了皇位,全天下的人才不都是要到自己身边,为自己所用吗?现在又何必为一时的不利而觉得遗憾呢?
到了放榜的那一天,担惊受怕了好些天的考生们,直到这个时候方才悄悄松了一口气,幸好幸好,考试没有白考。但是这一口气还没松多久,又开始为了自己考了多少名而担忧了。
一大早,贡院的外头就是人山人海,很多都是身着青衣的士子考生,他们是过来等放榜的,这倒是很正常,还有很多看热闹的百姓,这也很正常,但是另外还有一些穿着统一服饰,看上去像是大户人家家丁的人,这就有意思了。
原来,大宋重视科举重视文人的风气盛行了上百年,导致这个时候有女儿的人家,都希望找一个读书人做女婿。可是这读书人那么多,也不是个个都有出息,那么怎么验证呢?
那就是科举了,所以科举之后放榜的这一天,就是各家各户有女儿的人家抢女婿的大好机会,这已经成为了京城的一大奇观,俗称“榜下捉婿”。
这个榜下捉婿这么多年,也诞生了不少佳话,促成了一对对才子佳人,当然也有乱点鸳鸯的,比如人家已经有了家室,那么总有女方仗着财大气粗要求对方和离再娶的,也由此诞生了不少官司。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几多欢喜几多忧愁的时刻,说不得这未来的宰相就在这群人之中啊。
所以各家的家丁都穿着统一的服饰,一个个摩拳擦掌,虎视眈眈地盯着这些士子们,盘算着待会儿该枪哪一个。士子们呢,一些一看年纪就偏大有了家世的,这个是就看着年轻学子们心中五味杂陈:怎么不是我呢。
还有的年少英俊的,就开始搔首弄姿,彼此取笑;要是已经订过亲的,这个时候就要大方许多,小心自己不要碰上蛮横无理的人家,非要让人再娶的。
围观的百姓们就是过来看热闹了,附近的酒楼茶馆都坐满了人,一双双饶有兴致的眼睛看向这边,就等着看过会儿的热闹,还有人看了好几场了比较有经验,坐在那里给后来人搬扯。
“哎哎,看见那边穿着天青色服侍的没?那是长庆楼的东家钱家的家丁,他家有两个女儿,三年前大女儿出嫁,就是榜下捉到的女婿,是二甲传胪,如今一家都在南方上任,过的很不错。这一回小女儿也要成家了,你看这不钱家又来了。”
“哦,是她家啊。三年前那一场流水席还真是阔气,敞开了让人随便吃,我还去蹭了几碗好酒,真是不错。”立刻就有人接上了话。
“李老三,你什么时候又跟钱家攀上了关系?”有人出来挑毛病,冲着旁人挤挤眼,大家一起嬉皮笑脸地看着李老三。
“嘿,他家大娘子成亲,嫁妆多的没人抬,只好雇人去抬,我不就赶上了吗!”李老三满不在乎的说道。
旁人一听,这倒是合情合理,看来不是顺嘴吹牛,“钱家还真是大方,希望这一次也一样。”
“看见那些穿黑色衣服的人没有?那就是钱家的对家,米粮店的曹家,上次他们两家都看中的那个二甲传胪,最后钱家人多就给抢走了。你看这一次好家伙,曹家像是来了半个城的人!”
大家闻言朝着外头看过去,都忍不住吸了一口凉气,“曹家这阵仗,啧啧啧不得了啊!”
眼见着贡院外头的人越来越多,把原来的路都堵死了。好在大家都知道今日放榜,车马行人都远远绕着这里走,都知道这一块如今走不得。
忽然贡院那边传来了一阵骚动,“哟,是贡院的人出来放榜了!”不知道是谁惊呼了一声,大家都不说话了,无数双眼睛盯着那两个拿着红纸的小吏,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口。
只见一个小吏往墙上涂了许多浆糊,然后两个人把准备好的红纸往墙上一贴。那写满了名字的纸刚刚展平,人群就想往上面冲,其中一个小吏转过身呵斥道:“挤什么挤!要是把纸挤掉了,谁都看不了!”
要不怎么说县官不如现管,虽然小吏根本没多少权力,但是大家都不敢上前了,只好驻足不前,耐心等待小吏们离开之后,大家都呼啦啦上前找自己的名字。
紧接着就听到有人哈哈大笑:“我中了!”立刻就有人询问名次之类的,还有更多的人挤上前来找自己的名次。这时候只见有人欢笑,有人哭泣,还有人不死心,把榜单从头到尾看了许多遍,想要找自己的名字。
还有人看热闹不嫌事大,大声喊道:“第一名,永州陈永旭;第二名,平州褚文芳,第三名,明州任子玉!”